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雙碳”目標下,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規劃和行動正如火如荼。從功能趨勢上看,新型電力系統將需要納入更高比例的新能源,并為供給側的清潔化、多樣化和消費側的電氣化提供支撐,電網的新一輪投資建設隨之吹響了號角。
此前的公開數據顯示,南方電網公司 “十四五”期間南網建設將規劃投資約6700億元;加上國家電網公司此前披露的“十四五”投入3500億美元(約合2.23萬億元),以及地方電網公司的投入,“十四五”期間全國電網總投資預計可達約3萬億元。隨電網升級而擴展的市場空間可見一斑。
在這一輪電網建設升級的趨勢當中,對電網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將成為一個主要的著力點。與之相配套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各個應用行業的供電系統也需要在可靠、靈活、高效、易運維等方面有所提升。例如,醫院、數據中心等行業較為重視不間斷供電的高可靠、高穩定要求;機場、軌交等交通基礎設施行業則需要提升供電側的數字化水平,促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智能電網融合;而電子制造等新興高技術產業,則對供配電系統提出了可感知、可分析、可控制、可預測等新要求。這些要求,顯然意味著對智能化電力設備的需求也將隨之上升。
例如,作為一類重要的控制終端,以中壓真空斷路器為代表的開關設備正在逐步走向智能化、數字化,并推動配電系統的發展革新。盡管在龐大的傳統開關設備基數面前,智能化替代的比例在當前仍處于較低水平,但這也意味著:在這一不斷推進的趨勢下,智能化開關設備的市場空間在未來將尤為可觀。
既然市場前景已經明朗,產品本身自然也需要做好準備。那么,今后的中壓真空斷路器,將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之下,進化為怎樣的形態呢?
數字化原生設計,有望定義真空斷路器“新形態”
在這方面,全球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認為,今后的中壓真空斷路器一個最重要的特征是,從設計之初即考慮數字化技術與能力的植入,為產品量身定制智能監測設備和解決方案,用以獲得斷路器特性參數的精準測量結果,并充分利用和發揮云平臺的優勢,實現中壓斷路器產品的價值形態重塑,即“數字原生”。
那么,這樣的“數字原生斷路器”將具備哪些特點呢?
首先,通過數字原生設計,斷路器的監測方案應具備更加豐富的監測項目和智能功能,以此滿足用戶對關鍵設備狀態精確把握的追求和需要。從本地顯示到云端服務,從溫度監測到智能控制,每增加一項功能,中壓斷路器作為配電系統心臟的安全保障就增加一分,運維人員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一分,最終實現前所未有的安全無憂和高效體驗。
其次,數字原生設計將加速用戶改變傳統的操作方式的進程,允許操作者在電弧區外進行數字化操作以確保安全。通過利用嵌入式傳感器實現的24小時*7天自動化狀態監測,用戶可以提前預測事故或停機異常,實現“防患于未然”。基于云平臺實現的互聯互通解決方案,則讓用戶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可以通過容易訪問的遠程界面進行操作和維護。以上這些,正是藉由數字原生理念得以實現的、全新的安全控制途徑。
更進一步,數字原生設計不僅要滿足運維需求,還應充分考慮到在斷路器全生命周期內的資產管理場景。在這方面,模塊化的功能設計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及完整的系統架構,共同支持設備全面健康情況報告和運維建議的生成,這將大大優化資產管理的效率。
最后,作為關鍵電力設備,中壓斷路器最受關注的自然仍是其是否具備過硬的可靠性能。優秀的數字原生產品不應因加入了數字原生設計而影響系統的魯棒性和可靠性,而應在機械和電氣上繼續保持高標準和高品質。
原生設計營造全新數字化環境,實現價值擴展
可以看到,“數字原生”并非是“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它的目標始終著眼于對斷路器而言最關鍵的安全、可靠、管理便捷等核心需求。而與以往的本質區別在于,這一設計理念意在將真空斷路器在整個生命周期里的各個場景,都置于一個互聯互通、功能豐富、可擴展的數字化環境中,真正為各崗位人員提供從選型、安裝調試到運行維護的全新體驗。
這些新體驗為用戶帶來的價值,已經遠遠不止覆蓋到上文提到的操作使用和運維管理階段。例如,在采購環節,設備的選型、詢價、下單都可以通過易用的數字化工具在線進行,設備文檔等資料同樣可以在線提供,這將為用戶帶來無比舒適的體驗。在安裝調試環節,精心打造的調試工具不僅能幫助客戶大大縮短交接試驗及調試的時間,更可以幫助進行改造升級的用戶提供簡單便捷的服務。這些,同樣是數字化原生為用戶和系統集成商帶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