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在“十二五”期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在芯片、傳感器、智能終端、中間件、架構、標準制定等領域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光纖傳感器、紅外傳感器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超高頻智能卡、微波無源無線射頻識別(RFID)、北斗芯片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微機電系統(MEMS)傳感器實現批量生產,物聯網中間件平臺、多功能便捷式智能終端研發取得突破。一批實驗室、工程中心和大學科技園等創新載體已經建成并發揮良好的支撐作用。物聯網標準體系加快建立,已完成200多項物聯網基礎共性和重點應用國家標準立項。我國主導完成多項物聯網國際標準,國際標準制定話語權明顯提升。下面是2016-2020年物聯網技術發展規劃: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物聯網發展規劃(2016-2020)》,十三五期間,萬物互聯時代開啟。物聯網將進入萬物互聯發展新階段,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電、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數以萬億計的新設備將接入網絡,形成海量數據,應用呈現爆發性增長,促進生產生活和社會管理方式進一步向智能化、精細化、網絡化方向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更加智能、高效。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窄帶物聯網(NB-IoT)等新技術為萬物互聯提供了強大的基礎設施支撐能力。萬物互聯的泛在接入、高效傳輸、海量異構信息處理和設備智能控制,以及由此引發的安全問題等,都對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物聯網技術發展規劃顯示,十三五時期,研究低功耗處理器技術和面向物聯網應用的集成電路設計工藝,開展面向重點領域的高性能、低成本、集成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傳感器技術和產品研發,提升智能傳感器設計、制造、封裝與集成、多傳感器集成與數據融合及可靠性領域技術水平。研究面向服務的物聯網網絡體系架構、通信技術及組網等智能傳輸技術,加快發展NB-IoT等低功耗廣域網技術和網絡虛擬化技術。研究物聯網感知數據與知識表達、智能決策、跨平臺和能力開放處理、開放式公共數據服務等智能信息處理技術,支持物聯網操作系統、數據共享服務平臺的研發和產業化,進一步完善基礎功能組件、應用開發環境和外圍模塊。發展支持多應用、安全可控的標識管理體系。加強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集成創新,重點研發滿足物聯網服務需求的智能信息服務系統及其關鍵技術。
分析物聯網技術發展規劃,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度集成和綜合運用,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和經濟社會綠色、智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基礎與重要引擎。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積極推進云計算和物聯網發展,夯實互聯網應用基礎”和“實施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推進農業物聯網應用,提高農業智能化和精準化水平”,可見物聯網已成為行業應用的基礎,并開始向各行業加速滲透,融合集成創新能力愈發強大。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帶動物聯網應用快速發展,創新成果不斷呈現,物移融合將成為ICT產業發展的重大方向,未來在車聯網、智能家居、醫療健康、智能可穿戴設備等重點消費領域,融入移動互聯網創新元素,不僅可能催生一系列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業態,同時會開辟巨大的產業提升空間,對于提振物聯網產業活力至關重要。因此十三五時期,需要物聯網企業發揮技術創新、業務創新、模式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在工業制造和現代農業等傳統行業領域,車聯網、智能家居和醫療健康等消費民生領域,推廣特色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