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2014年最大的創業熱點,智能硬件當之無愧,成百上千款的智能手環,層出不窮的智能家居產品,更別說智能鎖、筷子、路由器、智能床、平衡車、航拍、智能耳機、空氣凈化器和智能眼鏡等,似乎一切都可以被智能化,但是走過這些喧囂,我們也似乎發現這些力量在推動整個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體驗和使用智能硬件,猛科技推出了智能硬件評測欄目,為創業者做報道,也走到線下,開展各種形式的體驗展和沙龍,今天和大家分享下我們的感受和判斷。
一、平臺之爭,BAT卡位布局,催熟整個市場
與開發硬件相比,搭建平臺是BAT更為重視的布局。先說百度,它推出智能筷子只算是玩票,其推出BaiduInside合作計劃,過開放數據和服務,成為智能硬件們的中樞大腦,這才是正道。據傳,百度也將重磅推出智能硬件銷售平臺。
阿里巴巴雖然也不痛不癢的推出了幾款智能硬件產品,但大多是和廠家合作,其背后的平臺戰略顯而易見,它一方面希望利用自己的阿里云平臺提供各類云端服務,同時可以整合阿里巴巴電商方面的資源,幫助智能硬件解決銷售難題,從而實現自己的大平臺戰略,搶占新入口。從著眼點來看,阿里的看中不僅僅是智能硬件,而是物聯網,其推出alink物聯網平臺等動作都遵循這一思路。
最后我們看看騰訊的QQ物聯和微信物聯,已經借用其強大的用戶體系和社交能力,搭建服務平臺。在微信平臺上,騰訊提供智能硬件購買入口、接入硬件數據、引入社交機制,從購買到使用,為用戶搭建了一個閉環。同時,用服務號取代智能硬件App的方式有助于統一智能硬件標準,降低準入門檻。
雄歌也曾走訪駐扎在騰訊創業基地(杭州)的QQ物聯產品中心,騰訊開放平臺產品總監毛華透露,QQ物聯將通過海量用戶覆蓋、快速聯網、消息觸達、服務擴展、大數據計算、安全穩定、一點接入等七大能力全力扶持傳統硬件廠商,同時攜手越來越多的軟件廠商以及第三方服務企業,共同打造智能硬件生態和服務體系。2015年投入20億去扶持硬件廠商,三年內幫助1000家傳統硬件廠商實現互聯網化。
值得一提的是,三家都沒有切入為智能硬件開發商服務的供應鏈。
二、草根創業要抓住五大剛需
如果說BAT關注的是平臺,提供了云服務和線上渠道能力,那么草根創業者的重點是產品的研發,以及用戶的運營。比起滿大街的手環類產品,如下幾個剛需的垂直市場值得關注:
1、 防丟
2、 空氣監測凈化類
3、 老人健康
4、 兒童健康
5、 數字醫療
三、傳統制造企業迅速崛起,創業團隊要抓住窗口期2015年將是比較殘酷的一年,那些沒有核心技術,沒有研發能力和渠道能力的智能硬件小團隊將會在2014年的冬天死去,例如滿地的各種空氣凈化器。
同時,我們發現諸如海爾、美的、TCL、聯想等為代表大企業的覺醒,會利用其品牌和渠道優勢,后來居上,例如海爾集團旗下海爾水立方孵化器,不僅發起了U+平臺,并研發和制造出層出不窮的新產品,例如測量甲醛的醛知道、智能插座、空氣盒子、具備路由和機頂盒功能的海爾網絡盒子等產品。另一位巨頭是聯想,在2014年動作頻頻,推出新板凳平臺,與國外Vuzix合作推出智能眼鏡,據傳聯想手環將在2015年發售。
四、安防產品將成為智能家居的引爆點
隨著安防需求成為剛需,看家、看老人、看寵物、看孩子逐漸成為標配的需求,以智能攝像頭為核心的智能插座、智能燈泡將在2015年被引爆。
目前,海康威視旗下螢石云家居系列產品,企圖占領整個客廳,比起眾多的小創業推出的單品,螢石并不是硬件與云平臺的簡單結合,而是“傳感+報警+采集視頻+家居端存儲集顯+平臺推送報警+云端存儲+智能人臉識別”全系列基于螢石云平臺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
五、旅游智能硬件異軍突起
