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晶硅技術成本優勢,在2004~2016年期間,其產業規模快速擴大,成為光伏技術的主流。8月1日,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發布的《2016~2017中國新能源產業年度報告》顯示,目前多晶硅技術發展已經相對成熟,未來轉換效率提升的空間將越來越小,需要大幅提升光伏組件的轉換效率及系統效率,未來五年影響光伏技術發展的“黑科技”有望出現。
漢能控股集團資深研究員朱彬介紹,從太陽能電池的技術原理出發,此前的技術創新主要在兩個方向上優化。第一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加光吸收,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可稱之為“開源”;第二是如何減小電學損耗、減少復合,使更多的光生載流子可以傳輸到外接電路中形成電流,可稱之為“節流”。其中,“節流”可以使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有一定提升,但目前該方向的優化已經接近極限,現有的各種電池結構大多在十幾年前就已被提出,但由于工藝復雜,成本較高,發展相對緩慢。而“開源”則是重要的發展方向,它將大大提高電池的轉換效率,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電池層面,采用疊層電池結構及納米線或量子點材料作為吸收層,有望大幅提升光吸收效率,預計可將電池轉換效率提升至25%~35%;在組件層面,低成本的新型聚光、分光等光學裝置的應用,有望大幅提升組件的轉換效率,預計可將組件轉換效率提升至35%以上;在系統層面,智能跟蹤器、物聯網技術及智能控制云平臺的綜合應用,有望大幅提高光伏系統效率,降低度電成本。在電站25年的可靠運行壽命期間,通過優化電站中的各模塊,預計可將發電量提高35%以上。
朱彬認為,目前光伏技術大多都與現有的主流晶硅技術進行疊加或兼容,雖然這些創新技術大多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真正邁向產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卻為光伏技術創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