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四屆車載信息服務產業年會在江蘇無錫舉行。公安部交通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孫正良在年會上表示,現在城市交通的現狀是,擁堵和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不夠,交警的執法也存在各種困難。所以迫切需要汽車電子標識,就是在車上安裝一個芯片,實現在高速運動狀態下識別車輛的電子身份。這樣可以有效解決身份的識別、動態的監測,附帶實現流量的監測。
孫正良介紹說,在標準建立方面,公安部在2013年與工信部簽訂了協議,共同推進RFID在公共安全領域應用。汽車上了牌照全國各地都可以跑,所以汽車首先具有跨區域、跨時空的大流通的特點,必須要制作一個統一的汽車電子身份,實現汽車電子身份的共享,然后規范各地目前在建的所謂的電子車牌。
據了解,這個標準是一個示范項目,先按照公安部的要求做好頂層設計,加強統籌規劃,積極穩妥推進。總體進度是2014年完成整個新編研發和國家標準編制工作,2015年開展示范應用,2016年完善配套應用和政策保障。
孫正良表示,下一步公安部會會同相關部門研究汽車電子標識的配套政策,希望推動國內高端RFID設計企業、生產企業合作創新,開拓產業化的進程。示范項目將在無錫、深圳、北京等幾個城市會開展。
電子車牌時代的到來
伴隨著汽車信息化的發展,世界各國的汽車產業重心正在從傳統汽車制造向汽車信息服務快速轉移,車聯網作為信息服務產業的重要部分得到了發達國家及其汽車公司的高度重視。據專家測算,智能交通技術可實現交通堵塞減少約60%,實現短途運輸效率提高近70%,實現現有道路網的通行能力提高2-3倍。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我國智能交通領域的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而電子車牌是智能交通的基礎,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根據目前中國汽車的存量以及增長速度,多位業內專家均表示中國汽車的電子車牌時代已經來臨。
電子車牌是智慧交通的基礎
電子車牌將車牌號碼等信息存儲在射頻標簽中,能夠自動、非接觸、不停車地完成車輛的識別和監控,是構建智能交通系統的基礎。
實際上,在全球智慧城市風潮和國家政策的鼓勵下,目前國內很多省市都已率先啟動了智慧城市的建設熱潮。毫無疑問,智慧城市將成為“十二五”時期我國城市建設的主要模式。 智慧城市建設應從智能交通著手。傳統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已經難以解決人口劇增、出行量暴漲、私人汽車快速增加、城市交通日益擁堵等社會問題,僅靠增建道路,已緩解不了交通需求與交通設施供給的尖銳矛盾,因此,智能交通將成為緩解矛盾的首要手段。
智能交通是順應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以及信息傳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未來的智能交通依托完善的智能交通物聯網體系,會進一步在向智慧化交通發展,其目標是讓城市交通變得更智慧。而智能交通建設的第一步,必須普及汽車電子車牌的使用,因為電子車牌是實現智能交通物聯網體系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