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和哈薩克斯坦能源合作20周年之際,中哈能源合作將迎來新的征程。
7月5日,在以“未來能源”為主題的2017阿斯塔納專項世博會期間舉辦的“中哈能源合作論壇”上,中國貿促會會長姜增偉表示,“能源合作是中哈務實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在中哈貿易中的占比已達30%。”
“哈薩克斯坦不僅是中國的重要油氣能源合作伙伴,也是中國與中亞地區能源合作的關鍵樞紐。”國研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助理郭焦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中哈兩國能源合作正從傳統的油氣資源開發和貿易,全面拓展到核電、新能源發電等領域。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凡榮公開指出,中哈兩國傳統能源領域的合作經過多年發展已日趨成熟。下一步,雙方應繼續依托中哈能源分委會機制,探索靈活多樣的合作模式,促使雙方合作向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發展。雙方應該認真規劃好油氣領域下一階段合作,深化核能領域合作,加強新能源領域合作。
哈薩克斯坦能源部部長巴祖巴耶夫公開表示,哈薩克斯坦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豐富,可與中國的技術形成互補,兩國產能合作前景廣闊,希望利用中國技術提升哈能源產業。
油氣業務合作最為成熟
回溯歷史,中哈能源合作始于1997年,最早參與合作的企業是中石油。
中哈之間最早的能源合作項目是阿克糾賓項目。中石油哈薩克斯坦公司副總經理兼阿克糾賓項目總經理王俊仁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中石油并購了負債累累、瀕臨破產、年產原油只有200多萬噸的哈薩克斯坦阿克糾賓石油公司,如今這家公司已經成長為哈國第五大石油公司,連續七年保持油氣當量千萬噸以上。
中石油哈薩克斯坦公司黨委書記趙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目前,中國石油在哈擁有7個以油氣生產為主的上游項目:阿克糾賓項目、PK項目、曼格什套(MMG)項目、卡沙干項目、北布扎齊項目、ADM項目、KAM項目;1個煉油廠——奇姆肯特煉廠。
在中游方面,中石油參與投資了三條具有標志性的油氣管道。
其中,橫貫中亞三國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C線,有1300公里穿越哈國境內,具備550億方/年的輸氣能力,截至6月底,共向國內供氣1924億立方米。
中哈南部天然氣管道在中亞地區與中國之間開辟了天然氣資源輸送的第二通道;西起里海的阿特勞東至中國阿拉山口中哈原油管道,已達到2000萬噸/年輸油能力,目前已向國內輸油超過1億噸。
根據中石油介紹,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石油在哈薩克斯坦累計投資超過400億美元,形成了涵蓋油氣勘探開發、管道、煉化、貿易銷售、工程技術服務和物資裝備出口等領域的完整產業鏈,中國石油在哈油氣產量當量增長近10倍。
在中石油之外,中石化集團在哈薩克開展的油氣業務同樣值得關注。
中石化煉化工程公司分別在2009年和2012年開始正式參與哈國大三煉廠之一的阿特勞煉油廠芳烴裝置和石油深加工聯合裝置建設兩個大型化工項目,合同金額27億美元。
在“兩桶油”之外,包括廣匯能源、振華石油、洲際油氣和中國華信等多家中國民營油氣企業也涉足了哈國油氣業務。
2016年年底,中國上海的民營能源和金融企業中國華信集團以6.8億美元并購了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國際公司(下稱“KMGI”),雙方分別擁有KMGI的51%、49%股權,中方實現控股。
資料顯示,KMGI下轄2家煉油廠、1100多座加油站及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擁有的原油對外銷售權益和部分石油區塊權益,營收收入高達200億歐元以上。
根據雙方合作協議,中國華信集團計劃未來向合資企業注資30億美元,用于擴大Petromidia廠原油加工能力,發展銷售網絡和其他項目。
郭焦鋒透露,“新疆能投和建設兵團等機構也在探討在火電領域如何與哈薩克斯坦展開合作。”
清潔能源發電成為新亮點
在傳統的油氣合作之外,核電和新能源是中哈能源合作的新亮點。
在核電領域,中資企業與哈薩克斯坦的合作始于鈾礦。資料顯示,哈薩克鈾礦資源豐富,哈薩克斯坦鈾礦總儲量約150萬噸,已探明鈾礦儲量占世界總量19%,位居世界第二。
廣核董事長賀禹表示,自2006年起中廣核就開始深耕哈薩克斯坦,按照“三步走”戰略,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以下簡稱哈原工)的合作從天然鈾貿易起步,到合作開發鈾資源,現在擴展至核燃料組件加工和開發新鈾礦項目,成為中哈兩國企業間合作的典范之一。
2015年12月,中廣核鈾業公司與哈原工成立核燃料組件廠合資公司,鈾業公司持股49%,哈原工持股51%。年設計產能200噸鈾,產品將全部用于中廣核的電站。
2016年12月,組件廠項目已開工建設,目前設備采購和生產準備等各項工作進展順利,該廠將具有向哈薩克斯坦首座核電站供應核燃料的優先權。
這一項目推動了哈薩克斯坦核燃料產業向上游的升級,也為中國帶來了至少2萬噸金屬鈾的資源儲備。該項目是哈原工和中廣核實現具備燃料組件生產能力的戰略性突破,堪稱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倡議對接的標志性項目。
賀禹透露,下一階段中廣核將在哈薩克斯坦等國家推進華龍一號相關工作。在2016年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正式落地英國之后,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也很感興趣。
值得關注的是,中核集團也將在核電領域與哈薩克斯坦開展合作。
6月10日,中核集團董事長王壽君參觀了由哈原工主辦的世博會核能館,并與哈原工董事長茹瑪加里耶夫、副總經理伊布拉耶夫舉行會談,雙方就核工業全產業鏈合作達成一致意見。
在核電之外,新能源發電將成為中哈能源合作的全新內容。
6月底,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出席外國投資商理事會第30次會議時表示,到2020年底,哈計劃建成使用超過50個可再生能源項目,發電能力達2000兆瓦;到2050年前,可替代能源的比重應提高至能源總量的50%。
資料顯示,哈可再生能源潛力巨大,風能每年約為9200億千瓦時,水利儲能每年約為620億千瓦時,太陽能每年25億千瓦時。
作為中國電建集團旗下的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從2011年起開始發力哈薩克可再生能源市場,2012年初收購哈水利設計院,2012年5月參與總承包的瑪依拉克水電站順利竣工。
2016年1月,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與哈薩克斯坦巴丹莎BADAMSHA200MW風電項目公司簽署工程總承包合同,這是哈薩克斯坦和中亞地區最大的新能源工程,預計投資20億。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對風電產業無論在裝備技術還是建設運營方面已經非常成熟,正在謀求能源轉型的哈薩克斯坦具有豐富的風能資源,這為中國風電企業提供了很多投資機會。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我們在哈薩克只有光伏組件銷售業務,尚無電站開發業務。光伏市場在那里還沒起來,政府發展新能源的意愿需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