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電源行業動態 → 正文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責任編輯:editor006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12-20 16:40:36 本文摘自: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2017年行將結束,我國光伏行業以雄健的筆風書寫了關于一個新能源的故事,在這一年,光伏產業就像它依存的太陽一般,光芒萬丈。但與此同時,在平價上網前夕,光伏市場競爭正在加劇,行業整合正在進行,企業面臨生死挑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故事。在這煦爛的2017年,關于光伏的故事有很多,既有跌宕起伏,也有一路高歌;既有危機四伏,也有聯合新生;既有滑稽鬧劇,也有厚積薄發。

年末之際,OFweek太陽能光伏網精心推出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的十大新聞事件,以饗讀者。

一、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下發未來四年光伏電站計劃指標

2017年,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與意見一同下發的還有具體到各省的十三五期間的光伏電站計劃指標。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根據意見,從2017年至2020年,光伏電站的新增計劃裝機規模為5450萬千瓦,領跑技術基地新增規模為3200萬千瓦,兩者合計的年均新增裝機規模將超過21GW。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就指導意見來看,上述新增規模對應的僅是地面電站的計劃指標,并不包括不限建設規模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村級扶貧電站以及跨省跨區輸電通道配套建設的光伏電站。

另外,北京、天津、上海、福建、重慶、西藏、海南等7個省(區、市),可以自行管理本區域“十三五”時期光伏電站建設規模,根據本地區能源規劃、市場消納等條件有序建設,也并不受上述規劃規模限制。而甘肅、新疆(含兵團)、寧夏目前棄光限電嚴重,暫不安排2017-2020年新增建設規模,待棄光限電情況明顯好轉后另行研究確定。

意見還要求,各省(區、市)2017年度新增建設規模優先建設光伏扶貧電站,不再單獨下達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規模;河北、山東、河南、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廣東等提前使用2017年建設規模超過50萬的省份新增建設規模全部用于建設光伏扶貧電站。

編輯點評:

盡管每年可用建設規模高達21GW,但無論是對于各省還是各個光伏企業而言,在補貼以及限電兩大瓶頸制約下,能否按規劃行事,一切都是未知數。通過此次發布的指導意見所傳遞的信息,不難發現,對于今后地面電站指標的分配,主要有兩大主導原則:一是電力消納;二是補貼。對于前者,電力系統消納能力將作為年度規模確定及分配項目的依據和前提;對于后者,則主要通過項目競標的方式來體現。另外,指標的分配也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分布式光伏以及光伏扶扶貧的發展。

二、綠證交易啟動:有望緩解補貼壓力

2017年7月1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綠色電力證書(簡稱“綠證”)自愿認購啟動儀式。在綠證自愿認購正式啟動的當天,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以及財政部三部委率先表態購買綠證,20余家企業宣布達成綠證認購意向,合計綠證意向購買數量近2萬個,相當于2000萬千瓦時綠色電力。與會專家認為,此次“綠證”的落地實施,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初步建立了依靠市場的機制,緩解了可再生能源補貼壓力。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所謂綠證,即綠色電力證書,是國家對發電企業每兆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頒發的具有獨特標識代碼的電子證書,是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確認和屬性證明以及消費綠色電力的唯一憑證。

一個符合資格的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原則上其每發1MWh電量,就能獲得一個綠證。而發放的綠色電力證書歸屬權為發電項目對應的發電企業。然后獲得綠證并通過資格審核的發電企業,可申請在綠色電力證書自愿認購平臺上開戶,并出售證書。

由于綠證的價格不能高于該部分清潔電量應獲得的國家補貼。按照目前光伏及風電的補貼水平,光伏綠證的價格在700-800元左右,風電綠證的價格在180-200元左右。

雖然綠證自愿認購的啟動轟動了整個新能源界,但卻并不意味著它獲得了成功。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9月11日,綠證售賣了近21000個,其中企業買家共有43家,購買綠證數量為18950個;個人購買綠證人數為1357人,購買數量達到1787個。截至10月31日,綠證的認購者共有1576名,共認購21257個綠證。

由數據可以發現,除開在綠證自愿認購正式啟動當天達成的近2萬個綠證的購買意向,此后綠證的售賣可謂“叫好不叫座”。企業及民眾對綠證的購買意向都不夠強烈。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斷增加的掛牌待交易綠證個數。截至10月底,已有800多萬個綠證被核發,然而卻只有2萬多個綠證被購買。

編輯點評:

目前新能源補貼的缺口正在極劇增大,已經成為了整個新能源產業的大問題。由于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出售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所以綠證的售賣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面臨的補貼拖欠壓力。問題在于綠證面臨賣不出去的局面,這也有望在2018年得以解決,因為根據政策,國家能源局或將自2018年起適時啟動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和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如果2018年啟動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和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那對于苦等補貼、掙扎在資金短缺困境的企業來說,出售綠證將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三、保利協鑫與中環股份:單晶、多晶巨頭之間跨時代的聯合

自光伏行業發展以來,關于單晶與多晶兩條技術路線的爭議便一直是行業中的熱點。近年來,單晶技術得到了突破式的發展,成本得到了空前的降低,部分業內人士一度認為單晶將取代多晶在行業中的主導地位。然而多晶技術的發展也不遑多讓,金剛線切割技術的普及讓多晶產業的成本取得進一步的下降。今年以來,先有隆基向行業公開其全球領先的單晶低衰減技術,后又有保利協鑫宣布無償轉讓TS產品成熟的黑硅制絨技術,單晶、多晶的發展可謂齊頭并進,難分先后。與往年多晶一家獨大的情勢不同的是,目前單晶多晶兩條技術路線均在飛速發展之中,誰也無法確定未來到底是單晶的天下還是多晶的天下。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在此情況之下,原先各自為政、甚至常常互懟的單晶、多晶企業悄然轉變了態度。協鑫系布局光伏全產業鏈,其中包括了單晶產業;中環股份也開始投資多晶硅產業。2017年8月11日,多晶龍頭保利協鑫與單晶龍頭中環股份簽訂合作協議的消息一經爆出,便震驚了整個光伏行業。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多個方面進行合作。其中,在多晶硅生產制造環節,中環股份將對保利協鑫在建的新疆多晶硅項目進行增資;在單晶硅棒生產制造環節,保利協鑫將參股中環股份在建的中環光伏四期單晶硅棒項目的部分股權,同時后續雙方約定擇機共同出資建設新的單晶硅棒項目;在單晶硅片加工環節,中環股份將視單晶硅片加工產能需求情況,參股保利協鑫的標的切片工廠,由保利協鑫以股權轉讓方式出讓部分股權給中環股份,共同尋求雙方在單晶硅棒生產制造環節和單晶硅片加工環節的產能匹配。此外,雙方將在以上股權合作基礎上,在光伏電站開發以及光伏產業相關的管理、技術、研發等方面進行全方位交流合作。

根據協議內容可知,保利協鑫與中環股份此次合作內容包括項目增資、參股、產能匹配等等多個方面,不難發現此次保利協鑫與中環股份之間的合作絕不僅僅只是戰略上的合作,而是牽扯技術、資本、股權等多方面的深層次合作。而各自作為多晶和單晶領域龍頭的協鑫和中環,雙方的業務、技術以及產業布局都極具互補性。

今年10月,兩大巨頭的合作正式拉開帷幕。中環股份子公司與保利協鑫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了內蒙古中環協鑫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簡稱“中環協鑫”)。

根據資料,中環協鑫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人民幣,資本組成為:中環股份出資150萬元,持股比例15%;中環光伏出資550萬元,持股比例55%;蘇州協鑫出資300萬元,持股比例30%。

