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桑斯夫婦發現的甲龍頭骨復原圖。
甲龍模擬圖。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道,美國一對考古學家夫婦在蒙大拿州中部發現了一個生活在1.12億年前白堊紀早期的新恐龍物種。這個最新恐龍物種是甲龍的一種,《加拿大地球科學雜志》在10月份期刊中進行了登載。
甲龍類是恐龍大家族中較晚出現的類群,直到侏羅紀之末和白堊紀早期才出現在地球上。甲龍身體上部覆蓋著厚厚的鱗片,背上有兩排刺,頭頂有一對角。甲龍是一類以植物為食、全身披著“鎧甲”的恐龍。它們一般有五六米長,后肢比前肢長,身體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緩慢爬行,看上去有點像坦克車,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坦克龍”。甲龍全身披著厚重的甲骨,有的還配有利刺,頸部、痛部和身體兩側部覆蓋著骨質甲片,甲片上密布著脊突。皮膚厚實似皮革,極具韌性。臀部上方至尾巴的大部分豎立著尖如匕首的棘刺,身體兩側也各有一排尖刺。這種嚴密的防范措施,抵擋住了大部分的食肉者,即便像恐爪龍那樣兇殘的獵食者也對其束手無策。
比爾-帕桑斯和克麗斯-帕桑斯是布法羅自然博物館的助理研究員,于1997年在一座山坡表面發現了這種新物種甲龍的頭骨。因為其頭骨后部的寬闊短角與現代的水牛角相似,因此被命名為“Tatankacephalus cooneyorum”,即“水牛頭”。由于頭骨的90%都保存完好,因此帕桑斯夫婦能夠證實這是一個新物種的化石。
“這是白堊紀早期發現的最早甲龍之一。”比爾-帕桑斯說。他認為化石特征鮮明,是更早的侏羅紀甲龍和著名的白堊紀甲龍之間的過度物種。該頭骨被頭頂兩排側角、后腦的兩個厚突塊和鼻子周圍的小厚鱗片嚴密保護。“恐龍背部大部分都覆蓋著重重的鱗片和角狀骨板。”比爾-帕桑斯說。
“多年以來,比爾和克麗絲一直在收集侏羅紀和白堊紀之間的動物化石,這是地球史上的重要年代。他們的工作取得了成功。”俄亥俄州大學古生物學教授勞倫斯-威特默說:“這是非常重要的發現,讓我們更清晰地研究有甲恐龍的進化歷史。但這僅僅是個開始,因為我相信他們將會有一系列更重要的發現。”
落基山脈博物館古生物學家約翰-R-霍納認為,甲龍類恐龍的外部覆蓋著角質保護層,其構造與現代的龜殼和鳥喙相似。帕桑斯夫婦根據霍納的理論闡釋這種新物種也具有皮質盔甲。經過對新恐龍化石的復原,帕桑斯夫婦表示這種Tatankacephalus甲龍具有更復雜的結構特征,色彩也很豐富。相反,科學家對此前更早的甲龍類恐龍則沒有太清晰的認識。他們說:“根據霍納的理論,許多其他的恐龍可能也有類似的甲殼,或許也是色彩多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