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和基礎架構,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區(qū)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絡交易的信息,用于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并生成下一個區(qū)塊。狹義來講,區(qū)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qū)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 種鏈式數據結構, 并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
以上定義摘自百度百科。很多朋友看完這段解釋依然滿臉懵逼,到底什么是“區(qū)塊鏈”?
故事的開端
Joe是你最好的朋友。他出國旅游后的第五天給你打了個電話:“兄弟,我需要點錢,出國之后把身上的錢都花完了。”
你回復:“我馬上打過來”,然后掛了電話。
接著你又打電話給你的銀行客戶經理:“麻煩你馬上從我的賬戶轉1000美元給Joe。”
客戶經理:“好的,明白。”
客戶經理隨后確認了你的賬戶是否有足夠的余額。因為你是百萬富翁,所以客戶經理進行了如下的操作:
交易賬單
你打電話給Joe說你已經把1000美元轉過去了。
回頭我們再來看看剛剛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你和Joe都信任那家銀行來管理你們各自的財產。整個過程中實際并沒有真實貨幣的物理流動。整個過程只涉及錄入系統(tǒng)的兩個賬戶即可。更準確地說,全程只需主動權屬于該銀行的兩個賬戶就可以完成。
在這樣傳統(tǒng)的貨幣體系中,我的問題就來了。
交易雙方的信任機制建立需要借助第三方。這種“中間人”的方式由來已久。那么你可能又要問了:“這種信任機制有什么問題嗎?”問題在于除交易雙方以外的“監(jiān)督者”只是單個個體。這種情況可能存在以下風險:
如果有人有意或無意地摧毀了某個人或某個第三方組織機構就可能足以引起社會混亂。
如果記錄了某個交易的注冊表遭遇火災怎么辦?
萬一你的客戶經理不小心劃了1500美元到你朋友的賬戶怎么辦?
如果他是故意這么做的呢?
世界上有沒有無需借助銀行就能幫助我們完成安全轉賬的系統(tǒng)?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思考,問自己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我們能不能自己掌握賬戶和歷史交易的信息呢?
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答案當然你一定也已經猜到了——那就是“區(qū)塊鏈”。現在我們就開始學習這個分布式賬本是如何運作的。
故事的發(fā)展
該方法得以實行的必要條件是必須有足夠多的人愿意在交易時不依賴于第三方。只有這樣,這一部分的人才能夠自己掌控賬本資料。
那么人數要達到多少才足夠呢?在下面的例子中,我們假設有10個人愿意放棄銀行或其它任何第三方機構。在雙方達成協議的前提下,他們互相之間能夠在不知道對方身份的情況下時刻掌握對方賬戶的一切信息和動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