事實上協鑫與中環的牽手早已初見端倪,在今年6月30日,天津中環已經宣布1.5億元參股新疆協鑫,股權比例為10%。而直到8月11日兩家公司才正式“聯姻”。

11月28日晚,保利協鑫和中環股份同時公告稱,天津中環繼1.5億投資新疆協鑫多晶硅項目后,再度增資3億元,累計投資4.5億元,股份轉讓完成后,保利協鑫和天津中環將分別持有新疆協鑫已發行股本的70%及30%。同時,保利協鑫、天津中環、內蒙古中環共同增資內蒙古中環協鑫29.9億元。增資完成后,內蒙古中環協鑫注冊資本將由1000萬元增加至30億元,股權比例不變。

協鑫與中環的合作在2017年只是一個開始,如果一切順利,未來他們雙方將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編輯點評:

正如中環股份在公告中表示的那樣,協鑫與中環的牽手標志著全球光伏行業的商業化進程已經從青春期走向成熟期。本次保利協鑫與中環股份看似震驚四座的合作,卻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目前我國光伏產業離光伏上網貌似只差“臨門一腳”,但其實還存在著一段不小的距離。而實現平價上網絕不是光靠裝機量就能達到的,更需要的是光伏整條產業鏈的技術優化、產業升級帶來的成本下降以及電池技術進步帶來的效率提升。而從產業技術這一方面來說,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正面臨瓶頸。

任何單獨的一項技術優勢都難以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是將多項先進技術聯合在一起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在光伏市場的飛速發展之下,擁有技術、產業優勢的企業也必將展開合作,以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共同分羹巨大的光伏市場。

四、漢能復牌終獲進展 李河君領8年禁令

2017年9月4日,漢能薄膜發布復牌進展最新公告。根據公告,此前證監會對漢能股票復牌提出的兩個必要條件,漢能已經完成其一,復牌獲得進展。根據公告,李河君不得再擔任任何香港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的董事或參與任何管理工作,取消資格為期8年。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在2017年8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對于是否要取消漢能薄膜發電前主席李河君和四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的董事資格的聆訊中,香港證監會代表律師在庭上要求取消李河君的董事資格,并對李河君實施長達12年的禁令。

在此之前,證監會對漢能提出復牌的兩個必要條件:

第一,李河君及四位獨立非執行董事(包括趙嵐、王同渤、徐征及王文靜),同意在證監會展開證券及期貨條例(第571章)第214條之民事程序(「第214條程序」)中不抗辯責任和證監會尋求的法院命令;

第二,漢能需要發報一份披露文件,對公司的活動、業務、資產、負債、財務績效和前景等資料作出詳細披露。

目前,證監會提出的第一個復牌必要條件已經完成,而李河君面臨8年的禁令。此外,漢能在公告中表示將繼續竭盡所能,努力達成披露文件之第二個復牌必要條件。

編輯點評:

盡管漢能薄膜在去年扭虧為盈之后,牽手摩拜、奧迪,發布各類產品,近日還“聯姻”北汽新能源,可謂風光不斷,但是復牌事宜依然是漢能薄膜重返巔峰的關鍵。香港證監會強硬的態度一度使得漢能的復牌事宜陷入僵局,事實上關于停牌與復牌,證監會調查的重點一直是漢能薄膜在財務、關聯交易等方面。漢能薄膜以及李河君如果沒有違反相關規定,那證監會調查清楚之后,漢能薄膜將迅速復牌并迎來爆發。

五、隆基股份單晶PERC電池效率連續突破

近年來,在光伏領跑者計劃的引導之下,我國光伏市場向高效化轉變的趨勢明顯。各種高效組件以優異的性能獲得了市場青睞,占有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以PERC組件最為火爆。目前,隆基、協鑫、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等國內一線廠商都在積極擴產,PERC組件大有引領2018年光伏市場之勢。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2017年10月17日,隆基股份宣布,經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 ISE CalLab)測試認證,其單晶PERC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2.71%,創下新的PERC電池世界紀錄。

短短十天之后,也就是10月27日,隆基再次宣布將單晶PERC電池轉換效率刷新為23.26%。

在此之前,行業普遍認為PERC電池可量產效率極限在23%以內,而之后的發展似乎也驗證了這一說法,PERC電池效率紀錄很長一段時間始終沒有突破23%。所以隆基23.26%的效率不僅僅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而且突破了所謂的效率極限,讓人們看到了PERC技術對電池效率的巨大提升潛力。

在連續刷新世界紀錄之后,隆基適時公布了擴產計劃,表示將現有的5GW單晶組件產能在2018年二季度全部轉為PERC產線。據了解,隆基計劃在今年底將22%效率水平的PERC電池技術導入生產基地,預計2018年疊加組件新型技術,實現340W-345W的組件功率。

編輯點評:

專家預測,單晶PERC組件的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可以提高到24%。而多晶PERC也不逞多讓,目前協鑫集成宣布已有效解決了多晶PERC電池的衰退問題,其高效多晶黑硅PERC電池量產產能突破1GW,預計年底將達2GW,而且量產效率突破到了20.5%。因此無論是單晶還是多晶都在加緊PERC產線的擴張,2017年底PERC產能將達到20GW,而到2020年,PERC產能將達到65 GW,出貨量將占整個光伏市場的50%。總體而言,PERC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成為光伏市場的主流。

六、海潤鬧劇:光伏“老兵”命途多舛

作為一家老牌光伏企業,海潤光伏由光伏教父“楊懷進”創立,與光伏產業一起經歷了十多年的沉浮,可謂是光伏界的“老兵”。按理來說,經歷光伏行業的低谷之后仍然屹立不倒的企業都是大牛,在如今行業爆發的年代,大多經歷了光伏寒冬期而不死的企業都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多數成為了行業的佼佼者。但是海潤光伏是比較特殊的一個,短短三年時間,海潤光伏已經兩次“披星戴帽”。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2017年,海潤光伏獨立董事“罷免孟廣寶董事職務”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之后前董事孟廣寶又對海潤反咬一口,讓人直叫看不懂,而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還得從海潤近年來的發展細細道來。

由于經營狀況屢出問題,海潤光伏一直在積極尋找戰投,以期渡過難關。而在這個過程中,華君電力的主動合作給了海潤一根救命稻草,當時的風評是海潤光伏終于遇見了自己的“白馬騎士”。資料顯示,華君電力在此之前已經擁有了一家可出產光伏組件的子公司,而且和江蘇多家光伏企業有過接觸,并購橫跨光伏產業的上、中、下游,其母公司為華君控股,實際控制人為孟廣寶,而孟廣寶就是今年引發海潤鬧劇的主角。

2016年3月21日,海潤光伏發布定增預案,募集資金總額約20億元。定增完成后,“華君系”借此成為海潤新晉入主的第一大股東。此后海潤光伏在2016年6月聘任孟廣寶先生為公司總裁。2017年1月,海潤光伏發布定增預案(修訂稿),華君電力認購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后,持股比例將達到10.44%,華君電力實控人孟廣寶連同其配偶所能夠控制的股權比例為10.54%,可以支配海潤光伏重大的財務和經營決策,正式成為海潤光伏的實際控制人。在此之后“華君系”高管全面入駐海潤光伏董事會,5個非獨立董事席位中的4席被“華君系”所占據,孟廣寶開始掌握海潤光伏的絕對控制權。

海潤光伏本期望在孟廣寶的帶領之下實現千億市值光伏企業的夢想,誰知事與愿違,孟廣寶的帶領似乎有點“跑偏”。

資料顯示,2016年下半年,光伏企業海潤在新任董事長孟廣寶的帶領下,居然大舉投資房地產業務,并成立了不少房地產公司。而且大量的投資給海潤光伏帶來了巨額債務,據統計,2015年海潤光伏的短期借款僅為8億元,到了2016年這一數字飆升為32億元,僅僅2016年下半年海潤光伏的短期借款就增加了22億元。

2017年4月,海潤光伏發布2016年度業績預告顯示,2016年度海潤光伏巨虧近12億元,聯系其2016上半年的凈利增長,全年出現如此巨額的虧損實在令人咂舌。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被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剛剛“摘帽”的海潤光伏再次“戴帽”。

