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雖好,目前仍然處于非常早期的發展狀態,技術并不成熟。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能源界也加入到了區塊鏈的熱潮中,這也是在能源+大數據、能源+云計算、能源+物聯網,以及現在的另一塊火熱板塊,能源+人工智能中能看到的。
發展面臨挑戰
不可否認,“區塊鏈+能源”是目前在全球都非常時髦的話題,但對于適用性真如其熱度?
中研普華研究員孫玉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能源互聯網是未來的趨勢,但能源互聯網有自身的缺點,比如如何保證不同參與主體對于計量數據的共識信任、如何實現不同法人主體的設備和系統之間的數據調用以及互操性等。通過區塊鏈完全可以把目前能源互聯網概念升華到能源互聯網2.0時代新形態。
“區塊鏈與能源互聯網具有共性,首先是都強調去中心化,比如能源互聯網中電源的分布式,以及消費者及生產者之間的新關系,其實都是去中心化在能源行業的著重體現;其次是都有自治性或者說自律性,在能源互聯網里面也特別強調系統和設備以及主體的生態化自治運行,和區塊鏈的自治性是完美的結合。”孫玉嬌說道。
能源區塊鏈實驗室首席戰略官、創始合伙人曹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區塊鏈技術開展的目的是為了去中心化,如果能源場景能有去中心化的應用,當然最好。但據其發現,絕大部分能源場景的消費者,都沒有去中心化的需求,包括生產者也一樣。能源不同于互聯網,互聯網是單純的信息流,能源除了信息流外還有資金流以及最重要的通過電力網絡或者油氣管道的能量流。這就導致能源天然的中介化,物理中介化以及生產和配送的中心化。而區塊鏈作為一個去中心化技術是不太可能實現在物理上去中心化的。
而且,作為消費者,包括生產者,他們都是把電當作是一種商品,一度電和一度電之間沒有區別,不管是什么地方生產,他們追求的都是安全、穩定和廉價。現在電有很強的一個特性就是規模效應,規模越大,成本越低,所以它是天然的規模經濟,只要求便宜。因此從消費者角度來說,對能源的去中心化,是沒特別大的需求。
再從政策方面來看,區塊鏈是基于比較成熟、充分的市場化背景上,再去中心化。結合中國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不管是油氣市場還是電市場都是強監管,電力體制改革,也在進行中,沒有徹底的落地。電力市場,也只是基于雛形,所以能源市場在中國市場化還沒完成,因此去中心化言之尚早。
孫玉嬌告訴記者,從中國的實際情況來說,能源相關管理職責涉及多部門。能源產業鏈的部分職能分散于國土資源部、水利部、環境保護部、安監總局(煤監局)、國資委和財政部等。能源是強監管、強政策的基礎行業,技術再好,政策跟不上,監管層不認可時沒有任何用處的。
此外,區塊鏈+能源,更為重要的是物聯網的接入,能源是一種物理的量,而物理量需要有相關物聯網的數據采集、網關、數據接口、信息傳遞的網絡,但這就目前來說還不夠完備。比如,每家都有電表,但是絕大部分電表都是電網公司所有,電網公司的電表數據所有權是電網公司的,它不會向能源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來進行分享,所以這也堵住了,在中國要去做能源+區塊鏈的一些公司。
區塊鏈的提出,先進性肯定是存在的,雖然結合能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曹寅告訴記者也并非不能做,前提是找到區塊鏈合適的應用場景,且在場景中政策允許,同時物聯網數據夠充分,也找到住店平臺。這對當前的主流公司都面臨挑戰。
聚焦售電應用
記者發現,討論基于區塊鏈的能源應用的可能性,其中最熱的焦點,是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售電應用。究其原因,還是近年來售電在能源中發展較好,因此,區塊鏈+售電也飽受熱議。
從分析來看,售電之所以與區塊鏈相加主要還是因為它能解決傳售電中的一些問題。曹寅告訴記者,區塊鏈的本質即是一份通過多種共識機制達成的實時同步去中心化賬本,所有參與者基于共識,在這份賬本上完成各種記錄的添加,并通過加密機制以及鏈式的數據結構確保數據的不可篡改性以及全網唯一性。因此,可以實現不借助中心化清結算機構的點對點直接交易。這可以解決目前分布式發電就近銷售的支付及清結算挑戰,尤其適用于隔墻售電應用場景,在基于區塊鏈的售電場景中,不再需要依托售電公司完成電力生產和消費的清結算工作,以前由第三方售電公司所構建的供需之間的中介信任轉而由區塊鏈分布式賬本實現,自然可以降低交易的信任成本。
其次,區塊鏈售電可以做電力來源的虛擬追溯。電力作為一種商品,既具有商品的普遍性特征,供需決定價格,但也具有非常強的特殊性,因為電力難以儲存,以及電流的非實質存在的特征,還有大電網的拓撲結構,使得電力逐級升壓上網并且經過不同層級降壓配送之后,消費者根本不可能分辨電力商品的實際來源,但是,目前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關心電力的來源及具體的成本結構。借助區塊鏈技術,可以通過綠證或者碳證等電源屬性證書實現電力生產,消費,配送的虛擬溯源,滿足了這一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并且也有助于國家進行更細致的新能源生產消納統計和考核。
存有一定不足
當然,區塊鏈也不是萬能的,在新模式的售電方式中,依舊存有問題。孫玉嬌告訴記者,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目前只能解決交易的去中心化,信任的去中心化,但是,專業能力的中心化仍然需要由專業的服務機構提供,而電力相對于其他商品的特殊性質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其專業性,售電公司除了提供買賣撮合的供需中介服務以外,還要為用戶提供電能質量管理、電能安全服務,甚至有很多售電公司還提供設備運維保養服務,以及專業的節能減排和效率優化方案,這些專業性服務都是無法通過區塊鏈去中心化的。
另外,電力不同于數據交易和金融交易,必須滿足電力網絡的物理約束條件,而區塊鏈售電在機制設計的時候強調去中心化,強調用戶間的自協調和自撮合,但是分布式發用電存在波峰波谷較大,不確定性較大、用戶習慣趨同性、交易非理性、市場力過于集中等問題,因此,非常容易造成區塊鏈上的點對點電力交易需求暴增或者暴減的問題,并且,如果沒有精妙設計的電力價格行程機制作為支撐的話,容易在系統內造成系統性風險。
此外,在信息安全問題上,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分布式數據架構,以及加密和共識機制是對于數據庫結構的一次革命,因此,目前信息安全學界和業界并沒有深入探討如何設計適應區塊鏈架構的信息安全體系和戰略,對于信息安全界來說,需要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范式,而且,考慮到在能源網絡內大量的物聯網設備,區塊鏈+物聯網的信息安全存在挑戰。
效率和共識之間的非此即彼的矛盾,一向是區塊鏈系統的重大挑戰。曹寅認為,在能源行業,效率和共識同樣重要,因此如何在不同的場景內進行適當的取舍,以及未來如何能夠根據具體情況發展而進化,對于區塊鏈+售電來說,存在挑戰,
其實,能源也好,被看好的售電市場也好,基于根本做的目的還是未來盈利。因此,在去中心化之后,點對點自組織之后,企業靠什么盈利成為當下首要的問題。目前全球絕大部分的區塊鏈項目都是靠發行代幣融資,并通過代幣的增值盈利,但是代幣同大部分國家的貨幣管理政策和金融管理政策并不兼容,尤其是在中國,已經明確禁止代幣交易所,以及各種基于代幣流通的商業模式,因此企業如果希望通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售電盈利,還需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