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測器是提供萬物聯網數據基礎的重要關鍵,但此元件的精準度若有問題,所取得的數據可信度就要大打折扣。因此,無論是工廠出貨前或元件實作于應用產品后,都需經過層層校準把關。有鑒于精準度對感測器的重要性,意法半導體(ST)藉由主動提供校準軟體,讓客戶在應用端實作感測器時更為穩定,此軟體推出后,將使感測器的精準度提升40~50%。
意法半導體類比、微機電與感測元件應用經理陳建成指出,感測器對應用的可靠度、信賴度有關鍵性的影響力。當感測器不夠精準的時候,便會傳給后端有問題的數據資料,可能導致處理器判斷錯誤,引發嚴重問題。 因此,感測器校準是不能輕忽的重要工作。
一般來說,感測器的校準可分成兩個階段,一是工廠端的校準,二是感測器實作于應用產品上的第二次校準。感測器元件的精準度通常取決于制造商的技術能力。不過,元件在運送過程中可能會因為碰撞而無法保持其出廠時的精準度,因此才需要在應用產品制作過程中進行第二次校準。
為滿足物聯網對感測準度更為嚴苛的要求,意法在2016年初開始藉由提供軟體,幫助客戶在第二階段作加速度計、陀螺儀的動態校準,以保持感測器的穩定性,避免后續的應用有所偏差,此軟體推出后,將可讓精準度大幅提升到40~50%。
由于目前物聯網的應用轉類繁多,談到感測器供應商的在策略上的轉變,陳建成表示,除了供應感測器元件外,該公司同時也提供搭配的演算法,讓客戶在平臺上做驗證、測試。此外,意法也會把客戶提出的需求跟對應的演算法解決方案匯整成資料庫,讓客戶可以從中選擇。如果客戶需要的演算法不在資料庫中,意法也會視情況投入一些資源,以滿足客戶的需要。軟體支援如果到位,將可促使硬體市場更為蓬勃發展。
陳建成也指出,回顧2016年,感測器最大的革新是在功耗,意法在加速度計與陀螺儀整合的六軸感測器,在今年的第三季已可以做到0.5 mA,相較于前一代的1.1mA、更早的6mA降低非常多。這項技術上的突破對穿戴式產品相當重要。對穿戴式應用來說,元件的功耗永遠是越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