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星河互聯(ID:xinghehulian),作者:星河研究院。
近幾年來,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名詞。
軟銀董事長兼CEO孫正義預測未來20年,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將會超過人口數,物聯網芯片的發貨量會超過1萬億,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在國外,物聯網的應用在熱火朝天的展開, 物聯網應用領域獲得融資的企業層出不窮。
這些企業是都是自主研發了產品所有的模塊組件嗎?企業需要搭建自己的IoT基礎設施嗎?還是使用第三方的IoT平臺?
今天星河研究院將帶來物聯網專家Daniel Elizalde的一篇文章,他創辦了TechProductManagement來培養物聯網產品經理。
Daniel Elizalde提醒,不要再考慮了,你根本不需要自己構建完整的IoT基礎設施。
如果你正在搭建自己的IoT基礎設施,你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并因此可能危及產品的質量。因為已經有很成熟的平臺可以使用。
通過使用平臺,你可以節省成本,以最少的工程量最快地實現更多的功能。這樣你就可以更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你的核心價值主張。
IoT平臺提供商擁有大量的開發團隊來改善平臺功能、修復bug,并確保產品的性能穩定。利用別人專業的平臺產品,你的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證。
在這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如何通過IoT平臺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以及如何選擇正確的平臺,并揭開關于在內部構建自有基礎設施的真相。
Daniel Elizalde提出的IoT決策框架
1、什么是IoT平臺?
任何一個平臺級產品的目的都是降低用戶的研發風險、加快用戶產品上市的時間并降低成本。AWS的內部愿景就是“接管所有企業不愿意處理的事情。”
當人們談論IoT平臺時,一般都會提到例如傳輸協議、規則引擎、數據湖等一些技術術語。當然這些都很重要而且需要考慮到,但這些卻不能很清晰的告訴你一個平臺會給你什么樣的幫助。
因此,我們先來分解一個IoT產品需要執行的關鍵任務,并由此找到那些應該被平臺覆蓋的功能。一般來說,一個IoT產品需要:
-
從物理世界獲得數據(通過傳感器)
-
本地處理數據(邊緣計算)
-
連接云端發送數據/接收命令
-
在云端存儲數據
-
在云端分析數據
-
給“物”發送命令使其根據分析結果執行特定的任務
-
向用戶展示分析結果
此外,還有一些你需要的“幕后”操作:
-
所有操作必須在IoT堆棧中安全的進行
-
你需要識別和管理所有設備(可擴展)
根據這些簡化的描述,一個好的IoT平臺應該提供工具和基礎設施來盡可能多地覆蓋這些任務。例如,如果你選擇了非常強大的分析平臺,但不能幫助你從設備到云端獲取數據,那么其實這個平臺應用起來還是有很大的缺陷。
2、如何選擇正確的IoT平臺?
到今天為止,市場上有數以百計的IoT平臺,而且每天還不斷有新的平臺出來。事實上,根據IoT Analytics的數據,如今有超過450個IoT平臺,所以你需要好好做研究。
選擇正確的供應商是項艱巨的任務。你可以從以下5個方面來判斷:
1.靠譜的公司
IoT平臺是有風險的,將你的產品的核心開發放在一個未知的公司可能風險比較大。你需要確保評估他們的聲譽、穩定性、財務和跟蹤記錄。
2.大型的生態系統
IoT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不可能出現一個壟斷的公司。尋找具有強大應用程序和合作伙伴生態系統的企業將是對可選擇性和可擴展性的良好投資。
大多數頂級的IoT平臺提供商都不會自己做硬件,但是它們之間有一個強大的合作伙伴生態系統,這是一個好事。
3.開放的API
可擴展性是非常關鍵的,所以要選擇一個能給你在程序層面訪問到更多功能的提供商。
4.垂直領域的一致
如果提供商能對你所在的行業有很深的了解那就更好了。它們的解決方案就是來處理你產品類型的數據并進行分析,甚至可以幫助你進行合規性操作。
5.強大的客戶引導能力
采用一個新的平臺從來都不是小事。要尋找具有強大解決方案團隊(或專業服務)的公司,他們可以培訓你的團隊、幫助你們搭建架構,而且能幫助你通過概念驗證階段。
以下是當今市場上頂級IoT平臺(不分先后順序)。他們的功能多少有些類似,主要的區別還是在于行業領域和商業用途不同。如果你剛開始選擇平臺,選擇下面其一應該不會錯:
-
亞馬遜-AWSIoT
-
GE-Predix
-
微軟-AzureIoT
-
IBM-Bluemix
-
Oracle Cloud IoT
-
Google Cloud Platform
-
三星-Artikmodules & cloud
這些平臺的優點在于,他們已經花費巨大的成本建設技術設施,這使你可以專注于你的核心應用。這些公司花費數億美元來打造他們的產品,所以你不需要再花費更多的成本在你的產品上。
最終,你會尋求與其中的一家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這是一個復雜的決定,你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做決定。你需要與公司內部不同的團隊緊密合作,例如工程、UX、數據科學、金融等等。
3、“道理都懂,但我仍希望自己開發技術模塊”
