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與云從科技高管進行過獨家溝通、對云從科技發展模式有了深度了解。
再結合媒體報道,我們基本上能夠將云從科技發展模式理清楚。有關云從科技比較整體的模式和基礎信息,可以參考云從科技招股書與問詢回復,這篇稿件我們更多的從細節切入去窺探云從科技的競爭力。
數讀云從
關于云從科技的競爭力,有一系列關鍵數字值得一提,這些數字從一些細節上描繪出云從科技的發展輪廓。
【1、3、5】:云從科技的核心競爭力可以用這三個數字來解讀。
1意味著以人機協同操作系統為核心;
3意味著“應用”、“系統”、“設備”三個方面的融合,通過生態合作來覆蓋長尾用戶;
5則是圍繞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商業、智慧交通以及新基建等4+1領域整合優勢以及創造力。
云從科技作為一家純內資的AI企業,DNA其實很簡單。
從架構上看就非常清晰了,云從由周曦為代表的創業團隊,國有、政府基金共同占股,其中周曦直接和間接持股為24.0075%,并通過常州云從通過直接持股部分在股東大會擁有64.60%表決權。
也就是說,周曦作為創始人在云從上市后擁有決策權,這對創業公司和股東來說是一件好事。
【1264個】:客戶數量
云從科技在最近三年總營收將近21億元人民幣,客戶數量從324個增長到1,264個。
新增非新基建項目訂單數量分別為926個、2,256個和2,178個,新增非新基建業務訂單金額分別為66,560.90萬元、70,434.13萬元和83,210.96萬元。
除非新基建業務外,云從科技緊隨國家新基建政策,積極拓展新基建業務,2020年承接新基建業務訂單數量共2個,合計合同金額達8.51億元。
【129億】:這是云從為自己設定的目標,云從在對上市后的5年里進行了相對保守的規劃。
隨著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場景的不斷深入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成熟,人工智能市場規模不斷增長,云從科技基于在人機協同操作系統以及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方面的技術深耕,業務規模持續擴大,根據目前在手訂單以及對未來業務的謹慎預測,預計未來5年(2021年-2025年)營業收入規模分別為12.01億元、19.10億元、25.42億元、32.59億元和40.64億元,復合增長率為35.64%。
【900+】云從優秀的研發人員數量
公司在創始人周曦博士的帶領下已經建立了成熟的研發團隊。公司擁有超過 900 名研發人員,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達 39.21%,核心 研發人員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扎實的技術功底,研發團隊結構合理、技能全面,形成了技術人才壁壘,有力地支撐了公司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同時,公司高 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和研發隊伍的建設,制定了完善的人才選拔機制和豐富的人才培養方案,保證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和內部人員的能力提升。
AI工程學與新基建
這一塊需要單獨拿出來講,云從將營收分為新基建與非新基建。通常情況下類似新基建的項目需要大量定制,可復制性不強。
但根據云從的描述,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可以實現技術與應用的工程化、模塊化,方便不同場景的快速定制和適用。
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呂俊寬認為,兩大趨勢的核心讓AI逐步走向產業:一是AI可以用規模化生產的方式來降低產業使用門檻,使技術成本可接受,即“AI民主化”;二是AI可以與具體的產業場景相融合,達成可靠、可見、可信的良性收益,即“AI工程化”。
而云從則稱這種方式為“AI工程學”。
新基建項目無疑是云從用來打磨自己“武器”的前沿陣地,再通過經過檢驗的城市級“大殺器”去降維打擊其它非新基建行業和長尾行業。
云從的核心優勢
云從的架構、模式、產品以及未來發展規劃都在上市材料公開后清晰起來,但如果剝開這些來探究云從的核心優勢,無疑有兩點:行業智能化實踐經驗及CWOS人機協同操作系統。
先說實踐經驗。
在2021年初,云從科技與四川天府新區攜手的“城市大腦項目”,是人機協同在智慧城市領域落地的創新示范,獲得各界矚目。近期,央視新聞聯播對天府城市大腦項目進行報道,點贊云從科技賦能“成渝雙城經濟圈”,充分肯定了云從科技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治理模式創新,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此之前,云從科技在2020年已與廣州市政府在“數字基建 云聚廣州”線上簽約活動中達成合作,共建國內首個人機協同開放平臺,打造廣州智慧城市智能運行中樞。
云從科技人機協同開放平臺將重點圍繞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和服務,構建“人機交互-人機融合-人機共創”依次演進并集軟硬件于一體的人機協同服務體系。同時,共建的人機協同開放平臺定位于廣州新型智慧城市智能運行中樞。它搭載了業界首創的AI工程技術,能夠充分利用城市算力和數據資源,采用集約化建設模式,一點建設,服務全市,避免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和公共能力的重復投入,為廣州市數字政府、城市大腦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支持。
云從科技方面表示:云從科技持續致力于將人機協同與社區、出行、安全等人們生活的各個場景深入融合,以人為本,推動智慧服務更精準、更靠前、更貼心,延伸智慧城市的生活半徑。
實踐經驗是一方面,核心技術的把握又是另一方面。
在2020年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云從科技發布的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則是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巨大創新。
云從人機協同操作系統專為人與計算機之間進行自然交互、協作完成復雜業務而構建,同時為開發者設計研發人機協同智能應用提供全面支持,高效降低人工智能應用門檻,提升人類與機器智能協作效率,從而有力推動人機協同發展。
從招股書可以看出,人機協同操作系統的營收占比在逐年提升。云從科技以人機協同操作系統為技術底座,打造的智慧海關解決方案成功落地某地海關。云從智慧海關解決方案充分運用利用物聯網、增強顯示(AR)、人工智能(AI)、大數據等新技術,整合現實場景與現場作業系統的業務流、數據流、信息流,探索創新口岸監管科技手段,助力構建優化協同高效的“智慧海關”。
在人工智能行業治理方面云從也一直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曾受邀參與國際、國內標準工作,共參與了30項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制定,并在迪拜全球AI治理論壇提出四項建議,這些科技企業目的是積極與各方探討全球AI倫理相關的共性問題,促進與社會各界的溝通、推動AI的健康發展,以確保創新技術為社會帶來更積極正面的影響。
云從科技創始人周曦在之前的采訪曾提到過:“AI本質上能夠把稀缺資源,就是我們最頂級的服務以10倍、100倍的量級擴展出去,讓每個人享受更好的服務。這是AI的未來。”
寫在最后:
AI賽道的競爭從無比火熱到充滿爭議,云從的上市在這個時間點非常受關注。畢竟作為AI四小龍的第一股不可能不受期待,但這樣一個企業同時也在無形中經受著很大的考驗。
從云從科技的盈利和虧損來看,這個企業對擴張保持著極大的謹慎。
然而,中國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領域中,競爭者只會越來越多,隨著一系列科技公司的入局,各個細分市場無疑將愈發擁擠,而云從是否能夠站穩腳跟,人機協同操作系統的實際能力或將成為勝負手。
從整個行業來看,人工智能行業處于高投入的規模產業化早中期,同時還面臨“外患”和“內憂”兩方面困難:
1、“外患”指中國人工智能企業被列入實體清單,導致企業短期在獲得全球供應鏈、境外資本、境外市場上受阻,長期在學術交流、技術研發等方面減緩速度與效率;
2、“內憂”指隨著疫情、全球競合以及人們對隱私的擔憂,當前的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尤其是國內輿論和資本形勢,普遍存在著因噎廢食的片面性。
我們對于科技創新要有包容犯錯和讓市場檢驗科技詐騙的勇氣,如果研發之路如履薄冰,先行者便如同被帶上了枷鎖。
如此,如何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