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20天,中美之間關于光伏產品的博弈并沒有新變化。
4月底,已宣布破產保護的美國太陽能公司Suniva提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要求對非美國制造的所有太陽能光伏產品實施貿易救濟、設立最低進口價格的消息發出以來,國內光伏企業全線站隊,空前一致地反對美企設卡。
這次Suniva拿出的是美國201條款,建議申請入美的光伏產品執行更高的銷售價,其中第一年的終端產品組件定為0.78美元/瓦,電池片價格為0.40美元/瓦,遠高于現有市場報價。一位出口商對筆者表示,東南亞地區向美國發貨的組件最新價為0.34美元/瓦。
201條款是指美國1974年貿易法201-204節,該條款賦予了美國總統一項使命:當來自其他國家的進口產品數量給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威脅時,可采取適當的救濟措施以防止或補救損害。
上述貿易救濟如被通過,美國將淪為全球范圍內太陽能產品售價最高的區域,不僅設置了海外企業的入美門檻,也讓經銷商、上游產品生產商、美國本土的光伏制造商都要承受更高的成本,從而讓美國乃至全球的光伏產業走向衰退。
美國當地的太陽能裝機規模近年來一直呈上升勢頭。中信保數據顯示,2014年~2016年,美國的裝機量分別為6.2GW、7.3GW和14.762GW之多;過去紅極一時的德國卻一直下滑,德國的裝機量同期分別下降至1.9GW、1.463GW和1.05GW.
美國的光伏產業大幅上揚,與中國貿易商的火力全開不無關系,但中美光伏貿易關系在2016年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中信保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市場占中國組件出口的市場份額已經下滑至11%,出口金額同比也降低了20.33%,為14.27億美元。
中國對美光伏出口總額的下降,與美國對華光伏“雙反”、領導換屆等都有關聯。尤其是2016年,當中國對美國出口額在下降時,美國的光伏裝機量卻同比大增97%。這意味著其他地區正逐步取代中國對美出口的地位。
當然,還有一個因素也需要考慮,即一些中國廠商調低了對美出口量,但它們轉向了其他渠道(比如在美國或者周邊地區建廠、將電池制成后把組件生產放在了不受美國制約的地區生產再轉到美國銷售等),從而規避美國的不善之舉。
不過,從更長久、更宏觀的視野來看,美方的初衷不只是對中國企業“挑刺”這么簡單,而是希望借助一些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一方面帶動其他地區的光伏銷量增長、拉攏別的合作方,另一方面也可以攪動本地制造商使之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令人擔憂的是一家在破產邊緣的公司Suniva可以找出所謂的“破綻”將美國的海外企業推向另一個極端。這種做法甚至有可能會得逞。現行美國政治氣候下,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本人力挺傳統能源,并沒有把清潔能源放在眼里。
特朗普在傳統和綠色能源之間,選擇了前者。他不僅搖旗吶喊亮出底牌,徹底支持煤炭、石油及天然氣的重新回歸,也十分明確地簽署新的行政命令,推翻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時期的《清潔能源計劃》和《氣候行動方案》,對于奧巴馬大力推行的可再生能源扶持措施毫不在意。
這種局勢之下,即便有人向美國當局傳遞Suniva的提議未必正確,它將嚴重制約美國光伏產業接下來十年甚至數十年的發展勢頭,將讓大批工人、銷售貿易商陷入兩難時,美國政府也未必會言聽計從。
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光伏產品的入美售價一經提高,再加之“雙反”制裁,疊加負面效應即刻顯現。留給國內光伏廠商的機會已經不多了,要么就聯手出口美國的其他地區制造商,一起努力說服美國人;要么繼續尋找更具發展潛力的國家再造全新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