業績下滑、內控缺失、債臺高筑、大肆投資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房地產,這些都是“華君系”入駐之后海潤光伏發生的變化。

截止2017年4月28日收盤,海潤光伏的總市值跌破100億元。而5月3日復牌開始,披星戴帽的股票*ST海潤連續出現五個“一”字跌停,成為“1元股”。

2017年7月10日,海潤光伏獨立董事徐小平提請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要求罷免董事長孟廣寶。7月12日晚間,海潤發布公告稱,公司于7月12日召開的董事會臨時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解除孟廣寶總裁、董事長、董事職務的三項議案,且三項議案均以6票贊成、1票反對獲得通過。值得一提的是,三項議案獲得的唯一反對票,均由孟廣寶本人投出。

此后,*ST海潤召回“老臣”,聘任邱新為公司總裁、李延人為公司董事長。關于*ST海潤的罷免董事風波終于落下帷幕。

“華君系”被迫退出海潤光伏之后,被罷免的孟廣寶并不甘心,面對通過海潤向“華君系”旗下公司輸送利益的質疑,他表示否定,并表示為海潤光伏提供了多筆擔保,稱仍被海潤欠款。海潤在之后的公告中對于孟廣寶的說法進行了否定,并不再回應孟廣寶的發聲。

編輯點評:

一直以來,海潤所持有的技術并沒有出現什么問題,他們出現的問題更多的是在決策及管理層方面。在經歷動蕩不安的一年之后,海潤光伏終于在一幫老臣的帶領之下走上了正軌。在光伏行業飛速發展的情況下,海潤光伏依然有機會重整旗鼓,實現最初“千億市值”的夢想。展望未來,海潤光伏應當緊抓行業趨勢,研發高效的優勢產品,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海潤光伏亟需引入強有力的戰略投資,以盤活資金流轉,讓企業能夠在分布式光伏的風口之下有所作為。相信在未來的2018年,海潤光伏這一“老兵”能夠精神抖擻,一往而前。

七、綠能寶現兌付危機:未來難尋出路

作為光伏行業第一家登陸紐約納斯達克市場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在2016年登錄納斯達克之初,綠能寶承載了業內人士不少的期望。而綠能寶的宣傳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開創先河的“互聯網金融+光伏”理念、鋼琴家郎朗的代言、史玉柱、許家印等資本界大鱷的投資,一時之間,公交、地鐵站都能看到綠能寶的廣告。綠能寶也不負眾望,初期取得了不錯的戰果,但是好景不長,之后不久綠能寶就因為存在“自融”嫌疑而備受質疑。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2017年4月17日,綠能寶發布聯合聲明,稱由于光伏補貼延遲等原因,致使平臺提現出現逾期現象。并承諾最長將在180日內按照T+30日通過平臺向投資人進行兌付向投資人進行兌付,并做相應補償。

但是在這場兌付危機之中,綠能寶一次又一次的食言激起了投資者的憤怒。首先,綠能寶的兌付速度一慢再慢。據統計,綠能寶逾期兌付金額累計超過2.2億元,涉及線上投資人5746人,按照承諾,綠能寶需要在180日內完成對這些投資人的兌付,然而截止6月21日,綠能寶兌付的投資人僅為206名,兌付金額總金額327萬元;7月份之后綠能寶兌付速度突然減緩。眼看無法完成承諾,綠能寶相關負責人甚至破罐子破摔的傳出“最慢30年完成兌付”的言論,徹底讓投資者出離了憤怒。其次,綠能寶不但兌付速度慢,而且兌付金額很低,一直到所謂的180日內的兌付期限快到的時候,綠能寶兌付的金額才幾百萬而已,相對于2.2億的逾期兌付總金額簡直杯水車薪。

綠能寶兌付危機爆發之后,不少感覺被騙的投資者跑到原先疑似為綠能寶站臺的史玉柱微博低下留言:還錢!資本大鱷史玉柱不堪其擾,最終發微博否認自己是綠能寶的股東,并再三強調,自己與SPI綠能寶的唯一關系就是SPI欠他錢。史玉柱最后還表示,已經轉告SPI創始人彭曉峰,督促其還款。

而讓人覺得蹊蹺的是,面對危機,綠能寶內部也出現了大問題。自兌付危機爆發之后,綠能寶在上海、北京各地的辦事處人走樓空,“創始人彭曉峰已跑路”等流言四起。面對投資者的質疑,綠能寶兌付負責人毛毅峰曾承諾綠能寶絕不跑路,并保證每周兌付不低于1次,最慢30年完成兌付。“最慢30年”這一超長的兌付期限引來業界一片嘩然,但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作出此承諾的毛毅峰在12天之后向綠能寶提出辭職。據爆料,毛毅峰的辭職信中提到,其2016年后半段被綠能寶集團以績效名義扣去20%工資未補發,已被欠薪三個月。之前振振有詞的負責人轉眼辭職,辭職之后還倒打一耙,綠能寶的內部互掐那叫一個精彩!

另一方面,有關蘇州市公安局蘇州工業園區分局或已對綠能寶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立案偵查的消息開始瘋傳。綠能寶立時成了過街老鼠,最慘的是投資者,在毛毅峰辭職之后,連“最慢30年”的兌付都不可靠了,他們的錢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拿回來。彼時媒體戲稱:說好的30年兌付呢?

內外憂患之中,綠能寶的母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剛上市一年多的SPI正面臨退市風險。從SPI上市首日到綠能寶兌付危機爆發,其股價從18.9美元/股跌到1美元/股,暴跌95%。根據納斯達克的退市標準,股價若長期低于“1美元”,有可能被強行退市。此外財報顯示,SPI自2015年開始便一路虧損,而且虧損幅度正在不斷擴大。

在此情況下,SPI于6月30日收到了納斯達克交易所的退市裁定。好在SPI抓住了一根臨時救命草,及時向納斯達克申請了聽證會。按照相關規定,納斯達克交易所暫停了對SPI暫停了退市程序,SPI于7月12號得以正常開盤。但這只是暫時的,因為一旦SPI無法履行聽證會提出的各種要求,SPI的股票依然有可能在納斯達克被終止交易。

目前,這場由逾期兌付引發的危機遠遠沒有結束,但讓投資者稍感安慰的是,在沉寂了幾個月之后,綠能寶在10月12日終于發布了最新公告。公告顯示,最新逾期總額為63,113.49萬元(包括申請提現逾期48,771.10萬元,未到期項目投資14,342.39萬元),涉及線上投資人11,064人。截止10月11日,綠能寶成功兌付1,313人,總額10,214,281元;尚余9,751人有待兌付。

從2.2億到6.3億,幾個月時間綠能寶的逾期金額近乎漲了三倍,可見申請提現的投資人越來越多,幾乎增加了一倍。好消息是綠能寶已經自10月16日起開始了相對穩定的兌付,從綠能寶官網公布的兌付信息可以發現,10月16日至12月8日,綠能寶每周都會向投資者兌付4-5次,每次的兌付金額為26萬元,每次兌付的人數大概為50人左右。近日,綠能寶發布關于暫時調整兌付方案的說明,稱由于近期電費收入困難等原因,每日兌付金額暫時由26萬/日調整為13萬/日。綠能寶還表示,預計年底前可回款5000萬元左右,該筆資金到位后,將加大兌付力度。

編輯點評:

相對于6.3億的逾期兌付金額,一千多萬的兌付金額顯得九牛一毛。綠能寶的兌付危機遠未散去,而SPI的依然難以擺脫退市陰影。如此看來,逾期兌付事件的解決對于綠能寶來說是一場持久戰,他們能否挺過兌付危機尚未可知,2018年的綠能寶依然生死難測。

