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新基建概念成為了各界關注的焦點,云計算作為真正意義上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基建,也獲得了較高的市場關注度。
疫情下的企業爭相進行數字化轉型,千行百業齊上云成為了新的潮流。
4月中旬,阿里喊出3年投資2000億布局云計算的口號,其持續激進的布局點燃了大眾對于云計算的熱情。隨后,雷軍旗下的金山云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再次為國內云計算市場點了一把熱火。
國內市場自2009年開始發展起來的一批云計算企業,絕大多數已經到了C輪或者更靠后的輪次。對于投資人來說,長期的投入之后,已經到了尋求上市退出的階段。
邁入云計算下半場,“云洗牌”的速度被加劇了。新基建大背景下,5G、AI等新技術的發展同時又意味著新的可能性,一切都在不確定性與無限可能之中向前發展。
成立于2012年的九州云,是中國早期從事OpenStack和相關開源服務的云計算公司。在與媒體的交流過程中,九州云首席運營官王忠偉從行業人士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他對當下云計算產業的現狀的思考以及未來展望。
源于OpenStack的私有云服務
OpenStack最初是由NASA聯合Rackspace研發并推出的一個開源云計算軟件,任何人都可以基于它自行創建和提供云計算服務。但發展至今,OpenStack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由不同技術研發機構,提供不同功能組件,并共同維護的一個開源社區。
截止2019年,OpenStack基金會的會員數已經達到10萬,覆蓋全球187個國家的675個組織,英特爾、IBM、VMware、華為、中興等企業都是其中的重要成員。而九州云,正是這樣一個組織的全球二十家OpenStack黃金會員之一。
據王忠偉介紹,自2016年OpenStack在中國開始爆發,到2019年之間,九州云的當家產品一直是圍繞著OpenStack展開,位于國內技術前沿。
在2019年OpenStack社區發布的Stein版本中,九州云在核心模塊Commits的貢獻中國第一,全球第四;Reviews的貢獻中國第二,全球第三;Resolved Bugs的貢獻中國第三;BP的貢獻中國第五。
從目前國內云計算市場的發展來看,阿里云、騰訊云、優刻得等企業的主要業務是發展公有云業務。由于公有云市場規模大,集中度更高,排名前三者便能占據超過80%的市場份額,因此行業寡頭效應明顯,容易造成頭部公司對產業上下游的擠壓。
而另一類則是以九州云、云途騰、海云捷迅為代表的私有云廠商。對于私有云而言,由于大型的非云計算企業不希望自己的數據運行在一個公開的環境下,出于安全可控的目的往往傾向于組建私有云。基于這一需求側現狀,國內私有云市場依然存在很大的增量空間。
這也正是九州云所看好的市場機會。“目前我們主要聚焦于中國私有云市場,并以為客戶打造貼身方案為抓手,致力于為客戶解決‘落地上云最后一公里’問題。”王忠偉表示。
據介紹,目前九州云已衍生出私有云產品Animbus-EE,邊緣計算Animbus-Edge、容器平臺Animbus-CaaS、SD-WAN、混合云CMP產品等,主要服務于對IT基礎實施進行升級需求的企業、政府、運營商用戶,實現業務從核心云到邊緣云應用的拓展和積累。
標桿客戶領域,九州云先后與國家電網、人民銀行、中國銀聯、中國資源衛星、國際陸港集團、中國人壽、萬達、格力以及三大運營商等眾多重量級企業達成合作。后續仍會繼續圍繞這一方向開展合作。
下半場的多云融合
在國內云計算市場,伴隨著蘇寧、美團等機構相繼宣布退場,這已經很明顯的揭露出了一個事實——國內云計算發展到今天,行業洗牌的速度正在加快,小玩家與后進者已經很難再向巨頭領地發起沖擊。
尤其是在疫情的沖擊下,當面向餐飲、旅游等垂直領域的云計算服務商受到沖擊的同時,遠程辦公、政務等領域的云需求卻飛速提升。
隨著阿里、騰訊等公有云企業的市場格局基本穩定,輸出的服務能力越來越強,這勢必也將會對私有云市場造成進一步的擠壓。
“對于ToB市場,云計算的下半場是混合云的市場,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會面臨私有云和公有云混合共存的現狀。”在王忠偉看來,結合了私有云的安全性與公有云的性價比優勢,混合云產品有可能成為進入下半場后市場上最受歡迎的云計算服務。
RightScale 2019年度云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在全球范圍內有84%的企業采用多云戰略,具有混合策略的企業,在2019年從2018年的51%增長到58%,而具有多個公有云或者多個私有云策略的組織數量略有下降。
另有IDC發布的最新報告預測,到2021年,中國90%以上的企業將依賴于專屬私有云、多個公有云和遺留平臺的組合,以滿足其基礎設施需求。混合云正逐步成為企業用云的主流模式。
據透露,在混合云市場方面,去年12月九州云聯合IBM達成合作,將基于IBM Services在云管理平臺的開發及服務的能力,結合九州云在邊緣計算和混合多云管理方面的新需求,共同打造一個更為全面和強大的混合云管理平臺,尋求面向未來的業務轉型和布局。
5G助推邊緣云崛起
在公有云和私有云走向交叉混合的過程中,基于本地邊緣側的數據處理運算需求也開始大規模出現。
尤其是伴隨著AI、5G通訊、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為了建立感知能力更強,智能程度更高的系統和產品,通過邊緣側的計算力對海量數據的快速預處理越來越有必要。
根據Gartner的技術成熟曲線理論,IoT從概念上而言,已經到達頂峰位置,物聯網的大規模應用也開始加速。因此未來5-10年內,IoT會進入一個應用爆發期,邊緣計算也隨之被預期將得到更多的應用。
在靠近物體和數據源頭的一側,邊緣計算集合了網絡、計算、存儲、安全、運用等能力,能夠就近滿足用戶的實時數據處理需求,而5G大帶寬、低時延、廣鏈接等特性解決了人和物交互的問題,使得車聯網、AR/VR等對邊緣處理需求旺盛的技術得以進一步發展。
據王忠偉透露,在先后與三大運營商達成合作后,目前九州云已成為國內邊緣計算領域的前沿企業。
“從技術連接性來看,邊緣計算是云計算的延伸,在技術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九州云深耕云計算領域,也是最早參與邊緣計算行業的企業之一,目前公司的20%以上的營收都來自于邊緣計算。”
在云邊協同場景下,邊緣設備只能處理局部數據,無法形成全局認知,在實際應用中仍然需要借助云計算平臺來實現信息的融合,而云邊協同所帶來的服務效率以及服務能力的提升,卻能進一步拓展云計算的服務邊界與能力,衍生出的產品與應用不斷豐富。
智研咨詢發布中國云計算行研投資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1363億美元,增速23%,未來幾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以上,預計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700億美元。我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僅為全球的1/6,后發優勢強勁。
雖然目前4G移動通信雖然在市場上仍舊占據著主導地位,但5G技術發展速度迅猛,運營商在“新基建”上的投入非常之大,且目前運營商已在中國很多城市推出了5G業務,一定程度上5G技術已然成熟。
邁入云計算下半場,隨著AI芯片、5G技術的逐步成熟,海量的硬件設備進一步加速了邊緣計算的快速發展,邊云融合儼然已成為云計算下半場里最大的技術趨勢。
中國云產業市場正在走向縱深,云公司領域的投資風向正在發生劇烈變化。相信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私有云企業應該不斷夯實自身技術,構建云計算生態,并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云計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