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篇題為《門禁市場破52億規模或超越機械鎖市場》一文中分析了門禁與機械鎖的市場規模,有關其中筆者兩點表示質疑,分別分析如下。
一、門禁企業能有45%~50%的高速平均增長?
文中這樣寫道:“2013年根據國內主流門禁廠家的業績顯示,各廠家營業收入平均增長超過45%~50%,與此同時,國內門禁一卡通二線品牌營銷比例增長迅速,部分二線品牌企業的銷售規模突破歷史銷售高位。”但這與慧聰安防網研究部收集到的數據不相符,以下是與出入口控制及識別領域相關的上市公司的2013.年的經營狀況。
與出入口控制及識別領域相關的企業,包括產品為主的8家,產品與工程并重的捷順科技和以工程為主的達實智能在內共10家,其中維爾科技、新大陸表現好,收入、利潤增長39%以上;同方國芯、捷順科技、達實智能、漢王科技的表現也較好,收入、利潤增長均在20%左右。中電廣通、東信和平、達華智能、航天信息表現一般,利潤增長在10%左右。出入口控制領域的捷順科技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公司。其機電類產品營業收入1.1159億元,同比增加1.38%,營業利潤3920萬元,較上年增加6.38%,毛利率35.137%,比上年增加1.66個百分點;其智能類產品營業收入3.18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5.42%;營業利潤16903萬元,增加16.76%,毛利率53.03%,比上年增加0.61個百分點。智能類產品好于機電類產品。
此外,海康威視、英飛拓也有出入口產品數據,海康威視子公司漢軍智能實現收入和營業利潤分別為7222萬元、1583萬元;英飛拓的出入口控制系統營業收入65.7萬,較上年同期下降57.28%,營業利潤15.4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3%,毛利率23.4%,同比上升13.29個百分點。
與門禁關內地上市公司2013年經營情況表
這些涉及門禁領域的上市的表現,只有一家達到了45%,其他都沒有實現超過40%的增長,絕大多數的營業收入水平遠低于所說的平均增長超過45%~50%。上市公司的增長情況要好于非上市公司,所以說更談不上達到超過45%的平均增長速度。
第二、2017年門禁市場規模能否超越機械鎖?
該篇報道還提到:“門禁2017年前或超越機械鎖市場,門禁系統正變得越來越流行,因為它們提供時間管理和樓宇自動化系統集成的同時提供更高級別的安全保障。”
此前金模安防網首席研究員羅百輝曾指出,近年來,隨著我國五金市場的蓬勃發展,鎖具市場也便趁勢而上,鎖具市場的整體容量現已達到700億之多,而浙江、廣東、上海以及山東是鎖具生產廠家的主要集中地。這種便是產業集群發展模式下,集群內制鎖企業數量多且企業的綜合產量大,集群鎖業市場增長勢頭強勁,銷售額高,出口增速比例高,且進口速度也在不斷增長,鎖具產業高端市場國際占有率也越來越多。
目前全國鎖具年銷售量可達22億把之多,中國鎖具生產和消費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國內鎖具產業年銷售額高達600億元左右,產能超過20億套,年出口額超過100億元。在這里再需要說明,鎖具分為電子鎖和機械鎖,電子鎖又大部分用于門禁系統。現在做兩點假設:
1、鎖具市場從15年到17年不再增長,每年還有600億元的銷售額;
2、即使17年門禁系統的銷售額增長一倍,且都算是電子鎖的(門禁除了包括電子鎖還包括其他設備),這樣的話可以得出:鎖具(600億元)=機械鎖(492億元)+門禁(640x960=104億元)
現在可以得出結論:
15年到17年只有3年時間,門禁17年要想到達機械鎖的規模,每年要增長100%以上,而第一點的分析已經說明,主要上市公司平均增長水平也根本達不到。上述文章的兩組數據都是沒有根據的猜測。我們認為,分析市場情況不能沒有根據的胡亂猜測,否則會給市場帶來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