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RFID/NFC的貨品追蹤
通過引入RFID、NFC和各類傳感器,零售商可以在每個階段跟蹤他們的貨品,有助于準確的庫存管理、成本節約和減少產品損失。根據研究,RFID可將庫存管理的準確性從63%提高到95-99%,庫存節約高達80%。麥肯錫估計,單單減少庫存一項就可節省10%的成本。
2、機器視覺
機器視覺技術的應用很多,比如它可使任何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能識別物體,用戶在超市結賬時將不再必須依靠收銀員和條碼掃描儀才能結算。
3、貨架傳感器
安裝在超市貨架上的傳感器可以感知哪些產品被拾取,然后被放回,而不是購買。收集這些數據將會更好的告知制造商,如何進行商品和包裝設計,增加銷售額。
4、信標Beacons
Beacons在顧客購物過程中,快速根據用戶需求,實現與物品位置的精準匹配。信標通過低功耗藍牙與顧客的智能手機進行交互,為不同客戶提供定制化的店內優惠。
5、室內定位
室內定位技術可幫助跟蹤商店中特定顧客的足跡,有助于零售商對顧客的購物習慣和采購模式產生深入洞察。便于零售商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例如在顯著位置放置更受歡迎的產品,更有效的重新排列商品,或提高熱銷產品的庫存水平。據預測,在4年內75%的零售商將利用基于位置的服務來提供個性化的購物體驗。
6、數字標牌
這是一種全新的媒體概念,其旨在特定的物理場所、特定的時間段、對特定的人群進行廣告信息播放。在國外,還有人把它與紙張媒體、電臺、電視和因特網并列,稱之為“第五媒體”。
7、電子價簽
電子貨架標簽(ESL)是一種帶有信息收發功能的電子顯示裝置,主要應用于超市、便利店、藥房等顯示價格信息的電子類標簽。每一個電子貨架標簽通過網絡與商場計算機數據庫相連,并將最新的商品信息通過電子貨架標簽上的屏幕顯示出來,實現收銀與貨架之間價格的一致性。
8、智能購物車
在超市領域,購物車作為最常見的硬件載體,有較大機會首先進行智能化變革。
9、智能按鈕
亞馬遜和京東等公司紛紛推出智能Dash按鈕,這是一種支持WiFi的設備,自動為消費者下單,補充缺貨產品(如洗滌劑、食用油等)。
10、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是新零售的核心,分析過程由兩部分組成。首先,傳感器收集大量原始數據。第二,分析軟件將這些數據轉化為可操作的洞察,改進日常業務的各個方面。Zebra Technologies的研究顯示,78%的零售商計劃采用分析軟件預防損失和優化價格。其中,75%的零售商將把分析軟件用于銷量預測。
11、人工智能
Gartner預測,到2020年50%的零售商的客服工作將通過對話機器人完成,85%的消費者互動將實現“無人化”。麥肯錫也發現,部分零售商已經看到機器學習帶來的好處,實現庫存量減少80%,毛利率增長高達9%。
12、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
少數公司已經成功的實施了基于增強現實AR技術的虛擬試穿活動。Topshop和彪馬是第一批早期采用者,在他們的商店人們可以試穿最新款衣服,并拍照分享到社交網絡。
13、無人機
無人機的應用很多,比如沃爾瑪剛剛就獲得了一項新專利,允許無人機在商場內來回穿梭飛行,就好像一只室內信鴿。新專利的主要想法是提升顧客的購物體驗,節省顧客尋找商品的時間,也無需等待工作人員從庫房中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14、機器人
理貨機器人、導購機器人、物流機器人…不勝枚舉。比如Simbe Robotics公司發布的理貨機器人Tally,可自行避障,在超市內四處掃描,利用自身的傳感器將捕捉到的數據進行分析。Tally會通過云服務向零售商反饋掃描報告和建議,比如哪些商品補充上架、哪些商品定價錯誤或放置不當。物流機器人方面,亞馬遜已擁有45,000個Kiva在全球倉庫內工作。
15、物聯網支付
物聯網支付是改變零售業態的核心,通過多種新型技術的綜合集成實現。
16、生物識別
生物識別技術主要用于根據用戶的身體特征完成身份核實,在顧客無感知的狀況下就能完成身份核實,比如不用刻意站直、正面對向攝像頭等,可以有更好的體驗。
17、智能照明和智能安防
智能家居中用到的門磁傳感器、紅外傳感器等智能硬件,可為超市提供燈光、門禁、溫濕度的聯動調節,構建舒適的智能環境,既提升顧客體驗,又節約能源,減少不必要的運營成本。
18、智能停車
停車場是實體零售企業的用戶入口,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零售企業,開始布局智能停車,幫助顧客解決快速停車及尋找車位的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