八、行業聚焦:領跑者基地落地

2017年9月22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推進光伏發電“領跑者”計劃實施和2017年領跑基地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根據通知,本期擬建設不超過10個應用領跑基地和3個技術領跑基地,其中應用領跑基地和技術領跑基地規模分別不超過650萬千瓦和150萬千瓦。隨著通知的下發,各大省市地區對第三批領跑者基地的角逐也拉開了帷幕。第三批光伏“領跑者”計劃擬建設不超過10個應用領跑基地和3個技術領跑基地,由地方自愿申報,通過競爭方式優選產生。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2017年11月22日,國家能源局官網公布了2017年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和技術領跑基地擬入選名單,根據公告,第三批光伏“領跑者”計劃在全國范圍內優選了十個應用領跑基地,三個技術領跑基地。

應用領跑基地優選公示信息表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技術領跑基地優選公示信息表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與前兩批“光伏領跑者”基地相比,第三批“光伏領跑者”基地有幾點不同的地方。第一,新增的技術領跑基地主要采用的是自主研發、市場尚未應用的前沿技術或突破性技術產品,以推動尚未建成生產線、形成產能的前沿產品為目的。第二,健全了工作激勵懲戒等制度,根據規劃,每期領跑基地控制規模為800萬千瓦。而13個領跑者基地共650萬千瓦,預留的150萬千瓦規模,將視情對建設速度快、并網消納落實、實施效果好的應用領跑基地所在地給予增加等量建設規模等方式予以鼓勵。第三,對采用的組件效率提高要求。本期應用領跑基地采用的多晶硅電池組件和單晶硅電池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應分別達到17%和17.8%以上;技術領跑基地采用的多晶硅電池組件和單晶硅電池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應分別達到18%和18.9%以上。

據了解,應用領跑基地將于2018年3月31日前完成競爭優選,6月30日前全部開工建設,12月31日前全部容量建成并網;技術領跑基地將于2018年4月30日前完成競爭優選,2019年3月31日前全部開工建設,6月30日前全部容量建成并網。

編輯點評:

“光伏領跑者”項目對于光伏行業來說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與其說“光伏領跑者”項目代表了我國光伏行業最先進的產品及技術,不如說“光伏領跑者”項目是我國光伏發電成本水平的“風向標”。近年來,“光伏領跑者”計劃的實施不但加速了光伏技術的市場化應用推廣,而且在推進光伏發電成本下降、電價降低等方面功不可沒。

九、央企規模最大重組落定: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公司誕生

11月28日,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家能源集團”)在北京正式成立,被稱為央企最大規模的重組終于塵埃落定。

國家能源集團由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神華集團”)和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下稱“國電集團”)合并重組而成,資產規模超過1.8萬億元,擁有33萬名員工、8家科研院所、6家科技企業,成為僅次于國家電網、兩大油企之后中國最大的能源企業之一。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國家能源集團創了四個“全球之最”。分別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公司、世界最大的火電公司、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公司和世界最大的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至此,長久以來關于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的“緋聞”終于落地,國電集團是國內五大發電集團之一,風電總裝機居世界第一;神華集團是以煤為基礎,煤、電、路、港、航一體化發展的綜合性能源集團,這兩家企業合為一體,今后該如何發展?

國家能源集團董事長喬保平表示,集團將聚焦煤炭、發電主業,大力實施“三去一降一補”,化解產能過剩,優化布局結構,推進綠色發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深化內部改革,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大“走出去”力度,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綜合能源集團。

雖然國家能源集團成立之后,未見什么大動作,但是在新能源大勢之下,作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公司,國家能源集團必然會在新能源發電領域有布局。

而在重組之前,神華集團曾表示,已經編制了新能源發電裝機千萬千瓦路線圖,計劃到2018年集團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突破1000萬千瓦,重點在新能源發電消納較好的中部、東部區域建設新增項目。而在此之前,國電集團已經是風電總裝機居世界第一的企業。新成立的國家能源集團或將延續兩家企業對新能源的發展模式,著力布局風電及太陽能發電。

編輯點評:

國家能源集團的成立標志著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公司的誕生。近年,以光伏、風電等為代表的新能源的高速發展與煤炭業的日薄西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神華集團在合并前夕對新能源領域的一系列布局彰顯了神華集團對新能源發展的重視,這也說明了能源清潔化已經是大勢所趨。為順應行業趨勢,新集團或將加強新能源版塊的布局,并對新能源行業起到積極的影響。在這霧霾漫天的時代,業內人士都希望新的集團能夠對我國的新能源發展作出良好的示范及推進作用。

十、沸沸揚揚:美國啟動“201調查”

2017年4月27日,美國太陽能公司Suniva提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要求運用“201條款”,對非美國制造的所有太陽能光伏產品實施貿易救濟,設立最低進口價格。隨后一個月,ITC發布公告,稱應國內光伏企業Suniva申請,對全球光伏電池及組件發起保障措施調查(“201”調查)。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而根據ITC公告,由于案情復雜,“201”調查將延期至30天至9月22日做出損害認定,并在11月22日前向總統提交調查報告。

美國時間9月22日(北京時間9月23日凌晨),ITC就5月17日立案的光伏電池及組件“201調查”作出損害裁決,認定進口產品對美國內產業造成了嚴重損害,下一步將研究對進口產品采取限制措施。

目前,ITC已經向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了3份不同的貿易救濟措施建議,其主旨是通過配額、關稅以及許可證等形式來限制光伏產品進口。是否采取貿易救濟措施,以及具體采用何種貿易救濟措施,最終將由特朗普作出決定,并于2018年1月12日起采取保護措施。

對于鬧得沸沸揚揚的“201”調查,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表示,美國此舉不僅增加光伏產品全球正常貿易的不確定性,也無助于美國內光伏產業整體健康、均衡發展。

如果Suniva公司的這一申請如果通過,全球光伏貿易戰將全面升級。鑒于此,國內包括協鑫、隆基、阿特斯、晶科、晶澳、天合光能等十多家巨頭企業曾公開發布聲明反對美國“201”貿易調查。

事實上,不止我國光伏界對美國“201”貿易調查強烈不滿,美國國內的反對聲也是此起彼伏。據了解,ITC作出損害裁決之后,美國有16名參議員和53個眾議院聯名起來反對“201調查”,而且有來自內華達州、科羅拉多州、馬薩諸塞州、北卡羅來納州的四位州長向ITC遞交了聯名信,認為 “201調查”將對其所在州的太陽能產業造成毀滅性打擊,導致空前的失業。

而對美國“201調查”反應最激烈的貌似是韓國,據報道,針對美國“201調查”,韓國貿易、工業及能源部可能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

編輯點評:

從歐盟的雙反到美國的“201調查”、“301調查”,再到印度的雙反,我國光伏產業貌似受到了全球主要光伏市場的“圍攻”。為什么歐盟、美國、印度這些光伏產業發展相對較好的國家都對中國光伏進行貿易管制?所謂“雙反”及“201調查”,都是為了保護本土產業,反傾銷的手段,這些國家不斷的貿易管制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中國光伏的強大。近年來,德國、美國等國家的光伏企業一個接一個的倒下,相反中國的光伏企業卻個個蒸蒸日上,現在的中國光伏在多個產業鏈占到了80%左右的市場份額,已經開始向全球擴散自己的影響力。在此情況之下,這些國家對中國進行“圍攻”似乎也情有可原了,目前來看,無論是歐盟、印度的雙反,還是美國的“201調查”,都無法阻擋中國光伏產業的崛起。

關鍵字:光伏產業海潤綠能光伏技術

本文摘自: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x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電源行業動態 → 正文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責任編輯:editor006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12-20 16:40:36 本文摘自: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2017年行將結束,我國光伏行業以雄健的筆風書寫了關于一個新能源的故事,在這一年,光伏產業就像它依存的太陽一般,光芒萬丈。但與此同時,在平價上網前夕,光伏市場競爭正在加劇,行業整合正在進行,企業面臨生死挑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故事。在這煦爛的2017年,關于光伏的故事有很多,既有跌宕起伏,也有一路高歌;既有危機四伏,也有聯合新生;既有滑稽鬧劇,也有厚積薄發。

