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位光伏行業老將的說法,已經過去的2017年,對于行業來說,是難得的平穩的一年,很多廠家日子過得不錯。但意料中的靴子該掉還是要掉。12月19日,業內早有心理預期但總是在看到時受驚嚇的電價下調文件不期而至。
2018年1月1日之后投運的光伏電站標桿上網電價,Ⅰ類、Ⅱ類、Ⅲ類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55元、0.65元、0.75元(含稅)。采用“自發自用、余量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全電量度電補貼標準降低0.05元,即補貼標準調整為每千瓦時0.37元(含稅)。
這個降價幅度,和之前的一些消息比,對于行業來說,不算最差的結果。
此次電價下調后,對市場行情有什么影響?產品和服務的格局會怎么變化?誰會更受擠壓,誰會搶占先機?這一輪1230已經過去,下一個630會怎么樣?
降成本主要靠誰?
在近期的2017中國光伏行業年會上,有業內領袖表示,根據他的測算,電價每下降1毛錢,光伏項目EPC成本要下降8毛錢,才能保證合理利潤。還有一位大佬的說法是,EPC成本要下降7毛錢。
其實,成本是個綜合概念,也不是行業自身能完全控制的。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原理事長石定寰多次在公開發言中提到,現在非技術成本仍是制約光伏項目成本進一步降低的障礙。比如,土地、融資等成本居高不下。
某央企太陽能公司董事長也吐槽稱,某些項目居高不下的土地稅費已經把電站微薄的利潤全部吃掉。
不過這些因素基本屬于外部不可抗力,可以另寫一篇,本文就不展開了。
管不了外面世界,先反求諸己。不管是7毛錢還是8毛錢,還和規模、壽命期有關,歸根結底是項目收益率能不能算得過賬。
眾所周知,組件成本在系統總成本中占比最高。組件還能降多少成了很多人關注的問題。
某一線組件制造商市場部門負責人認為,對此要從兩方面理解。一方面,國家政策層面的要求肯定是平價上網,光伏電價肯定下降,最終要拋掉補貼這個拐杖,這是大勢所趨。提升效率目的還是為了降低度電成本。發更多電,也能節約土地、材料、逆變器、匯流箱等成本。
他強調,對于光伏行業來說,不應該說就是組件降價,而應該是行業降價。“雖然去年企業收益還可以,但今年可能利潤率也就是2%,有的組件企業甚至可能會虧損。其他環節的毛利率有百分之三十多、百分之四十多,應該更有壓縮空間。這也應該是今年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他所在的組件企業也正在擴產,“硅片和電池都在擴產,因為組件擴產了”,之前的硅片產能和組件、電池是脫節的,所以2017年做了計劃和準備,產能會在2018年釋放出來。
他認為,擴產也是整體上降低成本的辦法。“這是必須要擴的。硅片、電池、組件基本上供不應求。增加的產能,是給一些以前拿不到我們產品的客戶。很多客戶因為我們供不上,沒辦法才去找別的廠家”。
對于降成本問題,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總裁陸川坦言,電價下降后2018年還是有壓力的,“在回報率方面可能讓渡0.5個點,差不多就是4毛錢的差異,剩下4毛錢需要通過和安裝商、開發商一起努力降下來”。
主流產品變不變?
對于電價調整后,光伏產品市場份額的變化,某一線組件制造商內部人士表示,多晶方面會相對比較平穩。比如以前用的多晶組件是270的,下半年可能達不到8%的收益率要求,可能要換更高檔位的組件。多晶組件目前275的偏多,280的不多,可能需要做一些改進,要用黑硅+PERC技術,但改造需要時間,短期內不會有太大提高。
上述人士認為,2018年多晶的主流產品不會有太大變化。“大家也都想提升多晶的效率,但多晶應用技術的效率沒有單晶高,所以會更優先考慮單晶。另外,設備投資、包括技術投入研發,有延續性。去年和前年研究的單晶主流多一點”。
他認為,現在重點是放在單晶的,單晶有一些新技術比較好,比如雙面雙玻,是用PERC技術做的,正面可以做到300或者305,反面還有近75%的功率,能使發電量提升8%-14%左右。
“如果能提高這么高發電量,現在整體價格往下走,而且速度還蠻快的。去年5月份價格在3塊5-3塊6,現在基本上也跌到了3塊-3塊1之間。隨著PERC電池降價,價格還會進一步往下走,所以能算得過來”。他認為,再加上半片和疊瓦等技術,應該效果很可觀,“如果不做這些,下半年以后收益達不到,別人就不會投,市場需求倒逼你進步”。
上述人士表示,2018年比較明顯的會是單晶的需求量會進一步拉高。
組件行情怎么走?
