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意見稿風波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哪種物聯網技術路線更合適,二是通過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競爭是否合理。
“有時候,打敗你的可能不是新技術,只是一份文件。”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曾在公開場合如此感嘆。最近一個月,國內至少有百余位物聯網公司高管對馬云的這句話心有戚戚。
2017年12月13日,工業與信息化部無線電管理局在官網上公布《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設備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意見征求期截止到12月15日。無線電管理局(下稱“無管局”)是負責無線電頻率劃分、分配和依法監管的專業機構。
這份外行看來相當晦澀難懂的意見稿里有一條細則,規定“470M-510MHz”頻段僅限于“單頻點使用,不能用于組網應用”。正是該細則引發軒然大波——多位物聯網行業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它斷了國內成千上萬家LoRa公司的生路。”
目前并無官方數據統計中國有多少家LoRa公司,但多位LoRa陣營從業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公司數量已經上萬,只不過目前規模都還不大。
這些公司的物聯網產品與技術方案都建立在“組網”的前提下,包括華潤燃氣、中石油等已經部署了LoRa物聯網方案的大型公司,都可能面臨前期投資打水漂的窘境。
在物聯網行業,有LoRa、NB-IoT、SigFox等多種無線通信技術路線,主流的是LoRa和NB-IoT,它們衍生出兩大技術陣營。多位LoRa支持者告訴《財經》記者,LoRa因為發展較早,運行在非授權頻段,被大量的中小企業和創業公司選擇,三大運營商和華為是NB-IoT技術陣營的代表。
由于NB-IoT技術無需組網不受約束,無管局的意見稿一時被解讀為政府力挺NB-IoT利益方。LoRa支持者們除了明面上質疑“政府干預市場競爭”,私底下向《財經》記者暗示,“華為在背后搞鬼”,但有第三方物聯網專家告訴《財經》記者,技術本身雖無絕對優劣之分,但NB-IoT和LoRa兩種技術產業鏈誰強誰弱,很可能關系到中國物聯網產業走向,政府有其長遠考慮。
1月16日,處于輿論焦點的無管局公布了《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設備問答》,所傳遞的核心信息是:“已經開展”和“將來開展”的物聯網業務在遵守現有政策法規的前提下可以照常進行。
一場令國內成千上萬家物聯網企業高管寢食難安的“生存”危機可以說暫時解決,但多位LoRa支持者告訴《財經》記者,這份“定心丸”效用有限,因為無管局系列舉措說明修改現有頻譜政策已提上日程,但新政策如何制定、何時出爐仍是未知數,也會促使未來的物聯網玩家和用戶在選擇LoRa時更謹慎地評估其中的政策風險。
恐慌與自救
“如果最終修訂稿如意見稿這樣制定,我們一年大概會損失四五千萬元。”遼寧思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孚告訴《財經》記者。
遼寧思凱是國內設計與制造智能水表、燃氣表和熱量表的龍頭企業,一年營收大概2億多元。鄭孚還表示,國內僅水表行業的同類企業就有100來家,這些企業將和遼寧思凱一樣陷入收入大減的窘境。
更多物聯網公司高管告訴《財經》記者,因為被影響的是核心業務,所以對他們而言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一家年收入5000萬元左右的物聯網公司董事長向《財經》記者透露,他們去年剛接了一個地方政府的5000萬元大單——基于LoRa技術構建當地的智慧城市,目前項目正在進行中,原計劃200個LoRa基站已經建設了一半,“現在甲方還不知道,知道了肯定影響驗收”。
他說,如果最終政策還是在470M-
510MHz頻段不讓組網,他們會退出物聯網行業,因為,“沒什么可以賺錢的地方了”。