年末之際,OFweek太陽能光伏網精心推出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的十大新聞事件,以饗讀者。

一、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下發未來四年光伏電站計劃指標

2017年,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與意見一同下發的還有具體到各省的十三五期間的光伏電站計劃指標。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根據意見,從2017年至2020年,光伏電站的新增計劃裝機規模為5450萬千瓦,領跑技術基地新增規模為3200萬千瓦,兩者合計的年均新增裝機規模將超過21GW。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就指導意見來看,上述新增規模對應的僅是地面電站的計劃指標,并不包括不限建設規模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村級扶貧電站以及跨省跨區輸電通道配套建設的光伏電站。

另外,北京、天津、上海、福建、重慶、西藏、海南等7個省(區、市),可以自行管理本區域“十三五”時期光伏電站建設規模,根據本地區能源規劃、市場消納等條件有序建設,也并不受上述規劃規模限制。而甘肅、新疆(含兵團)、寧夏目前棄光限電嚴重,暫不安排2017-2020年新增建設規模,待棄光限電情況明顯好轉后另行研究確定。

意見還要求,各省(區、市)2017年度新增建設規模優先建設光伏扶貧電站,不再單獨下達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規模;河北、山東、河南、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廣東等提前使用2017年建設規模超過50萬的省份新增建設規模全部用于建設光伏扶貧電站。

編輯點評:

盡管每年可用建設規模高達21GW,但無論是對于各省還是各個光伏企業而言,在補貼以及限電兩大瓶頸制約下,能否按規劃行事,一切都是未知數。通過此次發布的指導意見所傳遞的信息,不難發現,對于今后地面電站指標的分配,主要有兩大主導原則:一是電力消納;二是補貼。對于前者,電力系統消納能力將作為年度規模確定及分配項目的依據和前提;對于后者,則主要通過項目競標的方式來體現。另外,指標的分配也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分布式光伏以及光伏扶扶貧的發展。

二、綠證交易啟動:有望緩解補貼壓力

2017年7月1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綠色電力證書(簡稱“綠證”)自愿認購啟動儀式。在綠證自愿認購正式啟動的當天,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以及財政部三部委率先表態購買綠證,20余家企業宣布達成綠證認購意向,合計綠證意向購買數量近2萬個,相當于2000萬千瓦時綠色電力。與會專家認為,此次“綠證”的落地實施,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初步建立了依靠市場的機制,緩解了可再生能源補貼壓力。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所謂綠證,即綠色電力證書,是國家對發電企業每兆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頒發的具有獨特標識代碼的電子證書,是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確認和屬性證明以及消費綠色電力的唯一憑證。

一個符合資格的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原則上其每發1MWh電量,就能獲得一個綠證。而發放的綠色電力證書歸屬權為發電項目對應的發電企業。然后獲得綠證并通過資格審核的發電企業,可申請在綠色電力證書自愿認購平臺上開戶,并出售證書。

由于綠證的價格不能高于該部分清潔電量應獲得的國家補貼。按照目前光伏及風電的補貼水平,光伏綠證的價格在700-800元左右,風電綠證的價格在180-200元左右。

雖然綠證自愿認購的啟動轟動了整個新能源界,但卻并不意味著它獲得了成功。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9月11日,綠證售賣了近21000個,其中企業買家共有43家,購買綠證數量為18950個;個人購買綠證人數為1357人,購買數量達到1787個。截至10月31日,綠證的認購者共有1576名,共認購21257個綠證。

由數據可以發現,除開在綠證自愿認購正式啟動當天達成的近2萬個綠證的購買意向,此后綠證的售賣可謂“叫好不叫座”。企業及民眾對綠證的購買意向都不夠強烈。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斷增加的掛牌待交易綠證個數。截至10月底,已有800多萬個綠證被核發,然而卻只有2萬多個綠證被購買。

編輯點評:

目前新能源補貼的缺口正在極劇增大,已經成為了整個新能源產業的大問題。由于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出售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所以綠證的售賣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面臨的補貼拖欠壓力。問題在于綠證面臨賣不出去的局面,這也有望在2018年得以解決,因為根據政策,國家能源局或將自2018年起適時啟動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和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如果2018年啟動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和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那對于苦等補貼、掙扎在資金短缺困境的企業來說,出售綠證將是一個可行的方案。

三、保利協鑫與中環股份:單晶、多晶巨頭之間跨時代的聯合

自光伏行業發展以來,關于單晶與多晶兩條技術路線的爭議便一直是行業中的熱點。近年來,單晶技術得到了突破式的發展,成本得到了空前的降低,部分業內人士一度認為單晶將取代多晶在行業中的主導地位。然而多晶技術的發展也不遑多讓,金剛線切割技術的普及讓多晶產業的成本取得進一步的下降。今年以來,先有隆基向行業公開其全球領先的單晶低衰減技術,后又有保利協鑫宣布無償轉讓TS產品成熟的黑硅制絨技術,單晶、多晶的發展可謂齊頭并進,難分先后。與往年多晶一家獨大的情勢不同的是,目前單晶多晶兩條技術路線均在飛速發展之中,誰也無法確定未來到底是單晶的天下還是多晶的天下。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在此情況之下,原先各自為政、甚至常常互懟的單晶、多晶企業悄然轉變了態度。協鑫系布局光伏全產業鏈,其中包括了單晶產業;中環股份也開始投資多晶硅產業。2017年8月11日,多晶龍頭保利協鑫與單晶龍頭中環股份簽訂合作協議的消息一經爆出,便震驚了整個光伏行業。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多個方面進行合作。其中,在多晶硅生產制造環節,中環股份將對保利協鑫在建的新疆多晶硅項目進行增資;在單晶硅棒生產制造環節,保利協鑫將參股中環股份在建的中環光伏四期單晶硅棒項目的部分股權,同時后續雙方約定擇機共同出資建設新的單晶硅棒項目;在單晶硅片加工環節,中環股份將視單晶硅片加工產能需求情況,參股保利協鑫的標的切片工廠,由保利協鑫以股權轉讓方式出讓部分股權給中環股份,共同尋求雙方在單晶硅棒生產制造環節和單晶硅片加工環節的產能匹配。此外,雙方將在以上股權合作基礎上,在光伏電站開發以及光伏產業相關的管理、技術、研發等方面進行全方位交流合作。

根據協議內容可知,保利協鑫與中環股份此次合作內容包括項目增資、參股、產能匹配等等多個方面,不難發現此次保利協鑫與中環股份之間的合作絕不僅僅只是戰略上的合作,而是牽扯技術、資本、股權等多方面的深層次合作。而各自作為多晶和單晶領域龍頭的協鑫和中環,雙方的業務、技術以及產業布局都極具互補性。

今年10月,兩大巨頭的合作正式拉開帷幕。中環股份子公司與保利協鑫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了內蒙古中環協鑫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簡稱“中環協鑫”)。

根據資料,中環協鑫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人民幣,資本組成為:中環股份出資150萬元,持股比例15%;中環光伏出資550萬元,持股比例55%;蘇州協鑫出資300萬元,持股比例30%。

事實上協鑫與中環的牽手早已初見端倪,在今年6月30日,天津中環已經宣布1.5億元參股新疆協鑫,股權比例為10%。而直到8月11日兩家公司才正式“聯姻”。

11月28日晚,保利協鑫和中環股份同時公告稱,天津中環繼1.5億投資新疆協鑫多晶硅項目后,再度增資3億元,累計投資4.5億元,股份轉讓完成后,保利協鑫和天津中環將分別持有新疆協鑫已發行股本的70%及30%。同時,保利協鑫、天津中環、內蒙古中環共同增資內蒙古中環協鑫29.9億元。增資完成后,內蒙古中環協鑫注冊資本將由1000萬元增加至30億元,股權比例不變。

