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冒在蟹塘邊觀察大閘蟹的狀態)
“終于降溫了!”老冒看著眼前的蟹塘:“接下來大閘蟹寶寶開心了。”
老冒本名陳建慶,是蘇州老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在吳中現代漁業產業園有180畝蟹塘。他的蟹塘離太湖不到300米,湖水順著管道流進蟹塘,持續滋養,直至大閘蟹肥美出塘。
(從蟹塘望出去,可以看到潺潺流淌的太湖水)
因為高溫,今年老冒家大閘蟹的進食和褪殼都受到影響,不僅產量減少,成熟的時間也推遲到10月中旬,比往年晚了近一個月。
好在數字化管理深入養殖端,老冒應對高溫多了一些從容。2018年,他引進了由海康威視聯合蘇州捷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安科技”)共同推出的數字漁業管理平臺,通過智能物聯、大數據等技術,守護著“數字大閘蟹”的生長。
高溫下遠程操控
查水溫水質為大閘蟹“開空調”
今年是老冒養殖太湖大閘蟹的第8個年頭, 也是他養蟹最難的年份之一。“太熱了,對大閘蟹來說就是一場生死‘烤’驗。它們最喜歡的溫度是25-28度,今年夏天水溫最高達到37度,基本上都不進食了。”老冒說,這個時候只有時刻觀察水質變化、大閘蟹狀態,然后做出水草遮陽、換水等對應措施。
但光靠人工觀察很難,因為水質會時刻變化。“以前工人一天最多能去蟹塘走10圈,測水溫、PH值、開關設備、清理水草等,一趟回來衣服都滴著汗,有時候直接就跳進湖里洗澡了。”老冒說道。
(穿上厚厚防曬裝備的蟹農,工作一會衣服就濕了)
好在2018年他引進了由海康威視和蘇州捷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安科技”)共同打造的數字漁業管理平臺,通過自動增氧泵、自動水質檢測儀等智能物聯設備的安裝,用手機就可以實時監測PH值、水溫、溶解氧等情況,并且水上水下攝像頭的設置也能讓他遠程看到水環境以及大閘蟹的狀態,一目了然。
“這樣發現問題能馬上處理。比如蟹塘缺氧很可能導致大閘蟹死亡,我就會馬上在手機里打開增氧泵,就像是給它們開空調。看到大閘蟹狀態不對勁,也能馬上送去檢驗。”老冒說,這不僅節省了人力外出的次數,而且對大閘蟹的照顧更加及時。“雖然改變不了高溫,但我們盡可能讓大閘蟹舒服一些。”
養殖中科學分析
照料大閘蟹一年更比一年有經驗
想到大閘蟹終于能待在合適的水溫中,老冒覺得比自己待在空調房還高興。
他說,大閘蟹其實跟人很像,只有生存環境好,才會長得好。“但和人不一樣的是,大閘蟹生病不容易被發現。”說著他眼睛里流露出一點無奈:“怎樣才能少生病、長得壯,有經驗的養殖戶不會教給我們這些,只有靠自己一年年地總結。”
相比于傳統養殖戶靠感覺積累下的經驗,老冒更相信數據的支撐。接入數字漁業管理平臺之后,他不僅可以查看養殖面積、品類等基礎信息,也能觀察水質的合格率和實時狀態,以及環境、病害、質量安全各個環節點的實時記錄和數據。
漸漸地,老冒更加清楚哪種水草可以抵抗高溫,哪種水草更適合種植,還有什么時候要提前給大閘蟹補充維生素強壯身體、應對高溫……在技術的幫助下,老冒的養殖經驗越來越豐富。
并且通過這個平臺,老冒所在的漁業產業園可以記錄多個養蟹人所遇到的問題,總結經驗,賦能給更多漁業養殖戶,在遠程監測、智能控制之外,實現漁業養殖數字化業務閉環,達到低能耗、提高質量、降低人工成本、幫養殖戶增產增收的作用。
餐桌上掃碼溯源
查看大閘蟹的“生長日記”更放心
像老冒這樣的養蟹人,在太湖還有很多,河蟹養殖是太湖漁業的支柱之一,也是眾多養殖戶收入的主要來源。
“有了科技助力,太湖大閘蟹的品質、規格比往年更高,并且提高了消費者的信任度。”捷安科技工程師丁躍東告訴我們,通過智能物聯、大數據等技術搭建的數字漁業管理平臺,除了在養殖過程中可以更科學、精準地幫助大閘蟹生長,還有重要的一點,是記錄下大閘蟹的生長過程。
(丁躍東和老冒)
“我們可以把養殖過程中重要的質量安全信息和數據,融入到質量追溯系統,同時生成二維碼,隨著大閘蟹上的蟹扣或者蟹盒上的二維碼,送到消費者手中。”丁工表示,通過掃碼,消費者可以看到大閘蟹的品種、苗種來源、飼料來源、企業信息等內容,“就像看太湖大閘蟹的生長日記一樣,讓消費者吃得更加放心。”
不僅是在太湖,數字漁業管理平臺還在陽澄湖、洪澤湖等地守護著“數字大閘蟹”的生長。并且海康威視聯合捷安科技,持續探索AI算法、無人船、無人機等創新技術,攜手助力智慧漁業的高質量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