除了技術標準不同,NB-IoT和LoRa另一個不同的地方是容納的產業鏈玩家不一樣。在NB-IoT產業鏈里,運營商負責搭建NB-IoT網絡,華為(也包括中興)負責提供NB-IoT芯片、NB-IoT模組和核心網設備,其他玩家主要聚集在物聯網終端和應用開發上,但除了一些非常智能的物聯網終端,有大量物聯網終端就是各種傳感器,傳感器高端市場掌握在國外廠商手里,低端市場價格透明,利潤微薄,吸引力一般。
LoRa不一樣,LoRa方案提供商會在本地單獨架設一張網(業內又稱“小無線”)來連接各個成百上千個物聯網終端,但最后還是要借助運營商的網絡來將數據匯總在云端,LoRa網絡和運營商網絡的關系就像家庭里的WiFi網絡和運營商網絡關系一樣。
不過,這張“小無線”網使用的是LoRa基站、甚至LoRa自己的核心網。換句話說,LoRa的公司有機會切入物聯網設備提供和運營市場(國外已經涌現大量小型物聯網運營商),這是豐厚利潤和嶄新商機所在,所以迅速吸引了大量公司。
此次無管局的意見稿驚醒了LoRa公司們的美夢,曾經比較松散的LoRa公司匆忙抱團“自救”,以多種方式向無管局反饋意見和施加壓力。
1月9日,無管局局長謝遠生帶隊應約與美國Semtech公司進行了交流。LoRa技術是Semtch公司的專利,Semtech以IP授權的方式授予更多的公司來制造LoRa技術的芯片,如同ARM公司IP授權類似。
相關機構預計,從2013年開始進入中國到2017年底,LoRa芯片在國內的出貨量累計超過1000萬。
1月11日,來自全國各地百余家物聯網企業的核心高管齊聚北京某賓館,共同商議并舉手表決通過了一份針對意見稿的“十點共識”,反饋給無管局。《財經》記者作為受邀媒體之一見證了商議全過程。
此外,坊間開始出現一些解讀意見稿的文章,部分文章實由LoRa支持者所操刀,但文章大多比較克制,主要從技術角度解釋LoRa的價值所在。
政府的意圖
“我們一定要先搞清楚政府的意圖。”在前文提到的“十點共識”會上,一位參會代表多次強調,不過,對于政府的意圖,LoRa從業者也只是各種猜測,并沒有形成統一的看法。
不少人是憤怒的。他們認為,是“華為在搞鬼,在左右工信部的專家”,但他們中無人能夠拿出證據。
華為會“躺槍”,是因為它的確是NB-IoT主要推動者和受益者。可以說,是華為提出并促成NB-IoT成為3GPP國際標準。從政府層面看,這意味著中國在全球物聯網標準領域占據了產業鏈的核心位置,有了主導權。
而且,華為NB-IoT商用芯片的發貨能力已經達到百萬量級,而LoRa芯片掌握在國外公司手里。
盡管LoRa支持者們向《財經》記者列舉了不少技術細節證實LoRa芯片的安全可靠性無需擔憂,但國家對自主芯片產業上的期盼和投資已持續多年并有增無減。例如,紫光集團之所以能夠多次大手筆在芯片行業展開投資和并購,離不開政府的支持。
運營商亦有動力支持NB-IoT,因為NB-IoT可與運營商現有蜂窩網絡基站融合,既有投資得到保護。
目前,中國電信宣布建成全球目前覆蓋最廣的NB-IoT網絡,實現31萬個基站升級;中國聯通已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10余座城市開通了NB-IoT試點,預計到2018年將具有千萬級連接的支持能力;中國移動則是對NB-IoT、eMTC進行場外測試。
多位LoRa支持者認為,政府對NB-IoT的支持他們心知肚明,運營商和華為力捧NB-IoT也無可厚非,但動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選擇”還是讓他們很是不能接受。
中興克拉是中國最大的LoRa產業聯盟,由中興通訊于2016年1月發起成立,目前正式成員超過1000家。該聯盟某主要成員單位的一位總經理告訴《財經》記者,他在2017年還和無管局專家交流過,“當時聊得挺好,但沒有想到會最終出這么一個文件”。
“技術應該百花齊放,交由用戶自己選擇,我們奇怪,為什么今天政府還會用行政手段替市場做選擇。”鄭孚說。
就技術本身而言,所有受訪者均表示,NB-IoT和LoRa各有千秋,各有各的適用場景,是競爭也是互補的關系。
《財經》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了無管局,無管局表示目前仍處于收集研究意見階段,后續會以公開發文方式逐步回應質疑。華為亦拒絕了《財經》記者的采訪請求。
但一位研究物聯網標準與技術的第三方專家向《財經》記者分析,這次意見稿風波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從物聯網的發展來看,哪種技術路線更合適?二是通過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競爭是否合理?