協鑫與中環的合作在2017年只是一個開始,如果一切順利,未來他們雙方將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編輯點評:

正如中環股份在公告中表示的那樣,協鑫與中環的牽手標志著全球光伏行業的商業化進程已經從青春期走向成熟期。本次保利協鑫與中環股份看似震驚四座的合作,卻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目前我國光伏產業離光伏上網貌似只差“臨門一腳”,但其實還存在著一段不小的距離。而實現平價上網絕不是光靠裝機量就能達到的,更需要的是光伏整條產業鏈的技術優化、產業升級帶來的成本下降以及電池技術進步帶來的效率提升。而從產業技術這一方面來說,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正面臨瓶頸。

任何單獨的一項技術優勢都難以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但是將多項先進技術聯合在一起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在光伏市場的飛速發展之下,擁有技術、產業優勢的企業也必將展開合作,以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共同分羹巨大的光伏市場。

四、漢能復牌終獲進展 李河君領8年禁令

2017年9月4日,漢能薄膜發布復牌進展最新公告。根據公告,此前證監會對漢能股票復牌提出的兩個必要條件,漢能已經完成其一,復牌獲得進展。根據公告,李河君不得再擔任任何香港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的董事或參與任何管理工作,取消資格為期8年。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在2017年8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對于是否要取消漢能薄膜發電前主席李河君和四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的董事資格的聆訊中,香港證監會代表律師在庭上要求取消李河君的董事資格,并對李河君實施長達12年的禁令。

在此之前,證監會對漢能提出復牌的兩個必要條件:

第一,李河君及四位獨立非執行董事(包括趙嵐、王同渤、徐征及王文靜),同意在證監會展開證券及期貨條例(第571章)第214條之民事程序(「第214條程序」)中不抗辯責任和證監會尋求的法院命令;

第二,漢能需要發報一份披露文件,對公司的活動、業務、資產、負債、財務績效和前景等資料作出詳細披露。

目前,證監會提出的第一個復牌必要條件已經完成,而李河君面臨8年的禁令。此外,漢能在公告中表示將繼續竭盡所能,努力達成披露文件之第二個復牌必要條件。

編輯點評:

盡管漢能薄膜在去年扭虧為盈之后,牽手摩拜、奧迪,發布各類產品,近日還“聯姻”北汽新能源,可謂風光不斷,但是復牌事宜依然是漢能薄膜重返巔峰的關鍵。香港證監會強硬的態度一度使得漢能的復牌事宜陷入僵局,事實上關于停牌與復牌,證監會調查的重點一直是漢能薄膜在財務、關聯交易等方面。漢能薄膜以及李河君如果沒有違反相關規定,那證監會調查清楚之后,漢能薄膜將迅速復牌并迎來爆發。

五、隆基股份單晶PERC電池效率連續突破

近年來,在光伏領跑者計劃的引導之下,我國光伏市場向高效化轉變的趨勢明顯。各種高效組件以優異的性能獲得了市場青睞,占有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以PERC組件最為火爆。目前,隆基、協鑫、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等國內一線廠商都在積極擴產,PERC組件大有引領2018年光伏市場之勢。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2017年10月17日,隆基股份宣布,經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 ISE CalLab)測試認證,其單晶PERC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2.71%,創下新的PERC電池世界紀錄。

短短十天之后,也就是10月27日,隆基再次宣布將單晶PERC電池轉換效率刷新為23.26%。

在此之前,行業普遍認為PERC電池可量產效率極限在23%以內,而之后的發展似乎也驗證了這一說法,PERC電池效率紀錄很長一段時間始終沒有突破23%。所以隆基23.26%的效率不僅僅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而且突破了所謂的效率極限,讓人們看到了PERC技術對電池效率的巨大提升潛力。

在連續刷新世界紀錄之后,隆基適時公布了擴產計劃,表示將現有的5GW單晶組件產能在2018年二季度全部轉為PERC產線。據了解,隆基計劃在今年底將22%效率水平的PERC電池技術導入生產基地,預計2018年疊加組件新型技術,實現340W-345W的組件功率。

編輯點評:

專家預測,單晶PERC組件的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可以提高到24%。而多晶PERC也不逞多讓,目前協鑫集成宣布已有效解決了多晶PERC電池的衰退問題,其高效多晶黑硅PERC電池量產產能突破1GW,預計年底將達2GW,而且量產效率突破到了20.5%。因此無論是單晶還是多晶都在加緊PERC產線的擴張,2017年底PERC產能將達到20GW,而到2020年,PERC產能將達到65 GW,出貨量將占整個光伏市場的50%。總體而言,PERC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成為光伏市場的主流。

六、海潤鬧劇:光伏“老兵”命途多舛

作為一家老牌光伏企業,海潤光伏由光伏教父“楊懷進”創立,與光伏產業一起經歷了十多年的沉浮,可謂是光伏界的“老兵”。按理來說,經歷光伏行業的低谷之后仍然屹立不倒的企業都是大牛,在如今行業爆發的年代,大多經歷了光伏寒冬期而不死的企業都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多數成為了行業的佼佼者。但是海潤光伏是比較特殊的一個,短短三年時間,海潤光伏已經兩次“披星戴帽”。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2017年,海潤光伏獨立董事“罷免孟廣寶董事職務”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之后前董事孟廣寶又對海潤反咬一口,讓人直叫看不懂,而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還得從海潤近年來的發展細細道來。

由于經營狀況屢出問題,海潤光伏一直在積極尋找戰投,以期渡過難關。而在這個過程中,華君電力的主動合作給了海潤一根救命稻草,當時的風評是海潤光伏終于遇見了自己的“白馬騎士”。資料顯示,華君電力在此之前已經擁有了一家可出產光伏組件的子公司,而且和江蘇多家光伏企業有過接觸,并購橫跨光伏產業的上、中、下游,其母公司為華君控股,實際控制人為孟廣寶,而孟廣寶就是今年引發海潤鬧劇的主角。

2016年3月21日,海潤光伏發布定增預案,募集資金總額約20億元。定增完成后,“華君系”借此成為海潤新晉入主的第一大股東。此后海潤光伏在2016年6月聘任孟廣寶先生為公司總裁。2017年1月,海潤光伏發布定增預案(修訂稿),華君電力認購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后,持股比例將達到10.44%,華君電力實控人孟廣寶連同其配偶所能夠控制的股權比例為10.54%,可以支配海潤光伏重大的財務和經營決策,正式成為海潤光伏的實際控制人。在此之后“華君系”高管全面入駐海潤光伏董事會,5個非獨立董事席位中的4席被“華君系”所占據,孟廣寶開始掌握海潤光伏的絕對控制權。

海潤光伏本期望在孟廣寶的帶領之下實現千億市值光伏企業的夢想,誰知事與愿違,孟廣寶的帶領似乎有點“跑偏”。

資料顯示,2016年下半年,光伏企業海潤在新任董事長孟廣寶的帶領下,居然大舉投資房地產業務,并成立了不少房地產公司。而且大量的投資給海潤光伏帶來了巨額債務,據統計,2015年海潤光伏的短期借款僅為8億元,到了2016年這一數字飆升為32億元,僅僅2016年下半年海潤光伏的短期借款就增加了22億元。

2017年4月,海潤光伏發布2016年度業績預告顯示,2016年度海潤光伏巨虧近12億元,聯系其2016上半年的凈利增長,全年出現如此巨額的虧損實在令人咂舌。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被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剛剛“摘帽”的海潤光伏再次“戴帽”。

業績下滑、內控缺失、債臺高筑、大肆投資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房地產,這些都是“華君系”入駐之后海潤光伏發生的變化。

