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物聯網市場動態 → 正文

制造業回流遇上物聯網浪潮,中國工廠的生與死?

責任編輯:editor007 作者:36氪的朋友們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3-09 20:56:57 本文摘自:36kr

 

川普上任后,整天把“美國制造”掛在嘴上,同時也說服了像福特、英特爾等啟動遲滯多年的美國境內工場擴增計劃。當然,這讓很多國內電子信息制造業人士緊張與不安,但這影響到底會有多深遠?中美的電子信息制造業是完全競爭與取代嗎?同時,馬云在訪美時提出連接美國百萬中小企業的計劃。這兩件事上,產業或許有差別,但動機來源是相同的。其實這已經隱藏了中美電子信息制造業的關系。 

1、美國電子信息制造業數據對比

之前我們在參加美國中部設計制造業展會時,與近百美國本土的ODM、EMS或小型加工廠洽談合作,就發現美國其實是有不小的電子信息相關的設計制造業。從傳統的汽車城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一路往南到伊利諾伊州、印第安納州、堪薩斯州、亞特蘭大等傳統的制造業地區,除了汽車外,特別在重型機械,航天與醫療都有很好的供應鏈體系。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所示,2015年美國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工業生產總值約為3,800億美元,占其工業生產總值的1.23%。而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2015年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中,年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其工業生產總值就約為13萬億美元,占其工業生產總值的8.28%。這個數據還難以囊括中國深圳一帶的所有中小型電子設計制造廠商,二者差距足足有約4倍之多。足以可以見美國雖然有不小的電子信息相關制造業,但目前還是難以與中國比較。

雖然數據上看起來差距很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電子信息產業主要處于供應鏈上層,他們牢牢掌握核心技術、品牌、精密制造等優勢資源,生產制造等環節主要外包給亞洲國家,故而生產總值較低。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生產總值看似較高,卻處于供應鏈下游,承擔大量技術含量較低的制造環節。

2、電子信息制造業暫時難以回歸美國

在美國政府的多項促進制造業回流的政策下,或許許多制造業已經開始逐步進行搬遷。但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則并沒有那么容易回流,原因有以下4點:

勞動力成本暫時較低:雖然中國的藍領階層的薪酬一直在上升,但還僅僅是美國藍領的1/8。不過生產制造的工業自動化浪潮很可能會將該優勢磨滅殆盡;

復雜的配套供應鏈難以短時間轉移:中國做了近三十年的世界工廠,以至于世界上大部分電子產品都印著“Made in China”,在這期間建立起來的產業供應鏈復雜且龐大,不可能短時間內能回流美國;

熟練的產業工人和生產制造技術難以短時間復制:美國已經放棄制造業太久了,長期以來,美國技術人員主要從事研發與設計,很多大學甚至早就關閉了制造技術和制造科學方面的專業和課程。想要制造業回流,需要大量的生產制造人才和技術;

行業氣氛原因:可以說在全球范圍內,中國深圳有最多的硬件工程師,最積極的科技氛圍,最強和最靈活的生產制造能力。這里的人有著高度的工作熱情以及積極快速的響應態度。無論其企業是蓬勃發展或是艱困經營,他們很少拒絕新的生意,且大部分的人都渴求嘗試新事物,使他們能夠學習和成長。這一點在美國還是較難見到。

3、制造業回流遇上物聯網浪潮,中國企業將繁榮還是衰敗?

雖然電子信息制造業回流美國不易,但在美國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促進的影響下,回流或許也只是遲早的問題。尤其是最近全球物聯網行業的興起,給國內設計制造企業帶來了許多生意機會。許多行業人士都開始擔心這樣一個問題:在物聯網浪潮來臨之際,制造業回流美國,是否會嚴重影響中國物聯網產業相關企業? 

