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什么樣的社區,其出發點都是滿足住戶的居住幸福感,智慧社區也不例外。那么如何做才能滿足幸福感呢?回到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當我們依然在為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而焦慮時,顯然是不會感到幸福的,畢竟這種情況下,只是處在掙扎生存的狀態。
因此,首先要解決的是讓這兩個需求得以滿足。生理需求很簡單,只需要吃飽喝足有衣穿就行,這些與社區無關,與個人努力有關。所以重點來看安全需求,一個小區能否有足夠的安全感,要看這個小區的物業是否足夠專業及強大,能保證戶主的基本人身安全,此外還有消防安全,用電安全,健康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等更多的延伸,雖然這只是基本的需求,但目前許多小區還達不到這些需求。
其次,除了基本的安全保障之外,戶主還需要有相應的服務。當然,這也和物業管理費成正比,通常而言,物業管理費繳納的越高,其服務質量及效率就越好,但這也與住戶的承受能力有關。
再次,擁有更加便捷的人性化服務,住戶和物業并不是對抗存在的,而是相得益彰的兩方,住戶通過物業高服務收獲幸福感,而物業通過高服務獲取更好的利益回報。如萬科集團的小區中許多業主喜愛運動,經常需要用到打氣筒給球打氣,因此保安崗亭配備了打氣筒以方便業主應急使用,有些崗亭里還準備了氣針,這樣可以極大的方便業主。
最后,智慧社區一定是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融合打造的系統化平臺。通過科學技術,標準化、智能化地融合物業和業主的需求,節省成本,提高服務。用戶的需求需要解決,物業管理方需要盈利,物業費變化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只能通過科學技術節省人力支出,提高物業的服務水平,走入一個更加良性的發展通道。
內外兼顧的智慧社區
當然,除了外在的公共空間,智慧小區還需要室內的相互配合,這體現在室內的智能家居與外部的整合。目前智能機家居的種類非常多,如智能電燈泡、智能電動窗簾、智能開關、智能攝像頭等。他們都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通過手機進行控制。
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讓住戶感到舒適,或者說是“懶”。但是目前的智能家居依然處于群雄割據的狀態,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都是各干各的,不同品牌之間沒有足夠的兼容性。比如能夠使用手機控制小米的電燈泡,卻控制不了美的電冰箱及海爾空調。
當然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不兼容也會逐步解決。所以,對于住戶而言,智慧小區和室內智能家居將會給用戶帶來極大的方便,而這也是智慧社區的初衷。
小結
物聯網的不斷普及,帶動了智慧社區的不斷進步。未來我們也將生活在這種小區之中,享受到物聯網所帶來的便利。而在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智慧社區已經悄然興起,許多居民已經感受到了時代的變化,智慧社區不是潮流,而是現在。
科幻電影中,人們可以使用各種設備隨時隨地的了解整個世界,可以在家中辦公,可以了解周圍發生的任何與自己相關的事情,可以通過手機操控家中所有的設備,這一切都不再是夢想。智慧社區的爆發,最遲不過五年,而隨著人們想象力的增長,智慧社區也將不斷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