我聽過無數的爭論,關于為什么公司需要研發自己產品的所有技術模塊。在很多情況下,公司都是浪費數百萬美元重復別人的工作,而不是把自己的產品做的精益求精。
因此,讓我們揭開不使用IoT平臺而要自己研發所有技術的主要原因都有哪些。
1.我的產品是獨特的
IoT平臺通常是通用型的,所以你可能會發現你的需求與現實的解決方案之間有差距,因此你想自己研發來滿足你產品的獨特性。但其實這里最關鍵的并不是差距本身,而是差距到底有多大,并找出可以解決的方法。
你的那些獨特的功能是必須的嗎?是否有其他的平臺或軟件供應商可以彌補差距?這些遠比自己搭建平臺容易解決得多。
你還需要問自己,這些功能是否可以等待。如果你的一些獨特的功能可以迭代,那么目前平臺解決不了的差距也許在下一個版本中就能解決,你也可以因此再開發自己產品的新功能。
使用平臺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可以通過平臺自己的發展完善來使自己的產品茁壯成長。
2.使用平臺也很昂貴
是的,平臺需要花錢。但從長遠來看,這些花費與自己開發的花費相比還是很少的。
建立功能性IoT骨干網絡將花費你的工程團隊數百萬美元和人工,更不用說QA、UX、產品經理等。而且除了所有研發成本之外,你還需要增加支持和維護成本。你創建了一個責任,而不是一個資產。
就算你可以克服所有巨大的技術挑戰,最終你很有可能建造了一個不是很核心、也不突出,而且落后行業發展2-5年的產品。
3.投資機構會給我一個比較低的估值
很多人會擔心因為使用了第三方的組件或平臺,投資機構會給一個比較低的估值。這可能會發生,因為投資者關心獨特的價值主張和投資回報率。
但如果你向他們解釋你花了錢和精力重新創造了一個已有的平臺,我想這也不是投資機構所需要的。
如果你在平臺上建立自己的產品就失去價值,這就好像是說特斯拉汽車沒有價值一樣,因為他們并不生產自己的輪胎,或者是說Netflix沒有價值一樣,因為他們是建立在AWS上。事實證明這么說是沒有意義的。
4、總結
打造一個IoT產品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把那些不核心的部分外包給平臺去做,你可以降低風險、減少成本、改進質量,還可以加快產品上市的時間。
還有需要提醒你的是,如果你不用IoT平臺,我敢向你保證你的競爭對手在用。如果他們在市場上擊敗你,而且能很快的提供增值服務,你也不要太驚訝。
參考材料:Daniel Elizalde, “Shoud I Use an IoT Platform?”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星河互聯(ID:xinghehulian),作者:星河研究院。
近幾年來,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名詞。
軟銀董事長兼CEO孫正義預測未來20年,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將會超過人口數,物聯網芯片的發貨量會超過1萬億,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在國外,物聯網的應用在熱火朝天的展開, 物聯網應用領域獲得融資的企業層出不窮。
這些企業是都是自主研發了產品所有的模塊組件嗎?企業需要搭建自己的IoT基礎設施嗎?還是使用第三方的IoT平臺?
今天星河研究院將帶來物聯網專家Daniel Elizalde的一篇文章,他創辦了TechProductManagement來培養物聯網產品經理。
Daniel Elizalde提醒,不要再考慮了,你根本不需要自己構建完整的IoT基礎設施。
如果你正在搭建自己的IoT基礎設施,你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并因此可能危及產品的質量。因為已經有很成熟的平臺可以使用。
通過使用平臺,你可以節省成本,以最少的工程量最快地實現更多的功能。這樣你就可以更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你的核心價值主張。
IoT平臺提供商擁有大量的開發團隊來改善平臺功能、修復bug,并確保產品的性能穩定。利用別人專業的平臺產品,你的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證。
在這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如何通過IoT平臺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以及如何選擇正確的平臺,并揭開關于在內部構建自有基礎設施的真相。
Daniel Elizalde提出的IoT決策框架
1、什么是IoT平臺?
任何一個平臺級產品的目的都是降低用戶的研發風險、加快用戶產品上市的時間并降低成本。AWS的內部愿景就是“接管所有企業不愿意處理的事情。”
當人們談論IoT平臺時,一般都會提到例如傳輸協議、規則引擎、數據湖等一些技術術語。當然這些都很重要而且需要考慮到,但這些卻不能很清晰的告訴你一個平臺會給你什么樣的幫助。
因此,我們先來分解一個IoT產品需要執行的關鍵任務,并由此找到那些應該被平臺覆蓋的功能。一般來說,一個IoT產品需要:
從物理世界獲得數據(通過傳感器)
本地處理數據(邊緣計算)
連接云端發送數據/接收命令
在云端存儲數據
在云端分析數據
給“物”發送命令使其根據分析結果執行特定的任務
向用戶展示分析結果
此外,還有一些你需要的“幕后”操作:
所有操作必須在IoT堆棧中安全的進行
你需要識別和管理所有設備(可擴展)
根據這些簡化的描述,一個好的IoT平臺應該提供工具和基礎設施來盡可能多地覆蓋這些任務。例如,如果你選擇了非常強大的分析平臺,但不能幫助你從設備到云端獲取數據,那么其實這個平臺應用起來還是有很大的缺陷。
2、如何選擇正確的IoT平臺?