答案是:很難。本質上物聯網硬件特性是少量多樣,且物聯網服務中硬件占約35%,剩下的是軟件與服務,所以硬件并不是需要斤斤計較之處,或許有兩位數利潤是最適合搬回美國設計生產。但物聯網有幾個特點不是地理局限的生產制造可以解決的::

  • 物聯網應用是跨領域跨技術:完整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要整合多種技術,軟硬件及其商業邏輯;

  • 物聯網及其應用是有地區性的: 美國的物聯網醫療應用肯定跟中國需求不同。 同一種設備可能有70%的元器件是相同的,但不會像電腦一樣,到哪都是一個屏一個鍵盤與主機;

  • 物聯網硬件是需直接面對客戶的: 供貨商伙伴的招集與合作非常復雜,因為客戶的需求不再只是平板要裝什么內存,手機的屏要多大,外殼是金屬還是玻璃。而是完全從頭規劃,沒有標準和架構。

考慮到以上問題,不難發現,缺乏下游供應鏈、生產制造經驗以及積極的行業氛圍的美國電子信息行業,如果僅僅是想要滿足其本地的需求和市場,或許不會太難實現。但一旦想進入全球市場,相比僅依靠美國本土的電子企業,中國深圳的設計制造企業將更靈活、更快速、更低成本,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4、物聯網復雜的生態合作需求遠大于競爭

我們看到的契機在哪呢?回到馬云的想法:互聯網連接全世界。透過互聯網來建構與完善物聯網供應鏈生態,建立中美電子信息產業的合作與互補。舉例來說,中國在高壓電網、高速鐵路、大規模人員管理的經驗與數據可以成為某些物聯網垂直應用的核心。同時中國深圳一帶的彈性設計制造能力,可以配合美國軟硬件供應商組合方案,讓美國在醫療管理、智慧城市、科技農業的小規模物聯網應用可以延伸到更大的市場。 

就像最近美國幾個巨頭公司在實踐智慧城市,做了幾個試點。組合了GE、AT&A、Intel、Advantek等大廠,結合當地軟件服務,利用智能路燈來落地。這是一個很好的美國試點,但無法大規模展開。原因有幾點: 

  • 落地的硬件需要因地制宜: 例如在美國要監測的數據跟在中國不同,在中國可能PM2.5就是一個剛需。路燈結構、電力系統、環境也不同;

  • 數據邏輯分析和運營方法不同:數據采集后分析的重點與反饋機制需要考慮當地實際情況;

  • 軟件與網絡服務也不同:AT&T顯然進不了國內營運,軟件管理系統也不相同。

考慮到以上幾點,不難發現其實國內特別是深圳一帶的供應商可以在硬件上做靈活、快速支持響應,海外營運商可以將軟件模塊與核心硬件授權到國內,雙方攜手則可以進攻全球市場。

5、通過互聯網銜接中美在物聯網市場的合作

在云服務與商業智能建立后,透過不同智能硬件與傳感器來提升服務價值與廣度。這些都需要一個完整、反應快速、協作順暢的供應鏈網絡,來連接從端到端,從小至大,跨技術與領域的供應商們,同時這些供應商還需要與客戶進行緊密的溝通合作。

國內已提出“中國制造2025”概念,明確指出供應鏈升級與服務化的方向。海爾在這方面已經展現了家電工廠如何走向升級擁抱智能。川普的 Made in USA 也會推動智慧工廠的早日實踐。物聯網的垂直市場浪潮也在眼前。我們期待透過互聯網來鏈接中美設計與生產制造的合作,一同推動物聯網改變世界的目標。也唯有以互聯網為基礎,才可能讓以日為開發周期的、來自于硅谷、伊利昂、深圳、北京等地的伙伴們,同時進行如智能健康管理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的開發與生產。

同時,中國的設計制造企業也更應該投入這場合作中去,在合作中借助美國本土的先進科技以及初創企業經驗,完善高端制造技術,提升服務質量與響應速度,加快產業升級與轉型,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因此,一再強調中國制造業成本低的觀念亟需改變,中國企業也需要重新認識美國制造業回流給中國帶來的機會。 

