然而,在各大車企紛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力的背后,“虛火過旺”現象明顯,而且強弱兩極分化嚴重:低端車型產能過剩而高端車型產能不足;大企業擴張產能非常容易,但小車企產能不夠。
小車企因為基礎研發和技術積累能力薄弱,且產能跟不上,一旦補貼退坡或停掉,最終還是會倒閉。就像今年2月補貼政策調整(續航里程250公里以下車型補貼減少,續航里程150公里的車型拿不到補貼)以來,已經有一批新能源車企出現了舉步維艱的狀況。
最近幾年,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主要還是依賴于補貼、限牌、限行、公交和出租車指標性更換、地方保護等政策驅動。而市場驅動偏弱和關鍵技術(如續航里程和充電速度等)仍待突破等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在補貼退坡、牌照有限等條件下,新能源汽車如何提升自身市場驅動力?如何突破技術短板,弱化于燃油汽車的相對劣勢,擴大優勢?將成為其可持續高速增長的關鍵。
如何解決以上問題?筆者認為:
一、電池安全必須引起重視。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頻發。工信部已經開始要求新能源客車生產企業立刻開展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
電動車安全事故頻發,工信部要求企業展開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
二、關鍵技術的突破。眾所周知,目前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和充電效率是其最突出的痛點。也就是說電池技術依然是最突出的技術短板,需要進一步推動關鍵技術的創新及應用,以期弱化甚至逆襲與燃油汽車的相對劣勢。
三、智能化。新能源汽車因為進入市場時間段,用戶體量小,在智能化這塊相對具有優勢些。目前已有不少的車型出廠時就已加裝OBD盒子,但也僅限于車輛定位和基礎信息回傳。未來的汽車市場競爭的主要是服務和用戶全新的體驗,甚至是跨界的競爭。而且現在汽車的定義正在快速的移動生活生活空間。所以汽車的智能化是必然的趨勢。
總而言之,汽車在產品結構和市場競爭格局將會重新洗牌。而誰能適應未來消費場景的新服務模式,誰就能在未來贏得更多的用戶;誰能快速改變觀念,開發出使用更便捷、體驗更完美的產品和服務,誰就能搶占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