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局環保事務主管部門7日在臺北召開記者會,宣布啟動“空氣品質感測物聯網”,未來4年內將在全臺布設10200個感測點,智能化稽查打擊環保違法。
據介紹,2017年臺當局“環保署”著手設置空氣品質感測物聯網,上半年首先在位于桃園市的觀音工業區試點、網格化布建100個感測點,可感測PM2.5、VOC(揮發性有機物)、溫度及濕度等,形成完整感測網。
該感測網可提供高時空解析度的空氣質量數據,監測頻率可達分鐘等級,空間密度達街道等級,通過圖像化各感測點污染物濃度變化,結合風速、風向數據分析,標定污染熱區及排放潛勢區。
“環保署”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桃園市試點期間,感測網每3分鐘就產生一筆監測頻率,稽查大隊依照數據,兩個月內檢查6家工廠,查獲違規6件次,其中3件涉及刑責移送法辦,大幅提高了稽查效率。
記者會現場展示了用以監測空氣質量的“微型空氣品質感測器”。據介紹,該感測器比傳統設備體積小,可安裝在路燈燈桿上,能夠提高布點密集度,更精確定位。此外,無人機、手持式能量光譜儀等,也將協助稽查人員提高檢查力度。
據悉,未來四年內全臺將布設10200個感測器,重點監測工廠密集區域、鄰近大型污染源的大型社區、交通繁忙區域及20公里內無標準監測站的鄉鎮。硬件設備投入預算約新臺幣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