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行業發展的規律中看,這是正常的現象。外商品牌打造的“尊貴”形象注定不是走“平民化”的路線,就如豪車般,人們往往只會知道蘭博基尼、法拉利、勞斯萊斯等,但卻不知道排在前面柯尼塞格、西爾貝等。這看似很牽強的類比,但是如果真正把眼光放在全球上,許多高端市場第一選擇的品牌仍然是外商品牌,過硬的質量、穩定的系統,讓用戶感受到超值的服務。
但是為什么外商品牌在國內的市場一直受挫,甚至被“打壓”得沒有脾氣呢?眾說紛紜,但是往往人們都會說外商品牌注重前端硬件,忽視了后端軟件,其實不然,也有許多外商品牌一直在積極完善自身的產品線,但仍在國內市場一直不溫不火,甚至被人所遺忘。那么真實的現狀到底如何,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價格與渠道。無論從硬件或者軟件的角度看外商品牌,目前都處于非常無奈的階段。前者由于國內技術的發展,在攝像機的性能上差距逐年縮短,甚至超過,也有行業人士稱,除了光學部分的技術,中國品牌一點都不遜色于外商。在性能上趨近,但在價格上卻有天壤之別。隨著技術壁壘的消失、價格逐漸透明,外商對于國內渠道的掌控逐漸落后于本土品牌,試想既沒有價格優勢又沒有豐富的產品線,國內工程商對于國外品牌逐漸失去了興趣,而大部分外商品牌在國內缺少工程的支持,產品的推動舉步維艱。
相比于硬件的無奈,在軟件上外商品牌更顯尷尬的地位。進行分析之前,先舉個例子,在國內知道IBM有相應的視頻監控軟件平臺產品的從業人員可能不多,但據IBM相關人員表示,他們的產品在國內已經有落地的應用。為什么會形成這樣認知落差呢?因為國內的軟件市場,形成了軟件綁定硬件共同銷售的畸形心理,很長一段時間中,如果你單賣軟件而不是買硬件送軟件這種模式,基本無法玩得轉。但隨著國內用戶心理的成熟,這種觀念正在逐步的改善。另一方面,不得不說的便是國外軟件的設計理念往往與國內用戶的需求并不相符。國內用戶追求高清、云、兼容性,國外用戶更重視去中心化的,不要集中后臺服務,追求智能化,重視視頻壓縮處理。
總結起來看,一方面是市場的客觀因素,另一方面則是外商的思維陌上,兩者讓外商品牌在國內市場不斷受挫。但是近年來,也有看到外商品牌開始轉變,加大本土化策略的宣傳,而其中不得不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戴爾提出的“戴爾已成為一家中國公司”等言語,不斷完善本土化將是外商品牌未來的一項重要工作。
二、技術創新。早在2016年年初,a&s認為目前在中小企業中已經沒有技術優勢,在安防行業“人無我有”的技術優勢實在不多,安防的創新已經岌岌可危,任何任何企業的創新都有可能在幾個月后,市面出現一模一樣甚至做得更優秀的產品。這對于任何花費數年之功才研發成功的企業而言,都是晴天霹靂。
回到外商品牌的技術上來看,近兩年來,我們看到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蘇州科達等企業在安防技術上獨領風騷,提倡的智能前端、安防云、同軸高清(HDCVI)、大數據等等成為行業技術的主流,但回過頭來看看外商品牌,近兩年來更多是完善自身的產品線以及提升系統的穩定性、節省智能成本上。當然站在媒體的角度,兩者之間的側重點不同而已,但在市場上看,國內一波又一波的新應用逐漸壓過了外商的技術創新。
例如外商品牌不少在研究8K或者16K的攝像機技術,但在國內而言,真正的4K項目2015年也未真正進入試用階段,國內用戶更多仍然希望的是低造價,高清加拼接屏的模式解決目前的需求。而在奉行最低價中標,且評標專家很少看技術參數和技術方案的今天,除了在特定的領域被使用,在一般的項目中被采用的可能性太低。
當然談了這么多,并不是為了否認外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機會。對于任何企業家而言,成功率低并不能意味著不成功,保持樂觀的心態很重要,但也要真正去整合目前的資源,調整自身的策略。
對于國內中小企業而言,外商品牌往往擁有更多的資源可以整合(樓宇、消防、智能家居等),在視頻應用逐漸豐富的今天,外商如果能挑出傳統的安防思維,讓視頻技術融入到更多的領域,那么打出另一片天地也不是不可能。但反過來而言,國內的品牌要想在海外市場進一步拓展,進擊海外高端市場是必然的趨勢,保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也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在這個時間差中,是否會爆發新的攝像機技術,出現彎道超車的企業。很多專業人員表示不太可能,所以前面面臨的挑戰也不會比往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