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未來的構想,在“物聯網將會引領下一輪技術爆炸”的觀點被廣泛認知后,突然沒了上限。但與此相對應的,卻是主流的VC、PE還是把目光聚焦在移動互聯網,還停留在移動互聯網的思維里,把AI看成是2B的一種SaaS服務,每年收取一定的費用,覺得IoT不見得是個很大的領域,且虛無縹緲。
“這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投資者們認可趨勢性,但很少下注。”涂鴉智能(下文簡稱涂鴉)創始人王學集說,“畢竟他們還是很實用主義的,在IoT領域,三年變出好幾倍錢來,基本很困難。”
但就是在這樣一個“困難”的行業中,涂鴉靠著AI+IoT平臺的業務模式及IoT OS的產品模式,在新一輪資本寒冬前夜,拿到近2億美元的C輪融資,距離上一輪數億人民幣B輪融資不過短短9個月。
9個月前在深圳主辦全球智能化商業峰會時,涂鴉已累計服務2000多家制造業企業;幫助中國智能產品走向全球六大洲,165個國家;云平臺日訪問量超3億次,日AI交互量200萬次;一年為客戶創造的智能產品成交額超100億。
9個月后,他們完成的升級是:合作伙伴數量10倍增長。
“過去,還會有人問涂鴉是誰,現在基本上都知道了。”潘越飛評價。但在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物聯網平臺這一定位變得更不可動搖之際,王學集反復強調的卻還是:涂鴉很小,以及涂鴉的獨創性。
而這,或許正是商業新物種崛起并壯大的最大憑藉。
1
即便是巨頭,進入IoT領域,也都會傻眼
先看一組數據:國內智能硬件的市場規模,2013年為33億美元,2014年達到108億美元,2015年則為424億美元。
倍速增長的背后,是智能硬件成為熱炒的風口之一。特別是2014年,Nest被Google收購后,國內一大幫做互聯網的都開始做智能硬件,深圳一堆人也進入這個市場,行業里每個月都會有重量級的新技術、新產品發布,每隔幾天就傳出數億美元的大手筆并購。
“那時篩選產品,首要考慮的,是剛需和痛點。”智能硬件投資者楊毅回憶,“但落實到具體動作,基本都是看到點產品的苗頭就能投。”
在早前的報道中,鋅財經將此概括為4個字:集體浮躁。最極端的例證就是,去華強北逛一上午,拿些元件拼湊拼湊,下午再拿去找VC,投資就到手了。這直接導致所謂的AI、IoT概念懸在空中無法落地,八成以上的項目難以為繼,行業一度進入靜默期。
但往深了看,難以為繼的背后,是行業邁不過去的巨大門檻:硬件無法一蹴而就。
?首先,智能化成本高。無論是自建團隊還是與供應商合作,都需要團隊培養和多方協作,在資金與時間上投入巨大。
?其次,開發難度大。包含云端、聯網模塊、終端APP三大部分,沒有技術基礎和相關行業經驗很難完成。
?最后,產業鏈條長。從概念,到設計,再到產品成形,只要有那么一個環節出錯,就得推倒重來,至少要耗費一年甚至更久。產品投入市場時大概率上會滯后于需求,錯失商機。
“換句話說,整個體系的建立不是幾個人的事,而是幾百人的事。而且不是你去找一家工廠,他都愿意幫你做。人家開一條線都要訂單幾百萬起,你就做個幾千個、幾萬個,怎么做?”早些的采訪中,有位行業大佬曾這么說。做制造的不懂技術,做技術的沒踩過制造的坑,一度成為行業的巨大Bug。
同時,這也不是門燒錢就能成的生意。
做移動互聯網的,擅長的都是“短平快”的輕模式打法,映射到智能硬件行業,就是陷入價格戰,低價賠錢圈客戶,甚至免費大行其道。但基于此的市場認知、用戶認知根本無法培養,產業鏈上下游無法深入,光一個智能燈泡背后,可能就是100萬的投入。
“玩硬件靠補貼,目前為止基本沒有成功的案例。所有的巨頭、有錢主,進到IoT領域都會傻眼,因為打法全不一樣,你再有錢,也很難攻下來。”王學集說。
2
用技術顛覆行業,而不是茍延殘喘做智能硬件產品入口。
這是整個產業熱火朝天2014年,王學集帶領團隊走遍全球各個制造業集中的城市、鄉鎮,看清市場痛點后下的判斷,一字不差。
在行業內所有人討論的都還是智能市場是不是足夠大、品類是不是要聯動、自己還有沒有機會、企業該怎么轉型的那幾年,他想做的,是揭中國制造業的根,打造最接地氣的智能平臺,實現智能產品零成本OEM。
對于之前創立PHPwind、阿里云平臺的王學集來說,這背后的思考邏輯是,純粹做技術并不難,難的是技術有沒有更大的商業價值,產品是不是真的便宜,以及客戶、消費者有沒有因此獲利。
從這一角度出發,王學集認知中的智能商業至少包含兩大要素:
?第一,一定代表著某種重構。對傳統的、封閉的、線性的、單向的信息流、供應鏈、渠道、服務進行重構,并實現上下游能力的橫向、縱向的深度擴展。