小朋友,你的夢想是什么?我要去旅行。
這是最新的兒童夢想,比起我們小時候要當科學家,旅游旅行是當前國內旅游消費火爆的寫照,特別是旅行、自駕、戶外運動的異軍突起,傳統的專用服裝鞋帽已經滿足不了需求,而一些高科技,體驗佳的智能硬件將會成為剛需。例如在2014年火爆的戶外攝像頭,極限運動攝像機等,還有各類運動專用智能手表等產品,市場將越來越大。
六、模式之變:先進入者的布局
草根創業者,敏銳的發現了市場需求,但市場一旦被驗證,就不可避免遇到BAT、360和小米等巨頭的堵截,一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團隊必將倒下,而具有自己核心技術的企業可以通過接口的開放,以新的商業模式走出自己的路,案例如BroadlinkDNA,據雄歌了解,最近智能手環bong也在做類似的嘗試。
七、可穿戴市場巨大,單品突破較為困難
據IPC報告,2014年全球可穿戴設備數量將超過1900萬,是2013年的3倍。從現在起至2018年,可穿戴設備市場單品數量將有78.4%的復合增長量。但是,不可回避的是,很多智能硬件還是依然為了功能而功能,強加一些APP等服務給用戶,一方面加大的用戶的使用門檻,另一方面暴露出企業在研發過程對用戶需求的理解尚缺火候。雄歌與諸多廠商溝通后發現,大多數企業在某個功能點上做得不錯,但用戶需要的是一個集成方案,而不是需要購買一堆產品,這一點對于中小創業者來說,非常困難。
八、硬件創業門檻越來越高
目前市場上的產品主要集中在盒子,可穿戴等智能設備上,比如可穿戴設備,產品還大多雷同,都是腕帶手表等等,在功能上各自會有一些細微的差異,但大多都會打著健康追蹤、云端數據同步等旗號宣傳。
要想在產品上有所差異才有可能在資本市場和銷售市場上有所突破,這本身已經是技術門檻和營銷門檻。另外,智能硬件創業并不如數據那么美好,創意、成本控制、軟硬結合等問題都會很真實地擺在創業者的面前。但是如果這些都準備好了,在這個還有機會的市場,趕“潮”將收獲巨大。
九、APP的消失,聲控和手勢將成主流
智能手環就是用APP控制嗎?顯然不是。如果人機交互就是APP來控制,那么智能硬件毫無意義。同時,并非所有的東西都需要接入互聯網。有些不上網的東西并非就一無是處。例如,照明開關就很好用,你無法改變人們使用它的習慣。
除開APP的交互入口,真正便捷的是“智慧”的硬件,不斷自我學習,懂你的需求。另外,通過更加方便的聲控和手勢將是最佳選擇。
猛科技有報道,Psycet是一款智能手勢識別控制系統,也是一款與交互方式有關的產品,而且與松下的那臺大家伙不同,Psycet可以隨身攜帶,形狀類似于手環,可以佩戴于手臂上,直接入選最酷手環之列。Psycet可以實現對手勢的捕捉,進而完成手所要完成的動作,戴上它,就能擺脫遙控器、鼠標、鍵盤觸摸屏等束縛,完成對電子產品隨時隨性的控制啦。
十、產業發展更加細分,平臺級公司受到追捧
隨著智能硬件的熱潮,一大批創業者涌進這個新的領域,有的專注硬件,有的專注軟件,整個生態鏈正在逐步形成。來自深圳萬興科技推出的遙控e族,就是專注智慧家庭云操作系統的企業,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操作系統服務更多的硬件企業,進而走進更多家庭。
平臺級別的公司或服務將在2015年爆發,并收到風投機構的偏愛。智能硬件時代,什么樣的公司會活得更好、發展更快?芯片公司、設計類公司、做小而美的產品的公司、“賣水”的公司。這些“賣水”的公司,往往做的都是算法和頂端服務,本質上都是投資人眼中的平臺或者有可能做成平臺的公司。猛科技曾經報道過的機智云,可以看成是一個專門為智能硬件提供后臺支持的云服務平臺。另,一個名為極客巴士的專注智能硬件評測和試用的平臺也嶄露頭角,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