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近期將下發重要文件,建議各地通過競爭方式配置光伏項目資源,其中價格競爭將占較大比重。國家能源局新能司副司長梁志鵬昨日(4月26日)在2016中國光伏領袖高峰論壇發言時提及上述政策。
業內人士預測,如果該政策在各地陸續實施,未來光伏電站想要獲得新項目需要在當前電價的基礎上每千瓦時降低5分至1毛錢。
梁志鵬還稱,該政策將與今年光伏發電規模同時下發。
每年國家能源局都會下發年度光伏發電規模, 通過總量控制保證光伏電站建設有序發展。目前,光伏電站發電成本仍大幅高于煤電、水電等傳統能源發電成本,主要依靠政府補貼維持其盈利性。向全社會征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即為補貼來源。
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已經從征收初期的0.1分/千瓦時,提到了當前的1.9分/千萬時,提高了19倍。即便如此,補貼缺口仍然巨大。截至2015年底,這部分財政補貼拖欠總額大約在450億元左右。國家發改委價格司電價處負責人侯守禮預測,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補貼的資金缺口會擴大到700億-900億元。
如此大規模的補貼缺口與近幾年光伏、風電的大規模迅猛發展有關。以光伏發電項目為例。2015年,全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5.13GW,同比增長42.7%,約占全球新增裝機量的四分之一以上。2016年一季度,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量已經達到了7.14GW,已接近去年的一半。業內人士預測,今年全年的光伏發電新增裝機或將達到20GW,較去年增長32%以上。
國家能源局希望可以通過光伏電站競價的方式來平衡上述矛盾。競價可以促使光伏企業更關注成本節約,提高技術創新,更重要的是可以相應降低國家的補貼額度,盡量減少補貼缺口。
財新記者從部分光伏電站運營企業了解到,如果上述新政策在全國范圍內開始實施,光伏電站項目競爭或將異常激烈。但這并不意味著全國所有地區的降價幅度會保持一致。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財政補貼能否夠用是中央政府考慮的問題,地方政府關心的是光伏企業能否把電價可以下調的那部分利益留在本地。例如,地方政府希望,光伏企業可以修建某些配套基礎設施,或者援建當地某些公共項目。這樣的省份可能會在競價方面對企業要求寬松些,在配套設施建設上要求高一些。因此上述政策即便出臺,也要看地方政府的具體實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