對于近期主流單晶廠商有較大幅度降價的現象,該組件制造商人士分析,主要是因為現在是單晶的空檔期,因為很多項目是去年設計的,設計方案用的都是多晶產品,因為去年多晶價格低,基本上在2.8元-2.9元左右,而單晶高效PERC組件的價格基本上到了3.4元,有近5毛錢的差價,客戶肯定愿意用多晶。所以近一段時間,單晶需求較少。
“之前的設計是不能改的。要是改的話,要很大的變動,包括預算、成本核算都要動,還涉及到很多地方,特別是扶貧的項目,一旦把方案報上去是不能改的,所以沒辦法,只能上”。他坦言,單晶產品的降價是臨時性的。
關于單晶產品2018年會是什么走勢,上述人士坦言,他們內部也在討論。他個人認為,常規單晶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少,“280、285、290的組件份額慢慢就沒了,高效的300、305、310的組件,或者雙面的300、310的組件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大,甚至會完全取代常規的單晶”。
全球最大的單晶硅光伏產品制造商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兼市場總監王英歌也在2017中國光伏行業年會上表示,2018年將繼續產業化,效率爭取突破22%。2018年下半年希望消滅掉300瓦以下產品。
從時間維度來看,該組件制造商人士認為,2018年第一季度單晶組件的價格應該會往下走一點,一方面是因為屬于傳統淡季,再加上春節前后開工量少、需求少。此外,還因為會涉及到美國印度的雙反。“雙反基本上在2月底3月初就要出結果,出結果之前大家都搶裝,一出結果都不搶了,市場就沒了。很多產品就會轉到國內來,國內會供過于求”。
對于2018年第二季度,他認為組件價格會往上走,因為很多客戶要采購產品,“我們認為,今年的630可能會比往年來的更猛烈一點”。
市場選擇會變少?
在近期的光伏行業會議上,多位業界領袖表示,未來將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時代。
某一線組件企業人士也表示,未來中小企業的份額會變得越來越小。“2016年前后之所以有很多人覺得小廠日子過的也很滋潤,其實主要是因為市場短期供不應求,大廠的訂單接滿了,做不過來,找一些廠做代工”。他認為,這屬于短暫的繁榮,隨著一線廠商擴產到位,中小企業的市場空間會被壓縮。
也有逆變器龍頭企業表示,戶用市場火熱,客戶更看重品牌、服務和綜合實力,他們的優勢更為明顯。
但很多業內二線企業并不這么認為。
“我們在分布式賽道上已經跑了三年,必須開啟新賽道”,近幾年表現不俗的逆變器制造商廣州三晶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歐陽家淦表示,整個2017年三晶電氣就干了一件事,就是家庭光伏。“規模并不是引領一切的東西,價值是引領一切的東西,我們的價值必須獨特,才能跟規模大的企業去競爭”,他強調,三晶電氣對家庭光伏的投入是戰略性的。
他坦言,雖然三晶電氣的規模不如另外兩家同業企業,但過去實現了增長翻番,未來依然會翻番,因為在價值層面得到了市場的認同。三晶電氣意在做數據化能源管理的平臺服務商,還有傳統控制板塊,屬于能耗管理環節,希望新能源發電、儲電和用電通過數字化平臺閉環起來,立足于民用和工商業建筑閉環起來。
歐陽家淦強調,自發自用是大勢所趨,而三晶電氣產品線基本上都是自發自用,此外,儲能時代一定會到來,數字化能源管理必然是發、儲、耗、用于一體。
他也認為,2018年家用光伏領域的競爭會異常激烈。“小廠可能會走得比較累一點”,某一線組件企業人士這樣總結。
只要戶用市場紅利還沒消退,行業里的大魚小魚都會有自己的生態位。
某一線組件企業人士表示,戶用市場肯定會越來越大,公司內部對此已有共識,但還沒最后確定2018年戶用市場的量到底要做多少,是10萬套、20萬套還是50萬套。
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總裁陸川的目標很明確,正泰新能源2018年的戶用目標是做20萬套,“按照標準功率折算,20萬為目標,就是600多兆瓦的安裝”。
對于投資者來說,此次電價下調后,業內資深人士送了幾句金玉良言:要加強規劃選址,優化系統設計,提高系統效率,同時要改善工程建設質量,加強電站運維技改管理。
也就是說,從規劃設計、產品選型再到建設運維,這一串事情都要精細了辦,粗枝大葉的肯定是不行了。光伏行業也確實到了要徹底告別粗放式發展的時候。
【作者系新浪財經高級記者 劉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