截止2017年4月28日收盤,海潤光伏的總市值跌破100億元。而5月3日復牌開始,披星戴帽的股票*ST海潤連續出現五個“一”字跌停,成為“1元股”。

2017年7月10日,海潤光伏獨立董事徐小平提請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要求罷免董事長孟廣寶。7月12日晚間,海潤發布公告稱,公司于7月12日召開的董事會臨時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解除孟廣寶總裁、董事長、董事職務的三項議案,且三項議案均以6票贊成、1票反對獲得通過。值得一提的是,三項議案獲得的唯一反對票,均由孟廣寶本人投出。

此后,*ST海潤召回“老臣”,聘任邱新為公司總裁、李延人為公司董事長。關于*ST海潤的罷免董事風波終于落下帷幕。

“華君系”被迫退出海潤光伏之后,被罷免的孟廣寶并不甘心,面對通過海潤向“華君系”旗下公司輸送利益的質疑,他表示否定,并表示為海潤光伏提供了多筆擔保,稱仍被海潤欠款。海潤在之后的公告中對于孟廣寶的說法進行了否定,并不再回應孟廣寶的發聲。

編輯點評:

一直以來,海潤所持有的技術并沒有出現什么問題,他們出現的問題更多的是在決策及管理層方面。在經歷動蕩不安的一年之后,海潤光伏終于在一幫老臣的帶領之下走上了正軌。在光伏行業飛速發展的情況下,海潤光伏依然有機會重整旗鼓,實現最初“千億市值”的夢想。展望未來,海潤光伏應當緊抓行業趨勢,研發高效的優勢產品,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海潤光伏亟需引入強有力的戰略投資,以盤活資金流轉,讓企業能夠在分布式光伏的風口之下有所作為。相信在未來的2018年,海潤光伏這一“老兵”能夠精神抖擻,一往而前。

七、綠能寶現兌付危機:未來難尋出路

作為光伏行業第一家登陸紐約納斯達克市場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在2016年登錄納斯達克之初,綠能寶承載了業內人士不少的期望。而綠能寶的宣傳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開創先河的“互聯網金融+光伏”理念、鋼琴家郎朗的代言、史玉柱、許家印等資本界大鱷的投資,一時之間,公交、地鐵站都能看到綠能寶的廣告。綠能寶也不負眾望,初期取得了不錯的戰果,但是好景不長,之后不久綠能寶就因為存在“自融”嫌疑而備受質疑。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2017年4月17日,綠能寶發布聯合聲明,稱由于光伏補貼延遲等原因,致使平臺提現出現逾期現象。并承諾最長將在180日內按照T+30日通過平臺向投資人進行兌付向投資人進行兌付,并做相應補償。

但是在這場兌付危機之中,綠能寶一次又一次的食言激起了投資者的憤怒。首先,綠能寶的兌付速度一慢再慢。據統計,綠能寶逾期兌付金額累計超過2.2億元,涉及線上投資人5746人,按照承諾,綠能寶需要在180日內完成對這些投資人的兌付,然而截止6月21日,綠能寶兌付的投資人僅為206名,兌付金額總金額327萬元;7月份之后綠能寶兌付速度突然減緩。眼看無法完成承諾,綠能寶相關負責人甚至破罐子破摔的傳出“最慢30年完成兌付”的言論,徹底讓投資者出離了憤怒。其次,綠能寶不但兌付速度慢,而且兌付金額很低,一直到所謂的180日內的兌付期限快到的時候,綠能寶兌付的金額才幾百萬而已,相對于2.2億的逾期兌付總金額簡直杯水車薪。

綠能寶兌付危機爆發之后,不少感覺被騙的投資者跑到原先疑似為綠能寶站臺的史玉柱微博低下留言:還錢!資本大鱷史玉柱不堪其擾,最終發微博否認自己是綠能寶的股東,并再三強調,自己與SPI綠能寶的唯一關系就是SPI欠他錢。史玉柱最后還表示,已經轉告SPI創始人彭曉峰,督促其還款。

而讓人覺得蹊蹺的是,面對危機,綠能寶內部也出現了大問題。自兌付危機爆發之后,綠能寶在上海、北京各地的辦事處人走樓空,“創始人彭曉峰已跑路”等流言四起。面對投資者的質疑,綠能寶兌付負責人毛毅峰曾承諾綠能寶絕不跑路,并保證每周兌付不低于1次,最慢30年完成兌付。“最慢30年”這一超長的兌付期限引來業界一片嘩然,但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作出此承諾的毛毅峰在12天之后向綠能寶提出辭職。據爆料,毛毅峰的辭職信中提到,其2016年后半段被綠能寶集團以績效名義扣去20%工資未補發,已被欠薪三個月。之前振振有詞的負責人轉眼辭職,辭職之后還倒打一耙,綠能寶的內部互掐那叫一個精彩!

另一方面,有關蘇州市公安局蘇州工業園區分局或已對綠能寶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立案偵查的消息開始瘋傳。綠能寶立時成了過街老鼠,最慘的是投資者,在毛毅峰辭職之后,連“最慢30年”的兌付都不可靠了,他們的錢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拿回來。彼時媒體戲稱:說好的30年兌付呢?

內外憂患之中,綠能寶的母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剛上市一年多的SPI正面臨退市風險。從SPI上市首日到綠能寶兌付危機爆發,其股價從18.9美元/股跌到1美元/股,暴跌95%。根據納斯達克的退市標準,股價若長期低于“1美元”,有可能被強行退市。此外財報顯示,SPI自2015年開始便一路虧損,而且虧損幅度正在不斷擴大。

在此情況下,SPI于6月30日收到了納斯達克交易所的退市裁定。好在SPI抓住了一根臨時救命草,及時向納斯達克申請了聽證會。按照相關規定,納斯達克交易所暫停了對SPI暫停了退市程序,SPI于7月12號得以正常開盤。但這只是暫時的,因為一旦SPI無法履行聽證會提出的各種要求,SPI的股票依然有可能在納斯達克被終止交易。

目前,這場由逾期兌付引發的危機遠遠沒有結束,但讓投資者稍感安慰的是,在沉寂了幾個月之后,綠能寶在10月12日終于發布了最新公告。公告顯示,最新逾期總額為63,113.49萬元(包括申請提現逾期48,771.10萬元,未到期項目投資14,342.39萬元),涉及線上投資人11,064人。截止10月11日,綠能寶成功兌付1,313人,總額10,214,281元;尚余9,751人有待兌付。

從2.2億到6.3億,幾個月時間綠能寶的逾期金額近乎漲了三倍,可見申請提現的投資人越來越多,幾乎增加了一倍。好消息是綠能寶已經自10月16日起開始了相對穩定的兌付,從綠能寶官網公布的兌付信息可以發現,10月16日至12月8日,綠能寶每周都會向投資者兌付4-5次,每次的兌付金額為26萬元,每次兌付的人數大概為50人左右。近日,綠能寶發布關于暫時調整兌付方案的說明,稱由于近期電費收入困難等原因,每日兌付金額暫時由26萬/日調整為13萬/日。綠能寶還表示,預計年底前可回款5000萬元左右,該筆資金到位后,將加大兌付力度。

編輯點評:

相對于6.3億的逾期兌付金額,一千多萬的兌付金額顯得九牛一毛。綠能寶的兌付危機遠未散去,而SPI的依然難以擺脫退市陰影。如此看來,逾期兌付事件的解決對于綠能寶來說是一場持久戰,他們能否挺過兌付危機尚未可知,2018年的綠能寶依然生死難測。

八、行業聚焦:領跑者基地落地

2017年9月22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推進光伏發電“領跑者”計劃實施和2017年領跑基地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根據通知,本期擬建設不超過10個應用領跑基地和3個技術領跑基地,其中應用領跑基地和技術領跑基地規模分別不超過650萬千瓦和150萬千瓦。隨著通知的下發,各大省市地區對第三批領跑者基地的角逐也拉開了帷幕。第三批光伏“領跑者”計劃擬建設不超過10個應用領跑基地和3個技術領跑基地,由地方自愿申報,通過競爭方式優選產生。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2017年11月22日,國家能源局官網公布了2017年光伏發電應用領跑基地和技術領跑基地擬入選名單,根據公告,第三批光伏“領跑者”計劃在全國范圍內優選了十個應用領跑基地,三個技術領跑基地。

