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微信的商業化、O2O模式、線下服務等都是雙刃劍,在獲得進步的同時,也有可能喪失原有的優勢。如何平衡多方之間的關系,將是微信接下來面對的首要問題。站在十字路口上的微信,抉擇的滋味可不好受吧?張小龍又是怎么想的呢?
不可否認的是,國內許多互聯網企業的產品與模式都是后知后覺地模仿國外同行。雖然少了銳意進取的血性,但勝在穩妥風險低。尤其是在當下火爆的移動互聯網方面,參照國外先進移動應用和服務模式,不斷修正自家方向,已經成為包括互聯網巨頭企業在內,需要做的必備功課。當下,微信就是不斷參模著Line、WhatsApp、KakaoTalk以及Kik等即時通信應用的腳步。
近日,日本即時通信應用Line在東京推出出租車預約服務,并表示將會在全國范圍內推廣。Line終于不再糾結是不是要專注于線上,而是正式落地,在現實服務行業大展拳腳。而微信又會如何去做?
Line靠打車落地 微信不會飄在空中
自5.0版本邁出商業化第一步以來,騰訊就絞盡腦汁想將微信的潛力全部發揮出來。但一方面不能操之過急,免得適得其反,另一方面微信本身作為載體容量有限,因此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突破口。此次Line推出出租車預約服務,恰好給微信的突破之路帶來新的遐想。
雖然騰訊已經是滴滴打車背后的大金主,且目前滴滴打車發展態勢良好,但畢竟沒有完全融入到騰訊商業帝國框架之內,總有一絲疏離感。而如果微信能夠依托打車服務落地,巨變的商業化模式將會接踵而至。對于騰訊來說,為微信添加打車服務在技術上并不存在太大難度,難的是如何平衡微信、滴滴打車、用戶以及投資者之間的關系。一旦有一個環節沒有做到位,極有可能會產生不良連鎖反應,將微信未來的全面商業化扼殺于搖籃之中。
Line在打車服務方面,只有Uber一個對手,微信打車服務面對的卻是內外雙重壓力。不過如果Line打車服務能夠成功,必然會給微信帶來值得參考的借鑒。相信微信不會錯過這一良機,更不會任由自己飄在空中無法落地,而是會隨勢而上,迫不及待地以打車服務為切入口,緊緊抓住落地的良機——反正同行都邁出實質性的一步了。
劍指O2O 微信或打造完整生態模式
O2O對于所有互聯網企業來說,都是一個難題。即使是BAT,也不敢妄言已經打通線上線下的通道,讓用戶無縫享受O2O帶來的便利。只是在某些極個別方面,O2O才顯現出自己應有的魔力。但如果單論潛力的話,微信無疑是移動應用中的NO.1。如果微信不能將O2O模式的魅力展現出來,其他產品和服務更不要說。微信如果真的推出打車服務,將是在實踐O2O模式上邁出的里程碑式一步。
此外,微信正在不斷為O2O模式的爆發積攢力量。尚未發布的微信6.1版本已經提前泄露最新功能,其中與O2O模式緊密相關的有三點:可以通過附件欄發微信紅包;可以搜索最近的朋友圈內容和附近的餐館;搖一搖功能可以搖到附近商戶的卡券、紅包。
單從搖到商戶的卡券、紅包這一點來看,就證明微信依然是想通過O2O模式實現“連接一切”的野心。既可以幫助商戶完成商業對接,微信也能夠增加線上支付用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再配合現在的購物/支付等服務,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打車服務、預訂酒店/機票服務等,微信或將快速打造完整閉環生態模式。這不僅將實現微信落地的夢想,還能對其他細分領域的競爭對手形成巨大沖擊。
全面?臃腫?站在十字路口上的微信
如果微信將來進化到“連接一切”的最佳狀態,是否就意味著它將所向披靡?從好的一方面來看,微信將成為用戶手上的“百寶箱”,所有服務都可以即點即用,極大優化用戶生活體驗。但從不好的方面看,微信屆時將變得極度臃腫,很有可能不堪重負,用戶體驗將變得極其糟糕,到時候想再瘦身回到原來狀態都不可能。
微信的商業化、O2O模式、線下服務等都是雙刃劍,在獲得進步的同時,也有可能喪失原有的優勢。如何平衡多方之間的關系,將是微信接下來面對的首要問題。站在十字路口上的微信,抉擇的滋味可不好受吧?張小龍又是怎么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