?第二,一定是數據化體現。利用所有的數據手段、技術手段完成重構,無論是技術形態、商業模式,還是我們企業對外的運作模式,都應該是一種全新的運作。
基于此,一個理想的商業平臺,必須是可以不斷進化、延展、擴充的。所謂的AI+IoT平臺,就是不論什么東西:資源、技術、產品、團隊、服務、渠道……都能往里加。
早在去年10月,鋅財經第3次接觸王學集后,就將涂鴉智能定義為全球最大物聯網智能平臺,其從無到有再到行業隱形冠軍的過程,以及對行業的賦能與顛覆,埋藏在文中提及的智能魚竿、智能電熱毯、智能相框的實驗中,埋藏在與電暖機廠商、空調廠商、燈具廠商煩碎復雜的技術對接、產品對接、渠道對接的細節中。
“涂鴉還有一些客戶是推翻自己之前花大成本自建的平臺,來接入的。其中有一個把在深圳的房子都賣掉了,做了五年后因為賠得實在太厲害,就只好把所有產品線砍掉,專做涂鴉智能產品。”COO楊懿補充。
擁有WiFi、藍牙、GPRS等通信標準和各類兼容芯片平臺,云計算集群覆蓋全球;不僅接入了阿里云、微信、亞馬遜,更是全球首個同時打通Amazon Echo、Google Home、IFTTT的平臺;實現零門檻軟件OEM,1分鐘生成app面板,6小時完成產品樣品,15天實現量產……
經過近4年累積,特別是過去一年的爆發式發展,涂鴉智能已有不輸于硅谷的IoT技術能力,同時匹配中國制造、成本、產能優勢,在客戶心中形成了不可逆轉的優勢。合作的工廠和制造品牌,業務規模幾乎都以超10倍的速度在增長。
3
AI+IoT平臺的業務模式,業內首家IoT OS的產品模式
決定投身智能行業的時候,王學集曾在整個中國摸了一圈,當時制造業里真正在做智能化的不超過1000家。現在,光是涂鴉在武漢、合肥、德順、成都等城市舉辦的“未來智能化商業峰會”上,單個城市就有上千家企業的代表一起探討智能化的市場怎么走,智能化的業務該怎么推進,智能化的技術往哪個方向發展。
“過去一兩年,大家還處在移動互聯網最后的亢奮期,那種亢奮讓他們完全看不見其他的東西,但今年,局勢有了變化。”王學集總結。
他口中的變化,往細了說,指的是從2018年開始,國內才真正往物聯網、智能制造方向去探索。而過去,整個市場還有疑惑,整個中國根本不認知IoT。最簡單的例證就是,涂鴉的B輪融資,是作為一家技術公司,靠著2B解決方案的能力及規模拿的錢,如果定位IoT就沒得談。
“但現在不一樣,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看重的是涂鴉是一個獨創性的loT平臺,同時有業內首創的IoT OS的商業模式。”王學集說,“而且操作系統的模式已經被反復認證過,谷歌最新的財報,收入有一半以上的收入來自Android。”
國內消費者的早期思維定勢較強,在他們看來,所謂的OS,映射到電腦領域,就是在百腦匯等一兩個小時就能拿到一臺Windows的電腦。而涂鴉,在業務維度上的客戶,成為產品維度上的開發者的同時,需要做的就是將三四年積攢的操作系統級別的loT能力:Plug and Play(即插即用),給到開發者。
比如做一個萬能遙控器,過程簡單到只需在涂鴉上開一個帳號,然后去定義APP名稱、界面,投入一定的錢,就馬上可以運作和銷售;做一件智能家電,廠商只需在現有產品中放入涂鴉聯網模塊,就可以做出真正推向全球市場的消費級智能產品。而涂鴉平臺的規模化,也能將成本壓到市場價格的1/7左右。
過去,因為品類過于復雜,從來沒有人有認知過loT也可以有一個操作系統。現在,這一定位有了現實案例。“但涂鴉還小,這也僅僅是個開始。整個行業的爆發,還需要所謂Killer IoT的出現。”王學集說。
在他看來,Amazon Echo今年預計銷量3000萬臺,天貓精靈雙11銷量百萬臺也不過勉強算是現象級產品。“一個月100萬臺不算什么,像對于很多loT的整個體系來講,殺手級產品,一個月至少也要在300萬臺以上,或者是更高。”涂鴉還未到這一量級,而市面上多數產品,還屬于demo級。
AI在上世紀50年代被提出,而智能制造可以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它們之所以在幾十年以后的今天爆發,是產業升級、新技術運用與市場需求共同催生的結果。在這一時間點上,涂鴉公開確定IoT OS的定位,無疑搶占了行業制高點。在物聯網崛起的趨勢下,平臺作為入口,將有望享受非線性增長的紅利。
互聯網+硬件,是涂鴉非常獨到的一些東西。王學集坦陳自己從來不是智能類產品的愛好者,而是個技術控制,他從未來想過涂鴉的終局,只是強調這一行業需要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