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將于2017年第一季結束的歐盟對中太陽能產品雙反措施與限價限量(Minimum Import Price,MIP)協議,歐盟委員會(EU Commission)于20日宣布擬再展延2年,同時下修MIP價格。EnergyTrend分析團隊對此表示,此結果對中國一、二線廠商以及臺灣廠商將帶來不同影響。
復審結果出爐,歐委會擬延續雙反
針對中國出口至歐洲的太陽能電池與組件,歐盟在2013年經調查后決議發動反傾銷、反補貼措施,同時實施MIP方案,未加入MIP協議的廠商則須繳交雙反稅。
上述雙反措施與MIP協議原將于2015年底到期,但EU ProSun于當年提起遞延要求,并控訴部分中國廠商有違約情事。歐盟委員會經審查后將雙反與MIP遞延15個月到2017年3月,并開始對臺灣與馬來西亞廠商展開反規避調查。
歐洲的太陽能業者組織Solar Power Europe(前身為EPIA)雖疾呼歐委會令對中雙反與MIP協議自然到期終止,但歐委會仍于12月20日宣布落日復審與期中復審的初步結果,并表示規劃再展延既有雙反措施2年,至2019年3月。
另一方面,2017年起的MIP價格也將調整,組件從現行的?0.56/W降至?0.46/W,電池MIP價格則降至?0.23/W。
歐洲業者褒貶不一
對于歐委會的決議,SolarPowerEurope表示,大部分歐洲的太陽能股東都認為這有害于產業,且并不恰當;其執行長JamesWatson表示,今年超過12萬間歐洲太陽能公司希望能移除貿易壁壘,現在只能期望歐盟的會員國能支持歐洲的太陽能產業。
Solar Alliancefor Europe(SAFE)的發言人Holger Krawinkel也質疑歐委會為何忽略了歐洲太陽能產業鏈的慘況,而堅持為少數的組件廠打造保護性的貿易壁壘。
EU ProSun,亦即由SolarWorld為主的業者所成立的組織,其發言人Milan Nitzschke則堅持公平競爭與明確原則的重要性,并認為這才有助于市場永續發展。他對P VMagazine表示,歐委會的決議對于歐洲產業的復蘇以及技術成長是有幫助的。
導讀:原將于2017年第一季結束的歐盟對中太陽能產品雙反措施與限價限量(Minimum Import Price,MIP)協議,歐盟委員會(EU Commission)于20日宣布擬再展延2年,同時下修MIP價格。
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的局長王賀軍對此結果則表達失望。他指出,太陽能光伏是重要的清潔能源產品,快速應用與發展將有助各國對抗氣候變遷;歐盟的決議不僅損害雙邊利益,更有害于對抗暖化。他呼吁歐盟盡快徹底終止對中光伏雙反措施。
影響微小或機會浮現,各廠狀況不同
中國一線大廠已幾乎退出歐盟MIP協議,因此MIP價格下調不會對這些廠商帶來影響。EnergyTrend分析師蔡旻純表示,大廠的第三地布局多已完成,可從其他產地出貨到歐洲;加上歐洲市場也有萎縮現象,對這些中國一線大廠而言,雙反遞延、MIP價格下調的影響十分微小。
分析師林嫣容則表示,目前仍侷限在MIP協議內的以二線廠商為主;而歐洲是這些二線廠商最主要的海外出海口。下修后的MIP價格雖然仍較一般產品均價略高,但對于高效的PERC產品而言卻是相對有利潤的價格,等于為這些二線廠的PERC產能創造了出貨機會。
然而,臺廠并無法在這樣的機會當中多分一杯羹。林嫣容解釋,中國大陸廠商仍有透過轉口貿易等手法鉆漏洞的問題,加上大廠退出MIP、會改以第三地產能供貨,歐洲市場的交易價格與中國市場差距不會太大,因此價格競爭仍然關鍵,臺廠在歐洲市場的經營狀況也因而不會有太大改變。若能提供有差異化的高效產品或者直接銷售組件,狀況才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