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我參與了對豌豆莢原 Google 班底中:CEO 王俊煜、產品副總裁劉亞平的專訪,他們回顧了過去一年里國內外應用內搜索領域各公司動作的同時,透露了豌豆莢應用內搜索、搜索結果消費內容接入的最新進展和發展方向。
臨走時,豌豆莢市場負責人告訴我,開這個發布會其實是因為國內媒體對應用內搜索領域并沒有太多關注。我一時不知道應該怎么接這個話茬,搜索方面的產品一般由我負責,但回顧過去的一段時間唯一深入看過的只有 Relcy —— 這樣一個甚至還沒正式上線的產品。Google 在移動搜索中接入第三方應用入口的事也只被當作資訊處理。
但確實,應用內搜索于我自己而言是一件 mind blowing 的新事物。我們作為用戶第一次將自己和搜索引擎的地位互換,從主動提出需求,從搜索結果中挑選信息,到我們足夠信任一個搜索品牌,以至于主動接受這個搜索引擎猜度我們真實需求之后推薦給我們的產品,最終產生實打實的消費行為。對搜索引擎而言,他們也從被動的流量分發,依靠長期的搜索結果和口碑積累轉變為主動流量分發。
多有趣的一件事,人類曾經以為自己能夠完全支配自己制造的事物,而現在卻開始依賴機器決策。
曾經有這樣的傳言,豌豆莢有團隊在深圳的手機店地推,說服手機 / 刷機商使用豌豆莢給用戶安裝應用,或推薦用戶通過豌豆莢下載應用。在 91 被百度天價收購之前,在騰訊應用寶、小米應用商店恍然大悟殺進這個領域之前,豌豆莢曾經就像 iPhone 時期的 91 和同步推一樣,成為官方應用商店之外,國內用戶最直接聯想到的名字。我以為,如此的認知和技術優勢之下,豌豆莢會選擇發布完全自主封閉的應用內搜索 SDK 和協議。但據劉亞平所說,豌豆莢的應用內搜索協議同時兼容 Google App Indexing 和 QUIXEY (阿里領投 5000 萬美金)app url 協議。不過換個角度看,國內并沒有現行的其它應用內搜索開放協議,這樣的選擇也在情理之中。
百度結合百度云的框計算應用接入更偏向 PC Web 端、360 傳聞中的 open in app 跨應用移動搜索至今仍未上線,豌豆莢的產品進度在國內至少短期看不到明顯的威脅。
劉亞平給出這樣一組數據:豌豆莢應用內搜索最早產品化的視頻搜索其索引內容從去年的 58 萬增加至今年的 242 萬,而所有接入門類的消費內容累計用戶數達到 1.8 億。所有的豌豆莢用戶中,進行與應用搜索(豌豆莢原有業務)完全無關行為的達到近 20%。五分之一的用戶,選擇把決策權交給一段程序,或者說承載這段程序的品牌。
會前的媒體溝通會上,豌豆莢應用內搜索技術負責人李大海,這個在過去八年先后在 Google、云云網(被新浪收購)和豌豆莢研究搜索引擎技術的人介紹了一些技術指標。其中包括:豌豆莢的應用內搜索引擎可以覆蓋整個中文互聯網的內容索引,其爬蟲可以同時支持原生應用和網頁應用的內容抓取。他們支持海量并發查詢和分布式搜索系統可以響應到 20 萬次 / 秒的點對點通信請求。介紹的后半部分,著重強調了這套搜索引擎架構接入新門類的便利性以及支持這些不同門類內容的混排。但我們很快發現,這些指標不僅對我們這些作為技術麻瓜的記者來說意義不大,對急著想接入豌豆莢應用內搜索平臺的開發商而言,亦是如此。
目前階段的豌豆莢應用內搜索更像是豌豆莢對現有優質資源的主動引入,搭建一個大而全但略有些封閉的消費平臺。通過豌豆莢和這些接入內容的品牌互相背書,把每一個領域的優質內容作為合作伙伴引入,通過搜索行為搭線傳遞給消費者。“以豌豆莢目前的人力和各方面資源,沒法將它做成一個完全開放的平臺”,這是王俊煜給出的答案。這也是說得通的。假設他們不介意,讓我以豌豆莢應用搜索為例?,F在使用豌豆莢應用搜索查找應用,有時會出現名稱、簡介、截圖完全一樣的兩個結果,來自官方的應用肯定只有一個,而另一個對于 Android 這樣一個最不以安全著稱的平臺而言對用戶的潛在威脅是巨大的。消費類內容觸碰到的是消費者切實金錢和利益,如果不能做到絕對把控,對用戶和自身品牌的傷害不可估量。
其中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選擇已經建立品牌和口碑影響力的內容提供商(現有合作伙伴共 50 家)合作,怎樣保證非合作方或新興優質內容的曝光度?也就是,按照王俊煜對這個問題的總結,如何保證搜索引擎的公正性?
“數據輔助決策,而不是數據驅動決策。”
從兩個出身 Google 這樣重工程師文化公司的人口中聽到這句話,不免讓人印象深刻。據王俊煜和劉亞平所述,現階段豌豆莢接入的窮游、螞蜂窩、貓眼電影、快的等內容都是根據用戶之前在應用搜索和小范圍應用內搜索中給出滿意度反饋選擇的接入方。“事實上我們在單一門類接入的內容供應方不止一家,只是將滿意度最高的結果最優先大范圍顯示,其它內容都在根據用戶范圍和更細分需求不斷調優中。我們相信好的內容自然會獲取更多用戶關注和滿意率。”,劉亞平這么說。“沒錯,我們利用數據輔助決策,而不是數據驅動決策。”,王俊煜補充。他們認為,雖然現有的技術還沒法預測用戶市場的未來,但不被現有流量限制而讓已經成功的內容和新興內容差距越拉越大是搜索引擎必備的素質之一。根據他們給出的例子,事實上知乎答案的引入也是他們對冷門內容引入測試得到的意外結果,在多次反復調試之后才為知乎找到類似“單機游戲”這樣的精準用戶場景。
近期,豌豆莢的應用搜索內容與多家廠商合作,包括 IUNI、朵唯、錘子等。這些合作,以及 API 開放方面,都由豌豆莢位于深圳的辦公室負責。“我們還不能確定消費內容推薦(應用內搜索)是否會和 OEM 合作或進行 API 開放。但我們的發展方向總是圍繞需求展開的,如果廠商有這方面需求,我們也會深入討論這方面的可操作性。當然,如果廠商需要將現有平臺的合作內容換成其它制定供應商,我們也會參考實際的制定供應商的用戶滿意率決定能否達成合作。這里最難的地方在于同時兼顧廠商和終端用戶的需求。”王俊煜說。
Relcy 聲稱自己的產品能夠同時覆蓋 Android 和 iOS 平臺,但最終產品仍未上線,無從得知實際的使用效果和原理。豌豆莢則明確因為 iOS 平臺的應用和審核限制只能采取與 Android 平臺不同的策略。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應用內搜索這個新的、具有顛覆性潛力的入口之爭上,豌豆莢提前行軍已久。他們能收復巨頭介入后的應用搜索失地,重新站到移動內容入口的高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