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一些高緯度的國家,比起降低室溫,保持溫暖才是最重要的。不僅有人在家時要控制溫度、維持溫暖,家中無人時也不能放任溫度降低,否則回家時轉開水龍頭沒有水流出就尷尬了 — — 管線里的水都結冰了啊!
溫控器(Thermostat)的工作就是控制空調設備,以維持室內溫度。舉例來說,若我們設定室溫為攝氏28度,當溫控器偵測到現在的是溫室攝氏30度,它就叫空調機制冷,我們會聽見壓縮機轟隆作響,接著溫度慢慢下降,等到室溫變成27度,溫控器覺得夠了,就叫壓縮機休息。在空調機停止降溫后,室溫會慢慢上升,超過指定溫度后,溫控器就會再次叫空調機工作。
White-rodgers Thermostat — L33th4x0r
但是太頻繁地開關空調機很耗電,因此溫控器一般會拉寬可接受的溫度范圍,像是設定為28度的時候,可能不會一偵測到超過28度就開啟空調,而是到了三十度才啟動,減少空調機開關的次數,但這樣可能會有忽冷忽熱的問題,因此空調機不是只有100%(開)、0%(關)兩種極端的狀態,而是有不同的運轉程度,像是80%、50%、20%之類的,室溫與設定值差異不大時,不須全力運轉就能貼近設定的理想溫度。
可程序化溫控器,英文是Programmable Thermostat。名字聽起來好像有點不親切,莫驚、莫慌、莫害怕,這東西事實上跟自己寫程序沒有什么關系,而是可以像是課程表一樣,設定不同時段要保持的溫度。
我們幾乎都會在出門前把空調關掉,但是在一些高緯度地區,溫控設備是不能輕易關閉的。冷到水管里的水結冰流不出來還算是小問題,結冰后體積變大,萬一撐爆水管問題就大條了,所以沒人的時候屋內還是必須維持一定的溫度。但是全天候保持溫暖不僅浪費能源,也浪費錢,因此運用可程序化溫控器,有人在家時讓室內維持人覺得舒適的溫度,而家中無人時,只須維持在水能保持液態的溫度就行了。
如果將每天的上午八點到下午六點都設為出門模式,周末時可能會被溫控強行喚醒,因此主流的可程序化溫控器是以一周為單位。然而就算可以照著我們平時的生活規律設定,總是不可避免地會有些突發狀況,像是請假、補班之類的。可程序化溫控器對于突發狀況無法靈活應對,因此出現了智能溫控器。
現在最出名的智能溫控器大概非Nest莫屬。能用手機遠程控制調整溫度只是基本,它還會算出最節能的溫度(當然要不要調成那個溫度就看個人了)。Nest會記錄你的使用習慣,幾日后,Nest會為你排出適合你的溫控行程。不僅可以在手機APP上查看每日用電量,APP還會建議該怎么降低、減少用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