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動手治理光伏行業和平板玻璃行業產能過剩問題。 12日,工信部網站發布《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15年本)》公開征求意見。去年底,工信部還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有關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等文件。業內人士分析說,規范條件對光伏制造業的指標要求更為嚴格,促使光伏制造業進一步提高技術,有助于推動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光伏制造行業門檻抬高
昨天發布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明確提出,要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對加強技術創新、降低生產成本等確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擴建項目,要報行業主管部門及投資主管部門備案,而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20%。
“上述內容是新增加的。”民生證券新能源行業分析師黃彤告訴記者,這一規定將對新建光伏制造項目產生較大的影響,以防止光伏產能進一步過剩。
不過,黃彤認為,由于光伏制造業仍然不景氣,市場對此已作出調整,近期鮮有新增的光伏制造項目,目前大量資金主要集中在下游光伏電站。
國內某大型光伏制造企業人士評論認為,此次發布的《規范條件》對于光伏制造業資源綜合利用及能耗指標要求更為嚴格了。以多晶硅為例,要求現有多晶硅項目還原電耗小于65千瓦時/千克,綜合電耗小于120 千瓦時/千克。而此前的指標分別為80千瓦時/千克和140千瓦時/千克。
該人士說,要做到新標準,除了國內技術領先的大型多晶硅生產企業,只有處于低電價地區的項目才不會虧損。指標調整更為嚴格后,將進一步約束光伏制造企業,以市場行為來推動行業技術進步。而對于采用先進技術的光伏企業則是相對有利的。
事實上,工信部近期發布的有關光伏行業的文件并不止《規范條件》一個。去年12月30日,工信部還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有關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鼓勵骨干光伏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提升行業集中度等。要求到2017年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骨干光伏企業,前5家多晶硅企業產量占全國80%以上,而前10家電池組件企業產量占全國70%以上,形成多家具有全球視野和領先實力的光伏發電集成開發及應用企業。
新能源行業人士認為,該意見同樣有助于推動國內光伏制造業綜合實力的提升。不過也有不同觀點認為,大多數光伏企業屬于民營企業,認為完全市場化的兼并重組過程將較為緩慢,或不及官方預期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