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網友問,如何看待未來三年NB-IoT芯片和模組的市場發展,唯一能夠回答的是——NB-IoT一定是風口。
1.2018年6月,是NB-IoT模組廠商規模進入市場最佳時間點。(參考2016年年初為相關文章);
2.有觀點說:NB-IoT是LoRa的嫁衣。筆者認為,LoRa頂多是與NB-IoT“互補”,不被NB-IoT消滅就算是萬幸了。
至少,在NB-IoT產業鏈的主導者們看來,NB-IoT并不想與LoRa樹敵,只是LoRa背后的小動作太多,但LoRa也有其價值和客戶需求。
3.從長遠看,NB-IoT是風口,這中間需要網絡、芯片模組、平臺(連接、使能)等多方共同合力。
comobs的觀點是,2019年起基于NB-IoT連接數的月均增幅,會超出以往任何3G/4G制式滲透率達到30%以后的增幅,或許有人認為我的觀點太激進,那就等著2020年再來回顧這個篇文章吧;
4.eMTC才是與NB-IoT形成真正互補的正規軍。
延伸閱讀:R15 M-IoT達成共識 NB-IoT與eMTC協同并進
無論是從網絡運營、安全、干擾、規模、價值等角度,NB-IoT和eMTC的優勢遠遠超過非授權的物聯網制式。
5.在國內市場,三大運營商給出了eMTC商用時間表,eMTC商用節點接近甚至同步于NB-IoT規模普及的時間節點。
6.國內M-IoT差異化場景需求與商用方面,在以往2G、Cat.1的基礎上,近階段是NB-IoT打頭陣,eMTC補充,并不是外界所認為的,國內市場因為商用NB-IoT,而排斥eMTC的發展。同理,也能夠理解NB-IoT與LoRa之間的潛在關系。
7.每種技術定位不同,工作機制不同,筆者更看好,eMTC在消費級市場的應用前景,例如戶外運動中的可穿戴設備。
延伸閱讀:eMTC加速成熟:4G可穿戴設備將多樣化發展
8.NB-IoT目前偏向的抄表、路燈等看似簡單的場景,雖然抄表場景的收費模式看似趨向單一,但對網絡覆蓋要求極高,作為單一場景背后首先商用的目的不言而喻。
從商用模式上看,NB-IoT的價值在于海量連接之后的提升價值,比如水務抄表結合路政灑水使用、消防栓維護、水質監測、大氣污染對水資源的影響、廢水再利用、水源調度、人工降雨等等,NB-IoT的重點在于行業價值,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再如智能路燈,節省的不僅僅是電費,還有維護成本的下降,比如對單/多盞路燈照明的實時化/場景化的自動遠程控制,應用場景如一座城市忽然烏云密布時,某條街道在長時間無車輛或行人通過時,要做精確到點亮幾盞還是全部?此外,還包括對于充電樁、未來5G基站,以及廣告媒介電子化投放等等問題;
還有如智能停車,遠程獲悉車位的狀態信息,主人長時間外出,可以出租車位,遠程查看收益;
還有智慧畜牧,例如,通過NB-IoT+大數據分析,實現低成本提升奶牛產奶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