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第九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的最后一場活動,“光伏發電進萬家”宣講會在太湖國際博覽中心舉行。這一宣講活動已連續組織了4年,與此前不同的是,這次的觀眾一改觀望心態,不少市民現場就“下單”。
據市供電公司數據顯示,從2013年推廣分布式光伏開始,到去年10月,無錫地區分布式并網項目共計360個,而截至目前已增長到1395個,無錫分布式光伏即將迎來爆發期。不過,激烈的市場競爭也逐漸暴露出民用光伏市場缺少安裝標準、市場監管難等新問題,需行業、政府合力解決。
降本、貸款“雙管齊下”,民用市場飛速發展
活動當天,50多位江陰市紅豆村村民特意趕來“上課”。“又環保、又能賺錢,后悔沒早點安裝。”村民李大爺說。
市供電公司工程師顧偉介紹,今年無錫地區共有210個企業用戶、715個居民用戶辦理了分布式并網項目。“飛躍式的增長,與初裝費用的減少密不可分。”顧偉說,此前,由于需要全額支付4萬-6萬元的安裝費用、8-10年才能收回投資成本,雖然有國家補貼,但多數農村居民對此“不感冒”。不過,今年開始風行的“零首付”安裝電站的方式,真正打消了居民的擔憂。“收益率還是老百姓考慮的首要因素。”江蘇工民建新能源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范繼東說,在推行全額付款的方案時,企業推廣的辦理業務屈指可數,而在推出“零首付+企業補貼”的方式后,半年內就順利為2000戶居民安裝了電站。
“平價,是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關鍵。”全球太陽能理事會主席、協鑫集團負責人朱共山介紹,協鑫從今年開始采取“科技+金融+服務”的新模式來降低光伏產業的成本,發力民用市場。與2014年相比,電站的安裝成本減少了30%。
“用不用”變為“選哪家”,企業競爭越發激烈
“支架是什么材質?配套的逆變器多大容量?”市民張先生問的這些問題,讓工作人員都把他誤認為是同行。張先生2016年8月在自家屋頂上花了4萬元裝了6kw的分布式電站,他算了筆賬,從去年9月并網到今年8月,共用了3570度電、電費支出2190元、比去年少了近2000元,還拿到了補貼、電費收購3600元左右。“既有收益,又能為環保出力,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張先生表示,這次是帶著父母來看展會,給家里的老房子裝上最新的產品。
無錫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朱剛認為,無錫企業資源豐富,但競爭也同樣激烈。
“民用光伏市場已從推廣階段進入競爭階段。”江蘇友科太陽能科技研發了可替代屋頂建材、與建筑融為一體的“構件式”光伏,“相當于用好的材料重裝了屋頂。”總經理趙新偉希望能憑借差異化競爭奪取市場。
此外,越來越多的本地光伏制造企業轉型系統集成商,無錫尚德推出的“尚德˙益家”,通過建立開放式的平臺招募本地化的銷售、安裝、服務商,布局分布式光伏市場。
產品增多,市場監管、行業標準需完善
“慢熱”的無錫分布式光伏市場終于在今年迎來飛速發展,從業人員在喜悅之余,也意識到了新的問題。
“硬件符合度問題還是難以解決。”朱剛住在市區一高層居民樓,若想安裝光伏電站必須經過業主委員會或樓宇內全部住戶的同意,最后他只好在農村父母家中裝上電站。
更棘手的是,行業標準的滯后,將為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帶來較大隱患。“不同的產品,轉化光能的效率相差較大。”上能電氣產品部總經理王躍林告訴記者,市場上銷售的逆變器、光伏組件產品種類眾多,而老百姓對于品牌的知曉率較低,為了省錢安裝的產品不僅收益少,售后也難保障。
市貿促會會長徐慧娟介紹,致力于將我省所有分布式電站納入統一管理的“江蘇省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公共服務平臺”已初步建立,建成后將能用物聯網技術即時管理千家萬戶的“屋頂”,此外,商會及協會也在努力推動行業標準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