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454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7742萬千瓦,兩項數據均列全球第一。
2016年光伏行業發展超出預期。界面新聞計算,2016年,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的增速為79.3%,新增裝機容量的增速為128.3%。而在2015年,國內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與新增裝機容量的增速分別為53.9%、42.7%。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指向去年上半年以及第四季度兩度掀起的搶裝潮。
國家發改委2015年12月22日發布的《關于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顯示,2016年以前備案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如果未能于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并網發電,將執行新的電價標準。新的電價標準要求,Ⅰ類、Ⅱ類和Ⅲ類資源區的光伏電站度電補貼將分別下降0.1元、0.07元和0.02元。
而在2016年12月底,國家發改委再次發布《關于調整光伏發電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下稱《調整通知》),要求2017年1月1日之后,一類至三類資源區新建光伏電站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65元、0.75元、0.85元,比2016年電價每千瓦時進一步下調0.15元、0.13元、0.13元。
于是,“6·30”、“1·1”成了光伏企業最為敏感的日期,搶裝潮如火如荼地上演。其中,“6·30搶裝潮”力度更大。有媒體報道的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國內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超22GW,僅6月就新增了約11.3GW。
搶裝潮促成不少光伏企業的產品銷售收入大漲,進而影響到這些公司全年業績。界面新聞統計發現,截至2月4日,22家已經披露2016年度業績預告的上市光伏企業中,17家企業去年的凈利潤有望實現增長,占比近80%。此外,包括隆基股份、珈偉股份、東方日升、拓日新能、銀星能源、中環股份、愛康科技、晶盛機電等在內的八家公司的凈利潤更是有望實現翻倍式增長。
導讀:2016年光伏行業發展超出預期。界面新聞計算,2016年,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的增速為79.3%,新增裝機容量的增速為128.3%。而在2015年,國內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與新增裝機容量的增速分別為53.9%、42.7%。
盡管去年光伏行業極為火熱,但并非所有的光伏企業均能坐享行業發展紅利。由于位處產業鏈不同的端口,相對應的光伏企業業績出現了分化。界面新聞發現,一些處于光伏產業鏈上游以及下游EPC領域的光伏企業去年的業績普遍大幅增長。而受制于原材料制約的中游組件企業的凈利潤則受挫。
光伏產業鏈的上游包含制作電池片的材料生產,如硅片、銀漿等。在A股上市企業中,硅片類上市公司以隆基股份最為知名。作為國內的單晶龍頭以及全球最大的單晶硅光伏產品制造商,隆基股份預計2016年度實現凈利潤14-16億元,同比增長169%-208%。以新能源材料(單晶硅片為主)為核心主營收入的中環股份2016年度凈利潤的增速同樣顯著,根據預告,該公司預計去年實現4億-4.5億元,同比增長97.94%-122.69%。此外,因單多晶技術替代邏輯日漸清晰,晶盛機電作為長晶龍頭,其主營的晶體硅生長設備同樣也在去年需求旺盛。該公司預計,其2016年預計實現凈利潤1.78億-2.09億元,同比增長70%-100%。
光伏產業鏈的中游組件類公司2016年業績則表現不佳。組件龍頭協鑫集成、重要制造商海潤光伏預計2016年的凈利潤分別為0.5億-1.5億元、-3.8億--4.8億元,分別同比下降76.51%-92.17%,以及虧損。另一家組件企業億晶光電盡管預告其2016年度凈利潤為3.7億元、同比增長58%。但界面新聞發現,與其前三季度的3.86億元的凈利潤相比,該公司第四季度可能面臨虧損。
2017年,光伏行業或將迎來又一波搶裝潮,不少光伏企業的業績有望繼續增長。2016年底發國家改委發布的《調整通知》顯示,2017年以前備案并納入以前年份財政補貼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但于2017年6月30日以前仍未投運的,執行2017年標桿上網電價。值得一提的是,《調整通知》還進一步披露,“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暫定每年調整一次”。
隨著國家補貼的逐步退出,光伏企業爭分奪秒的心態將繼續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