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的好:“中國人不會做之前,很多東西都是天價,一旦我們能夠生產后,這些東西都成了白菜價。”上世紀90年代后期,中國的光伏技術才剛剛起步,但僅用了10多年時間,就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產業,中國現在每生產兩塊太陽能電池板,就有一塊是為海外客戶提供的。更重要的是,中國還成了世界光伏市場上的價格領導者,生產出的太陽能電池板幾乎是“白菜價”!
面對這些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美國本土光伏企業的日子就不好過了。今年4月,一位名叫Suniva的美國太陽能面板制造商在破產后,正式向美國政府請愿——對那些“過于便宜的外國競爭品”收取關稅。據悉,在過去五年內,超過24家美國本土太陽能制造商因此破產,這些企業家們都在訴苦:“中國的便宜產品讓自己根本無利可圖,如果總統支持收取關稅的話,我們將不勝感激。”
特朗普為何挑中國光伏下手:能源安全與貿易逆差
相比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太陽能這種新能源有著更多的優點,未來取代石油的地位也未可知。因此,光伏產業就涉及到了能源安全的問題,美國當初為了控制石油資源,在中東不惜發動了好幾場戰爭;如今怎么能忍受中國的新能源產品大量占據美國市場,導致本土美國企業大量破產呢?在美國人看來,這次威脅到本國能源安全的不是伊拉克或是俄羅斯,正是這些來自中國的“便宜貨”。
另一反面,廉價的中國光伏產品引發的爭端只是中美貿易摩擦的一個縮影,這背后是美國對中國數額巨大的貿易逆差。據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高達34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6萬億元),接近美國貿易逆差總額的一半!每年讓中國人賺走了這么多錢,和特朗普倡導的“公平貿易”、“制造業回到美國”等理念念簡直格格不入,所以特朗普才會一直揪著這個問題不放。
從競選時期,特朗普就聲稱要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并加征45%的關稅。而在最近,美國媒體曝光了一段白宮內部的討論細節顯示,特朗普曾在8月初對一群政府高官喊話,直接表達了自己對征收關稅的迫切渴望:“中國人正在嘲笑咱們吶!他們在嘲笑!所以,你應該知道,這是我的想法,我需要的是關稅!我需要有人能帶來關稅!”這大概就是特朗普內心對光伏產品等中美貿易摩擦最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