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大光伏企業、德國太陽能業界龍頭老大“太陽能世界”(Solarworld)公司近日宣布破產。
就破產原因,其在官網上的聲明相當簡單,稱:“SolarworldAG管理委員會經過很多努力,但不幸沒有拯救業績持續下滑的公司,現在公司負債累累,不得不向法庭申請走破產程序。”但其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弗蘭克弗朗克·阿斯貝克在公開場合的發言卻直接將導致公司破產的責任甩給了中國企業。他說:“中國生產商的‘非法低價傾銷’導致公司破產。”
不過市場機構并沒有買賬,紛紛指出,全球光伏組件平均生產成本是每瓦0.34歐元,而Solarworl光伏組件的生產成本則達到了每瓦0.46歐元,毫無競爭力可言。
事實上,Solarworld破產只是冰山一角,近年來國際太陽能公司接連倒閉折射出的全球光伏產業困局才是更需要警惕的。
產能過剩供大于求
“近幾年全球光伏產業都不太景氣,哪怕是備受歐美企業‘指責’的中國光伏企業,日子也不好過??梢匀タ纯粗袊诿绹鲜械墓夥髽I股價,比產業高峰時期跌了多少就一目了然了。”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能源及公用事業戰略咨詢業務負責人單小虎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
單小虎和卓創咨詢新能源分析師馮海城一致認為目前困擾全球光伏產業的問題是嚴重的產能過剩。馮海城告訴國際商報記者,全球減排背景和各國對新能源產業的政策支持導致光伏產業大量上馬新項目,可是當企業在上游跟風大量投資時,下游的產能消化渠道卻沒有得到相應拓寬,供需端就此失衡。
單小虎也表示,光伏行業產能的消化是需要條件的,既需要政府政策和補貼支持,也需要并網等技術支持,然而資本和資金卻始終集中在光伏產業鏈的上游,更復雜、周期更長、回報率有限的產業鏈下游則鮮人問津。
此外,馮海城補充說,再加上全球經濟在危機后始終難以實現全面復蘇,企業開工有限,工業用電量需求也難以增加,使得光伏行業用電需求進一步萎縮。
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德國都是全球光伏產業的龍頭,全球市場份額世界第一。然而2008年后,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上馬光伏項目,強大競爭格局下的德國光伏產業開始走下坡路,從2013年底開始,德國太陽能產業擁有不超過5000個工作崗位。昔日的全球光伏業巨頭德國光伏產業幾乎全面破產。2011年德國光伏龍頭企業QCell宣告破產,被韓華收購,之后Solon、太陽能千年、Sovello、Conergy、Odersun等也陸續宣告破產。博世和西門子則賣掉或停止了太陽能業務。如今唯一幸存的大公司SolarWorld也宣告破產。
中國市場暫時安全
既然產能過程是全行業性的,那么中國光伏企業發展是否還安全呢?畢竟截至2016年底,中國光伏行業新增裝機容量還是相當可觀的。
普華永道最新發布的《2016年中國清潔能源及技術行業投資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16年底,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為3454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為7742萬千瓦,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
對此,單小虎分析,2016年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之所以增速明顯,主要是因為當年國家對光伏上網標桿電價和補貼的政策調整下引發搶裝潮,并非是中國企業頭腦發熱蜂擁投資的產物。
事實上,經過多年的發展,馮海城認為,中國光伏企業對行業前景和自身水平都有了很理性的認知,也逐漸明確了產能過剩背景下光伏行業所面臨的困局,好在中國光伏市場還具備歐美光伏市場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中國光伏市場暫時還不會受到全球光伏產業洗牌的沖擊,還算安全。
單小虎就指出,中國光伏市場最大的優勢是可以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因為中國產業發展偏愛產業園和集群模式,這正是分布式光伏發電最佳的應用模式。而與傳統光伏電站相比,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投入小,回報快,非常利于光伏企業維持資金鏈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