應用領跑基地優選公示信息表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技術領跑基地優選公示信息表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與前兩批“光伏領跑者”基地相比,第三批“光伏領跑者”基地有幾點不同的地方。第一,新增的技術領跑基地主要采用的是自主研發、市場尚未應用的前沿技術或突破性技術產品,以推動尚未建成生產線、形成產能的前沿產品為目的。第二,健全了工作激勵懲戒等制度,根據規劃,每期領跑基地控制規模為800萬千瓦。而13個領跑者基地共650萬千瓦,預留的150萬千瓦規模,將視情對建設速度快、并網消納落實、實施效果好的應用領跑基地所在地給予增加等量建設規模等方式予以鼓勵。第三,對采用的組件效率提高要求。本期應用領跑基地采用的多晶硅電池組件和單晶硅電池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應分別達到17%和17.8%以上;技術領跑基地采用的多晶硅電池組件和單晶硅電池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應分別達到18%和18.9%以上。

據了解,應用領跑基地將于2018年3月31日前完成競爭優選,6月30日前全部開工建設,12月31日前全部容量建成并網;技術領跑基地將于2018年4月30日前完成競爭優選,2019年3月31日前全部開工建設,6月30日前全部容量建成并網。

編輯點評:

“光伏領跑者”項目對于光伏行業來說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與其說“光伏領跑者”項目代表了我國光伏行業最先進的產品及技術,不如說“光伏領跑者”項目是我國光伏發電成本水平的“風向標”。近年來,“光伏領跑者”計劃的實施不但加速了光伏技術的市場化應用推廣,而且在推進光伏發電成本下降、電價降低等方面功不可沒。

九、央企規模最大重組落定: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公司誕生

11月28日,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家能源集團”)在北京正式成立,被稱為央企最大規模的重組終于塵埃落定。

國家能源集團由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神華集團”)和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下稱“國電集團”)合并重組而成,資產規模超過1.8萬億元,擁有33萬名員工、8家科研院所、6家科技企業,成為僅次于國家電網、兩大油企之后中國最大的能源企業之一。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國家能源集團創了四個“全球之最”。分別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公司、世界最大的火電公司、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公司和世界最大的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至此,長久以來關于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的“緋聞”終于落地,國電集團是國內五大發電集團之一,風電總裝機居世界第一;神華集團是以煤為基礎,煤、電、路、港、航一體化發展的綜合性能源集團,這兩家企業合為一體,今后該如何發展?

國家能源集團董事長喬保平表示,集團將聚焦煤炭、發電主業,大力實施“三去一降一補”,化解產能過剩,優化布局結構,推進綠色發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深化內部改革,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大“走出去”力度,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綜合能源集團。

雖然國家能源集團成立之后,未見什么大動作,但是在新能源大勢之下,作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公司,國家能源集團必然會在新能源發電領域有布局。

而在重組之前,神華集團曾表示,已經編制了新能源發電裝機千萬千瓦路線圖,計劃到2018年集團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突破1000萬千瓦,重點在新能源發電消納較好的中部、東部區域建設新增項目。而在此之前,國電集團已經是風電總裝機居世界第一的企業。新成立的國家能源集團或將延續兩家企業對新能源的發展模式,著力布局風電及太陽能發電。

編輯點評:

國家能源集團的成立標志著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公司的誕生。近年,以光伏、風電等為代表的新能源的高速發展與煤炭業的日薄西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神華集團在合并前夕對新能源領域的一系列布局彰顯了神華集團對新能源發展的重視,這也說明了能源清潔化已經是大勢所趨。為順應行業趨勢,新集團或將加強新能源版塊的布局,并對新能源行業起到積極的影響。在這霧霾漫天的時代,業內人士都希望新的集團能夠對我國的新能源發展作出良好的示范及推進作用。

十、沸沸揚揚:美國啟動“201調查”

2017年4月27日,美國太陽能公司Suniva提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要求運用“201條款”,對非美國制造的所有太陽能光伏產品實施貿易救濟,設立最低進口價格。隨后一個月,ITC發布公告,稱應國內光伏企業Suniva申請,對全球光伏電池及組件發起保障措施調查(“201”調查)。

【年終盤點】2017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而根據ITC公告,由于案情復雜,“201”調查將延期至30天至9月22日做出損害認定,并在11月22日前向總統提交調查報告。

美國時間9月22日(北京時間9月23日凌晨),ITC就5月17日立案的光伏電池及組件“201調查”作出損害裁決,認定進口產品對美國內產業造成了嚴重損害,下一步將研究對進口產品采取限制措施。

目前,ITC已經向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了3份不同的貿易救濟措施建議,其主旨是通過配額、關稅以及許可證等形式來限制光伏產品進口。是否采取貿易救濟措施,以及具體采用何種貿易救濟措施,最終將由特朗普作出決定,并于2018年1月12日起采取保護措施。

對于鬧得沸沸揚揚的“201”調查,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表示,美國此舉不僅增加光伏產品全球正常貿易的不確定性,也無助于美國內光伏產業整體健康、均衡發展。

如果Suniva公司的這一申請如果通過,全球光伏貿易戰將全面升級。鑒于此,國內包括協鑫、隆基、阿特斯、晶科、晶澳、天合光能等十多家巨頭企業曾公開發布聲明反對美國“201”貿易調查。

事實上,不止我國光伏界對美國“201”貿易調查強烈不滿,美國國內的反對聲也是此起彼伏。據了解,ITC作出損害裁決之后,美國有16名參議員和53個眾議院聯名起來反對“201調查”,而且有來自內華達州、科羅拉多州、馬薩諸塞州、北卡羅來納州的四位州長向ITC遞交了聯名信,認為 “201調查”將對其所在州的太陽能產業造成毀滅性打擊,導致空前的失業。

而對美國“201調查”反應最激烈的貌似是韓國,據報道,針對美國“201調查”,韓國貿易、工業及能源部可能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

編輯點評:

從歐盟的雙反到美國的“201調查”、“301調查”,再到印度的雙反,我國光伏產業貌似受到了全球主要光伏市場的“圍攻”。為什么歐盟、美國、印度這些光伏產業發展相對較好的國家都對中國光伏進行貿易管制?所謂“雙反”及“201調查”,都是為了保護本土產業,反傾銷的手段,這些國家不斷的貿易管制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中國光伏的強大。近年來,德國、美國等國家的光伏企業一個接一個的倒下,相反中國的光伏企業卻個個蒸蒸日上,現在的中國光伏在多個產業鏈占到了80%左右的市場份額,已經開始向全球擴散自己的影響力。在此情況之下,這些國家對中國進行“圍攻”似乎也情有可原了,目前來看,無論是歐盟、印度的雙反,還是美國的“201調查”,都無法阻擋中國光伏產業的崛起。

關鍵字:光伏產業海潤綠能光伏技術

本文摘自: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邑县| 夏河县| 永靖县| 运城市| 马关县| 永清县| 松原市| 桑植县| 梁河县| 鹿邑县| 邯郸市| 元氏县| 甘泉县| 吉水县| 宣城市| 西畴县| 桂阳县| 天峨县| 通州区| 武隆县| 寿阳县| 宜春市| 察雅县| 仪陇县| 临潭县| 聂荣县| 荔波县| 左贡县| 巴东县| 嵊州市| 万安县| 读书| 资中县| 茌平县| 出国| 齐齐哈尔市| 新巴尔虎左旗| 石嘴山市| 新乡市| 炎陵县| 栖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