他認為,如果物聯網要為大規模的商業應用而建,理論上來講,基于NB-IoT的統一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是最合理,也是最快最好的模式,后期的復用性和可控性都高。就像互聯網建設一樣,運營商做骨干網,提供統一接入,和企業自有的數據中心相連,公網模式占主導,企業自己搭建局域網只是補充。
但現狀是NB-IoT起步晚,NB-IoT網絡還正在建設中,整體的商用化程度不如LoRa高。
LoRa尤其令對手心生忌憚的地方是,LoRa支持自組網,會快速形成一個個企業私有的孤島式的物聯網,也有可能形成一個覆蓋全國的、獨立的LoRa網絡,從而快于NB-IoT網絡成為占主流的物聯網。
這看起來并不是憑空猜測。2016年底,LoRa芯片公司Semtech和鵬博士(600804)電信傳媒集團就聯合宣布,將在中國部署全國性的LoRa網絡。鵬博士計劃在網絡已覆蓋的200余座城市的1萬個基站上部署LoRa網絡,為超1億用戶提供物聯網服務,這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LoRa商用網絡。
NPLink公司總經理余紅標對做大LoRa網絡的前景并不樂觀。“你覺得國家放心將基礎性網絡運營交出給私人運營的企業嗎?”他反問《財經》記者。
NPLink是廈門巨龍軟件公司主營物聯網業務的子公司,余紅標參與了“十點共識”研討會,但屬于異見人士。
上述物聯網專家認為,國家行政干預的手段不一定合理,但目前時間窗口期比較敏感。“限制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他說。
LoRa支持陣營對這樣的觀點自然嗤之以鼻,他們信奉市場競爭,反對計劃與壟斷,并認為中國通信發展史上扶持自主知識產權3G技術TD-SCDMA標準最終都失敗了。
一位親歷過TD-SCDMA發展過程,也正經歷著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行業人士表示,此類上升至計劃與市場之爭的產業政策很難說誰更有理,都是“屁股決定腦袋”。
回到引起爭議的470M-510MHz頻段,余紅標和另一位郵電大學通信專業教授認為,拋開上述猜測,無管局意見稿如此規定有其專業考量。
470M-510MHz頻段是個免授權頻段(即滿足一定功率要求就可以使用),在LoRa從業人士眼中,這個頻段“干凈,頻譜寬”,深受他們的喜歡,中興克拉聯盟也推薦大家使用該頻段。
但無線電頻譜是一種國家資源,也是一種有限的資源,不可以再生,只能合理有限利用。
“無管局出發點是要解決470-510這個頻段上的底噪問題,不希望看到大家在這個頻點上肆意妄為,防止沒過幾年這個頻段就被用爛了。”余紅標說。
風波暫平
LoRa陣營的抱團“自救”還是有效果的:1月16日,無管局即公布《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設備問答》,算是緊急安撫。
對于該回復,國民技術(300077)產品總監鄧煜平向《財經》記者評價說:“在一定程度上有幫助,但沒有正面回復。”國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安全低功耗芯片和射頻芯片的公司,部分產品應用于物聯網行業。
多位LoRa支持者們向《財經》記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他們認為,“有一定幫助”,是因為肯定了“已經開展”和“將來開展”的物聯網業務在遵守現有法規的前提下可以照常進行。這意味著他們既有的業務不會被“政策死”。
而“沒有正面回復”則是指,無管局并沒有回復一些核心問題,例如“組網”如何定義,能不能劃分專用的物聯網專有頻段(根據現有政策,470M-510MHz頻段是用于計量儀表設備,并無專用的物聯網頻段,LoRa玩家其實在打擦邊球)等。這些問題決定了包括LoRa技術陣營在內的Sub GHz技術在中國未來的發展,而LoRa強弱也直接關系到NB-IoT的未來。
無管局并未明確透露何時推出新的政策,對身在其中的人們來說,這是沒有落地的“靴子”。
這多少讓人憂慮。一位物聯網公司總經理最擔心客戶從此認為政府可能會拋棄LoRa。“我都懷疑這是不是刻意演的一出戲,好為NB-IoT爭取時間。”他略帶沮喪地說。
政策之外,無論是LoRa還是NB-IoT,接下來三年都是關鍵時間窗口。
NB-IoT陣營的當務之急是加快腳步。這一點,工信部都已發文督促:2017年6月,工信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
《通知》要求,到2017年末,實現NB-IoT網絡覆蓋直轄市、省會城市等主要城市,基站規模達到40萬個;到2020年,NB-IoT網絡實現全國普遍覆蓋,面向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場景實現深度覆蓋,基站規模達到150萬個。
前文提到的物聯網專家認為,NB-IoT從業者需努力吸引行業用戶去采用NB-IoT網絡,而不是自建網絡。
LoRa從業者們則認為,未來的重心不能僅忙于攻城拔寨。
在“十點共識”會上,一位企業代表站出來痛心疾首地說:”我們物聯網公司都不大,以前都是各自為戰,一盤散沙,以后要聯合起來,多影響產業政策的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