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時間7月12日,美國商務部就對華光伏產品第三次反補貼行政復審作出終裁,中國企業被裁定17.14%~18.3%的反補貼稅率。這是美國商務部在2011年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后,第三次對同類產品發起相關調查并作出裁決。
業內人士指出,美方此舉不僅損害了中方利益,更損害了美國本土用戶及下游安裝商的利益,美方不應為了本土個別經營不善、競爭力低下的光伏企業的一己私利而忽視更廣泛、長遠的利益。上述人士建議,化解中美光伏貿易摩擦仍需要加強溝通磋商,同時希望美國這個大市場能夠打開,為中國企業出口提供更多商機,實現雙方產業互利共贏發展。
對美出口幾近停滯
據《紐約時報》消息,2010年以來,太陽能電池板迅速在全美普及,需求激增,來自海外尤其是中國的廉價太陽能板受到顧客及下游安裝商的廣泛歡迎。這引發了部分美國本土制造商的不滿,要求對美國以外的某些太陽能設備大幅提高關稅,獲得最低價格保證。
今年2月,美國商務部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啟動反補貼第四次行政復審調查;今年6月,美國商務部對我國光伏產品一次“雙反”第三次反傾銷行政復審作出終裁,抽樣企業天合和阿特斯的稅率分別為4.66%和13.07%,未被抽樣配合企業的稅率為6.98%。
盡管第三次行政復審配合企業的“雙反”平均稅率比此前略有降低,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對于當前已處于停滯狀態的對美光伏出口而言意義不大。
“從今年1月份開始,我國對美國的光伏出口幾乎停滯。”中國機電商會太陽能光伏分會秘書長張森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經美國“雙反”幾次復審之后,中企對美出口稅率高達30%左右,再加上成本、售價、運費等方面的綜合影響,基本沒有利潤可言。因此,目前除了個別少量的高價訂單以外,中國大陸對美國光伏出口近乎于無。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對美國光伏出口占光伏出口總量的比重不到1%。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發布的《2017年光伏行業年度分析報告》也顯示,受美國大選影響,我國出口至美國的光伏產品自2016年9月起驟減,去年全年出口金額下降20.33%,為14.27億美元。
意在對中方施壓?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光伏行業當前的遭遇可謂集中體現了美國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國優先”原則對于國際經貿的影響。
武漢大學美國與中國周邊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苗迎春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在本案中再一次得到彰顯。他認為,當前中美百日計劃正在不斷推進,美方不斷發起貿易救濟調查,意在向中國施壓,尋求掌握中美經貿合作中的主動權,實現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美國的“雙反”措施的打壓下,我國光伏產品在土耳其、智利、巴基斯坦等新興市場出口不斷上升,但美國市場對于中國光伏行業來說仍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張森指出,美國的光伏市場容量非常大,每年都有超過10GW的需求量和安裝量,近七八年來一直是中國出口光伏前三位的市場之一。
張森指出,美方此舉不僅損害了中方利益,更損害了美國本土用戶及下游安裝商的利益,美方不應為了本土個別經營不善、競爭力低下的光伏企業的一己私利而忽視更廣泛、長遠的利益。
據張森透露,從2011年美對華光伏產品“雙反”立案起,中國商務部和機電商會始終跟美國政府層面與業界保持密切磋商,爭取以和解的方式化解中美的光伏貿易摩擦,希望美國這個大市場能夠打開,給中國企業出口提供更多商機。
苗迎春也認為,改善中美經貿關系對于雙邊產品交流、擴大市場、經濟發展都有好處,美國應該更多地考慮如何取得雙贏,而不是一味地推行單邊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