到今天為止,市場上有數以百計的IoT平臺,而且每天還不斷有新的平臺出來。事實上,根據IoT Analytics的數據,如今有超過450個IoT平臺,所以你需要好好做研究。
選擇正確的供應商是項艱巨的任務。你可以從以下5個方面來判斷:
1.靠譜的公司
IoT平臺是有風險的,將你的產品的核心開發放在一個未知的公司可能風險比較大。你需要確保評估他們的聲譽、穩定性、財務和跟蹤記錄。
2.大型的生態系統
IoT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不可能出現一個壟斷的公司。尋找具有強大應用程序和合作伙伴生態系統的企業將是對可選擇性和可擴展性的良好投資。
大多數頂級的IoT平臺提供商都不會自己做硬件,但是它們之間有一個強大的合作伙伴生態系統,這是一個好事。
3.開放的API
可擴展性是非常關鍵的,所以要選擇一個能給你在程序層面訪問到更多功能的提供商。
4.垂直領域的一致
如果提供商能對你所在的行業有很深的了解那就更好了。它們的解決方案就是來處理你產品類型的數據并進行分析,甚至可以幫助你進行合規性操作。
5.強大的客戶引導能力
采用一個新的平臺從來都不是小事。要尋找具有強大解決方案團隊(或專業服務)的公司,他們可以培訓你的團隊、幫助你們搭建架構,而且能幫助你通過概念驗證階段。
以下是當今市場上頂級IoT平臺(不分先后順序)。他們的功能多少有些類似,主要的區別還是在于行業領域和商業用途不同。如果你剛開始選擇平臺,選擇下面其一應該不會錯:
亞馬遜-AWSIoT
GE-Predix
微軟-AzureIoT
IBM-Bluemix
Oracle Cloud IoT
Google Cloud Platform
三星-Artikmodules &cloud
這些平臺的優點在于,他們已經花費巨大的成本建設技術設施,這使你可以專注于你的核心應用。這些公司花費數億美元來打造他們的產品,所以你不需要再花費更多的成本在你的產品上。
最終,你會尋求與其中的一家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這是一個復雜的決定,你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做決定。你需要與公司內部不同的團隊緊密合作,例如工程、UX、數據科學、金融等等。
3、“道理都懂,但我仍希望自己開發技術模塊”
我聽過無數的爭論,關于為什么公司需要研發自己產品的所有技術模塊。在很多情況下,公司都是浪費數百萬美元重復別人的工作,而不是把自己的產品做的精益求精。
因此,讓我們揭開不使用IoT平臺而要自己研發所有技術的主要原因都有哪些。
1.我的產品是獨特的
IoT平臺通常是通用型的,所以你可能會發現你的需求與現實的解決方案之間有差距,因此你想自己研發來滿足你產品的獨特性。但其實這里最關鍵的并不是差距本身,而是差距到底有多大,并找出可以解決的方法。
你的那些獨特的功能是必須的嗎?是否有其他的平臺或軟件供應商可以彌補差距?這些遠比自己搭建平臺容易解決得多。
你還需要問自己,這些功能是否可以等待。如果你的一些獨特的功能可以迭代,那么目前平臺解決不了的差距也許在下一個版本中就能解決,你也可以因此再開發自己產品的新功能。
使用平臺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可以通過平臺自己的發展完善來使自己的產品茁壯成長。
2.使用平臺也很昂貴
是的,平臺需要花錢。但從長遠來看,這些花費與自己開發的花費相比還是很少的。
建立功能性IoT骨干網絡將花費你的工程團隊數百萬美元和人工,更不用說QA、UX、產品經理等。而且除了所有研發成本之外,你還需要增加支持和維護成本。你創建了一個責任,而不是一個資產。
就算你可以克服所有巨大的技術挑戰,最終你很有可能建造了一個不是很核心、也不突出,而且落后行業發展2-5年的產品。
3.投資機構會給我一個比較低的估值
很多人會擔心因為使用了第三方的組件或平臺,投資機構會給一個比較低的估值。這可能會發生,因為投資者關心獨特的價值主張和投資回報率。
但如果你向他們解釋你花了錢和精力重新創造了一個已有的平臺,我想這也不是投資機構所需要的。
如果你在平臺上建立自己的產品就失去價值,這就好像是說特斯拉汽車沒有價值一樣,因為他們并不生產自己的輪胎,或者是說Netflix沒有價值一樣,因為他們是建立在AWS上。事實證明這么說是沒有意義的。
4、總結
打造一個IoT產品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把那些不核心的部分外包給平臺去做,你可以降低風險、減少成本、改進質量,還可以加快產品上市的時間。
還有需要提醒你的是,如果你不用IoT平臺,我敢向你保證你的競爭對手在用。如果他們在市場上擊敗你,而且能很快的提供增值服務,你也不要太驚訝。
參考材料:Daniel Elizalde, “Shoud I Use an IoT Plat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