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與一小企業家夜飲,他感嘆,互聯網已死,渠道還活著。問起緣由。
他說,公司找了一幫人,互聯網化。
首先就是三大支出:
第一,人力支出。觸網第一式,必須組建一個新的部門,從經理到程序、設計、推廣、編輯,至少三四個,一不小心就七八個。互聯網一直是虛冷虛熱,價格低一點的干不出像樣的活,價格高的又太離譜。至少也得一般般的。這么一算,一個月就得好幾萬。
其次,推廣支出。首先,就是軟硬廣告,從傳統到新媒體,從平面到立體空間,從線上到線下,從業界垂直媒體到自媒體推廣。還有,SEO、SEM,已經是每日不可或缺。從推廣、運營到管理。無論是大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建立和擴大核心客戶,整合資源提高競爭力,突出和延伸服務功能,哪一項都很必須,都很需要。一句話,就是花錢如流水。
還有,各種潮設備新機器等支出。互聯網工作還不能太次的。尤其是設計、網絡推廣、程序等等一臺就在一兩萬,價值不菲。再加上無線設備、各種費用,相對以前,大大超支預算。
其他,房租、工位、水電等等七七八八加起來也是價格不菲的一筆預算。
他倒了一杯苦水。
最要命的是轉化率?
客觀地說,所有運營的難點,都在于客戶轉化,這一點很多公司都在摸索,尋求突破。曾見有公司統計,PPC點擊/網站訪問約有10%的成功率;社會化媒體融入以及移動站點訪問也約有10%的成功率;而各種網上研計會出席以及朋友圈通信聯系成功率也約在10%,還有其他云云。但是具體到一家公司之后,情況千變萬化,所有的數據幾乎瞬間就不可控了。
這位企業家說,從設想開始,他實施折騰了大半年,轉化率百分之一,甚至百分之0.5都不到。
之后,就是越描越黑。
互聯網就像一個黑洞,這個世界,追求什么交互時代,粉絲、社群、鏈接效應、群集效應……等等,不受空間限制,而又個性斐然,什么跨界融合,什么求變思維創新創意驅動,什么結構重塑,總之,一言以蔽之,這個開放的世界,是處處需要花錢,而且是無底洞。
相反,他傳統的渠道,同一時間,仍然不分淡旺季,源源不斷的給他產生訂單,產生正收益。傳統的企業家,居安思危,早已經默許習慣了正收益。就像自己許多次創業之后的追問,至少在心靈的某一個層面,這種純粹的支出,一筆接一筆,盡管不大,卻已經不僅僅是不安,而是恐懼的問題了。
尤其是一個接一個的互聯網燒錢死亡名單傳出后,往往最后一根稻草出現了……
概嘆。互聯網,面對傳統,是一種新的無邊界的世界,以其變化無常,卻又無時無刻不對應著現實中的個體,或者說每個人都隱藏在一層又一層的馬甲后面,有意無意的為自我布滿層層疑霧。追求神秘,追求更高的安全。任何需要的時候,能夠分分鐘跳出來;隨時隨地打一槍又可以隨意即刻遁去,而且毫不留跡……這就是這個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不進則退,傳統意義的安全已經不在存在。留念和固守必然感受四面受敵,徒然概嘆也只會處處慌于招架。這似乎是一個沒有長久的英雄,只有個體的局限的時代。這個時代,第一次無限擴大了個體優勢或者某種專長,同時也無限放大了可能的局限或瓶頸。但是很顯然,并不是每個人都是那個英雄。
一邊是互聯網深不見底的洶涌大海,一邊是渠道蔚藍的寧靜港灣。
朋友斬釘截鐵地告訴我,現今,互聯網已死,渠道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