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為業界關注的物聯網醫療的模版出現。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期間,阿斯利康(AstraZeneca)跨界聯手醫療專家、醫院體系共同打造的基于物聯網的疾病診療一體化方案揭開面紗。
廣義的物聯網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并不是今年才開始出現,已有眾多包括手術室一體化、藥品供應鏈管理、醫用耗材流程監控、新生兒防盜等案例。只是,通過物聯網實踐診療一體化與“分級診療”依然是業界,包括眾多藥企、器械企業、醫療信息公司關注的事件。
通俗來講,一體化診療方案在每一個診療中心內部,通過對診療過程中多科室資源的整合、流程的優化,讓患者獲得“一站式”醫療服務;而在一體化診療中心模式大體系中,將打造成類專科疾病領域的“分級診療”“醫聯體”。
對胸痛急性發作的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4》數據顯示,我國有2.9億心血管病患者,其中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250萬,預計2030年患者數量是現在的10倍。
國際上通常采用門球時間(D-to-B)衡量醫療機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能力。目前,我國平均門球時間為112分鐘,遠超90分鐘的國際標準。就診、轉運、判斷、啟動等救治各個環節都存在延誤現象;“先付費、后救治”的流程也耽誤了寶貴的急救時間;患者出院后與醫院、醫生聯系不緊密,導致預后管理不完善,心梗復發率及重復住院率無法有效控制,加重社會醫療負擔。
以胸痛中心為例。在物聯網技術支持下,構建院前、院內、出院后無縫連接的一體化急性胸痛救治體系,最大限度地縮減急救時間;此外,建立早期診斷、快速救治、科學隨訪的全病程管理模式,讓更多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得到多個環節的疾病救助與指導。
在這一模式下,通過物聯網技術,醫院介入疾病管理的關口向前后延伸。按照體系建設設想,最終實現多方獲益。
對于政府而言:胸痛中心為政府提供了優化我國急性胸痛救治體系的途徑,達到提高患者健康水平、降低社會醫療成本的目標。同時,胸痛中心區域協同救治體系的建立,可以使基層醫院收治的患者快速地轉運至中心醫院,中心醫院則能為基層醫院提供規范化診療指導,通過上下聯動使各級醫療資源合理分配,發揮最大效用,進而助力心血管疾病分級診療的建設。
對于藥企而言,這種創新本質上是商業模式及商業營銷的創新。通過讓患者利益的最大化,救助更多患者的生命,延長更多患者的生命,藥企最終能夠獲得商業價值的實現。
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稱,在這一商業模式中,阿斯利康要做的是一種生態,打通資源、連通數據,構建跨地域、跨行業的健康物聯網生態模式。目前,阿斯利康已與近30家企業合作,共同打造上述解決方案,包括中國移動、愛立信、歐姆龍等。“希望診斷設備、互聯網、物聯網各個方面的合作伙伴能夠入駐,一起來探討打造這個生態環境,真正的為中國患者謀福利。”王磊稱,“當然謀福利之后我們也不隱諱,如果患者的利益是提升的,多方、多贏的商業利益也能夠得到實現。”
胸痛中心體系的建設,早在阿斯利康參與之前,就已經在路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葛均波等權威專家已經啟動這一項目。胸痛中心體系的本質是一種標準化規范化的急性胸痛救治體系,基于打造標準版的操作規范,并不是實體醫療場所的再建,只要達到要求,都可以認證成為胸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