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防產業健康發展的前提是網絡安全。缺失網絡安全,智能安防建設猶如空中樓閣,鏡中水月。缺少網絡安全保障,智能安防建設就是一紙空文,華而不實。在網絡安全建設上,安防廠商不能隔岸觀火、置身事外,而要提槍躍馬,凱歌高奏。
近日,一篇標題為《一位92年女生致周鴻祎:別再盯著我們看了》的微信文章讓360旗下直播平臺水滴直播再遭質疑。文中作者用探訪的方式,對眾多被360監控攝像頭“直播”的用戶進行現場采訪,多名被采訪人當場表示對自己被直播的情況并不知情,并且表示不能接受這種直播行為。一些在餐廳用餐的客人還直接向餐廳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投訴。
此事件一出,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監控直播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與防范。我們都知道視頻監控是安防市場的重要部分,那面對安防行業龐大的視頻數據信息安全隱患,該如何守住安全防線呢?
政策保護 約束平臺和用戶需要承擔的責任
公安部新規規范社會公共區域攝像頭安裝。《征求意見稿》明確:旅館客房、集體宿舍以及公共浴室、更衣室、衛生間等可能泄露他人隱私的場所、部位,禁止安裝視頻圖像采集設備。視頻圖像信息用于公共傳播時,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當對涉及當事人的個體特征、機動車號牌等隱私信息采取保護性措施。
針對個別不法分子隨意安裝攝像頭,從而謀取不當之財,《征求意見稿》強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非法獲取國家秘密、工作秘密、商業秘密或者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等合法權益。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的建設、使用等單位,對于獲取的涉及公民個人隱私的視頻圖像信息不得非法泄露。
一旦違反條例規定,在可能泄露他人隱私的場所、部位安裝視頻圖像采集設備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責令立即拆除;拒不拆除的,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判決;單位安裝的,對單位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個人安裝的,對個人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律師說法 未經同意公布他人活動涉嫌侵權
北京安杰(深圳)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潘翔律師表示,商戶和直播平臺未經他人同意而公布他人活動和行為的視頻,涉嫌侵犯公民隱私權,也會帶來安全隱患,是涉嫌侵權的違法行為。商戶在經營場所單方張貼直播告示,并不等于取得了消費者的同意,商戶和直播平臺不能以此為由抗辯免責。
潘翔律師強調,商戶在商業經營場所和消費者的消費場所安裝監控攝像頭,不能無約束、無限制地以直播方式收集、公開、使用消費者的消費活動信息。商戶收集、利用、公開消費者的任何信息,應當僅限于與消費活動有關的用途且應事前征得消費者的明確同意,不能超出法律的邊界和侵犯他人隱私權,不能違背公序良俗。監管部門應該對此作出明確的制度規定。
行業聲音 技術推動社會安全進步,隱私保護也要跟上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質量監督司組織開展的智能攝像頭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顯示,智能攝像頭可能存在用戶監控視頻被泄露、智能攝像頭被惡意控制等信息安全危害。
據相關報道,記者嘗試在QQ搜索中輸入“攝像頭破解”或“破解攝像頭”,發現已經無法搜索到相關QQ群。不過,當記者輸入“攝像頭”,并往下滾動查看時,發現了幾個相關的QQ群,這些群的頭像都比較露骨。記者花錢進入其中一個群,群里一直在滾動發送破解攝像頭所需軟件的地址和信息,分為98元、100元、198元、200元,價格越高,可以破解的范圍就越廣,而且賣家贈送的IP地址也就越多。
水滴攝像頭不斷被爆出隱私泄露事件,在直播火熱的市場環境下,被爆出攝像頭隱私的泄露的廠家也比比皆是。
最新視頻監控市場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視頻監控攝像機出貨量達5820萬臺,僅比去年增長了2.3%,遠低于2015年(34.6%)與2014年(38.5%)、2013年(29.6%)的增長率,這也意味著當前中國市場攝像機的覆蓋已經趨于飽和。
既然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攝像頭的便利,那么我們可以給出一些使用攝像頭的小tips:
1、要選擇正規渠道購買智能攝像頭產品,切勿購買“三無”產品。
2、用戶可能不太了解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識,可能有些不法分子發現了某些漏洞或者產品本身存在問題。智能攝像頭被破解,可能是用戶自己在設置時出現問題,比如使用廠商的原始密碼,在使用時沒有更改密碼。購買攝像頭應更改初始密碼,最好能定期更換密碼。
3、未來市場對于攝像機的主要需求將是由攝像機功能升級的更替驅動。未來驅動市場的將是以深度學習視頻分析為特征的智能攝像機的更替。攝像機的升級其實就是在加大對信息安全的保護,用戶應當定期對智能硬件升級,增加安全性。
4、據報道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隱私被直播都是商家的營銷手段,我們不僅僅需要政策的保護,更要呼吁廣大商家嚴格自律,不要侵犯他人隱私。
當然,安防是一個數據量龐大、又跟國民安全息息相關的行業。隨著雪亮工程等項目的推進以及安防行業日新月異的技術能力,對社會民生造成了非常強烈的影響。當然,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安防行業在視頻監控高速發展的同時,更要加大對隱私的技術保護,不然終將無法取信于用戶。
行業專家表示,在大力發展監控技術的同時,我們還應該不斷加強和規范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切實保護公民隱私和信息安全,從規劃、建設、維護、應用、法律責任等方面加強規范管理。國務院也曾專門出臺法規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非法獲取國家秘密、工作秘密、商業秘密或者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等合法權益。
結語:“水滴事件”屢屢被爆出安全隱私等隱患,背后不僅僅是政策和行業規范的缺失,更是對人性與技術的考驗。安防行業在視頻直播等領域也頗有建樹,比如庭審直播、家裝直播、景區直播等等,作為視頻監控的傳統行業,安防必須要經得起技術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