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時代正漸行漸近,物聯網產業的前景愈發讓人期待。
1月8日,參加“北斗物聯全球發布會暨物聯網創新發展大會”的業內人士預測,受窄帶物聯網推動,2018年,物聯網產業有望迎來爆發期。未來幾年,重慶物聯網產業產值將保持30%-40%的增速。預計到2020年,重慶物聯網產業核心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
在物聯網爆發的前夜,重慶物聯網未來發力的方向在哪里?《重慶市物聯網發展藍皮書(2017)》(下稱《藍皮書》)對此進行了展望。
目標
打造國家物聯網產業高地
《藍皮書》披露,在物聯網產業領域,未來重慶仍將同步發展硬件制造、軟件與平臺和應用服務“三位一體”的物聯網產業,目標是打造國家物聯網產業高地。
在此目標下,未來重慶物聯網的發展方向,是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實現產業融合智能化、政府管理智能化、民生服務智能化、公共產品供給智能化和社會治理智能化。
據此,重慶計劃實施物聯網重點工程。具體包括:引進重點企業——依托先進企業技術,突破傳感器、通信模組、RFID等技術。到2020年,新引進物聯網企業200家以上;提升產品服務——到2020年,新開發形成硬件、軟件、產品和服務100項以上;加強平臺建設——到2020年,構建服務平臺超過20個,實施應用150個以上、示范項目30個以上;加快產業集聚——加快推進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項目建設,到2020年,培育物聯網產業園5個以上。
主要發力點
智能交通、智能醫療等領域
在物聯網應用方面,重慶計劃從智能交通、智能環保、智能醫療、智能教育和5G試驗等領域發力。
智能交通——實施智慧交通云平臺建設工程、智能交通應用示范工程、智能停車示范工程和長江經濟帶上游航道智能決策平臺等四大智能交通重點工程,全面推進重慶交通智能化。
主要舉措包括:實施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改造,結合重慶“山地江城、橋隧聯接”的特點,打造交通智能感知體系;推進智能化交通管理,實現交通大數據資源共享開放,管理模式向人工智能輔助型轉變,提供智能決策支持;推進智能化交通出行服務,開發多樣化、個性化、跨界融合的“互聯網+出行服務”產品;完善公共停車信息綜合服務功能,實現停車的資源動態查詢、在線預定、定位導航及自動支付等。
智能環保——依托物聯網技術、無人機和衛星遙感技術,建設智能環保監測網絡。重點抓三峽庫區和長江流域的全面監控;打造生態環保大數據智能管理服務平臺,并在2019年基本建成,使全市智能環保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建設生態環境智能監測系統,到2018年,實現主要流域、自然生態保護區、國控市控重點污染源智能監測全覆蓋。
智能醫療——2018年建成全民健康智能管理服務平臺,婦幼保健信息系統、規劃免疫信息系統、分級診療協同系統、醫改監測數據系統等各系統發揮作用;2019年建成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實現數據匯聚、處理。該中心以臨床診療、病理、心電、檢驗檢查、醫學影像和基因圖譜等數據為核心,涵蓋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人口家庭和醫療衛生基礎數據庫;與阿里巴巴、IBM和騰訊等全球知名人工智能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2020年建成40家示范性的“智慧醫院”,實現醫療全過程便利化。
智能教育——完善智能化教育體系,匯聚各類優質教育資源,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提升教育質量、教育智能化及教育管理水平。到2018年,建成智能教育云平臺及50個智能化遠程教育同步課堂;到2019年,建成高校數字資源共享平臺,實現高校數字資源集約化建設;到2020年,建成350所“智慧校園”,打造100個網絡教育示范項目。
5G試驗——2019年之前,中國移動計劃在重慶建設60個5G基站,在重慶規模組網并進行智慧交通領域的試點試驗;中國電信計劃依托5G部署,大力在重慶發展特色產業。同時,將與物聯網園區、企業進行合作,打造依托5G網絡的智慧工業園區。
建議
四個方面突破瓶頸
展望物聯網產業未來發展前景的同時,《藍皮書》也指出:在物聯網領域,目前重慶尚存在高端傳感器等關鍵性技術未突破、研發創新能力有待提升及各類復合型人才供不應求等發展瓶頸。
為此,《藍皮書》從產業、政策、資金和平臺四個方面提出了建議——
突出各區縣、園區的優勢和特色,打造物聯網發展集聚區和特色產業集群。同時,加快引進一批物聯網龍頭企業和產業鏈配套企業,打造國家級物聯網產業集聚區。
深入落實現有政策,通過對物聯網企業實行企業稅收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重大新產品研發成本補助等舉措,支持企業發展。
切實加強各類專項資金統籌。同時,利用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基金及資本市場融資等多種渠道,引導社會資本支持物聯網產業發展。
大力建設物聯網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及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發揮重慶市物聯網產業協會協同作用,推動物聯網全產業鏈深度交流,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