本文作者:Lucas Wang,HWTrek CEO。HWTrek (www.HWTrek.com)致力于協助全球物聯網企業,媒合對接制造合作伙伴、行業專家,管理產品開發、與銷售渠道連接。截至 2017年2月,平臺已吸引 11,000 多家物聯網中小企業和 2,800 多個硬件項目,90%來自歐美。已匯聚2,200 多位來自供應鏈的專家及 1,000 多個解決方案。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Yestone 邑石網正版圖庫』

川普上任后,整天把“美國制造”掛在嘴上,同時也說服了像福特、英特爾等啟動遲滯多年的美國境內工場擴增計劃。當然,這讓很多國內電子信息制造業人士緊張與不安,但這影響到底會有多深遠?中美的電子信息制造業是完全競爭與取代嗎?同時,馬云在訪美時提出連接美國百萬中小企業的計劃。這兩件事上,產業或許有差別,但動機來源是相同的。其實這已經隱藏了中美電子信息制造業的關系。

1、美國電子信息制造業數據對比

之前我們在參加美國中部設計制造業展會時,與近百美國本土的ODM、EMS或小型加工廠洽談合作,就發現美國其實是有不小的電子信息相關的設計制造業。從傳統的汽車城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一路往南到伊利諾伊州、印第安納州、堪薩斯州、亞特蘭大等傳統的制造業地區,除了汽車外,特別在重型機械,航天與醫療都有很好的供應鏈體系。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所示,2015年美國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工業生產總值約為3,800億美元,占其工業生產總值的1.23%。而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2015年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中,年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其工業生產總值就約為13萬億美元,占其工業生產總值的8.28%。這個數據還難以囊括中國深圳一帶的所有中小型電子設計制造廠商,二者差距足足有約4倍之多。足以可以見美國雖然有不小的電子信息相關制造業,但目前還是難以與中國比較。

雖然數據上看起來差距很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電子信息產業主要處于供應鏈上層,他們牢牢掌握核心技術、品牌、精密制造等優勢資源,生產制造等環節主要外包給亞洲國家,故而生產總值較低。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生產總值看似較高,卻處于供應鏈下游,承擔大量技術含量較低的制造環節。

2、電子信息制造業暫時難以回歸美國

在美國政府的多項促進制造業回流的政策下,或許許多制造業已經開始逐步進行搬遷。但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則并沒有那么容易回流,原因有以下4點:

勞動力成本暫時較低:雖然中國的藍領階層的薪酬一直在上升,但還僅僅是美國藍領的1/8。不過生產制造的工業自動化浪潮很可能會將該優勢磨滅殆盡;

復雜的配套供應鏈難以短時間轉移:中國做了近三十年的世界工廠,以至于世界上大部分電子產品都印著“Made in China”,在這期間建立起來的產業供應鏈復雜且龐大,不可能短時間內能回流美國;

熟練的產業工人和生產制造技術難以短時間復制:美國已經放棄制造業太久了,長期以來,美國技術人員主要從事研發與設計,很多大學甚至早就關閉了制造技術和制造科學方面的專業和課程。想要制造業回流,需要大量的生產制造人才和技術;

行業氣氛原因:可以說在全球范圍內,中國深圳有最多的硬件工程師,最積極的科技氛圍,最強和最靈活的生產制造能力。這里的人有著高度的工作熱情以及積極快速的響應態度。無論其企業是蓬勃發展或是艱困經營,他們很少拒絕新的生意,且大部分的人都渴求嘗試新事物,使他們能夠學習和成長。這一點在美國還是較難見到。

3、制造業回流遇上物聯網浪潮,中國企業將繁榮還是衰敗?

雖然電子信息制造業回流美國不易,但在美國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促進的影響下,回流或許也只是遲早的問題。尤其是最近全球物聯網行業的興起,給國內設計制造企業帶來了許多生意機會。許多行業人士都開始擔心這樣一個問題:在物聯網浪潮來臨之際,制造業回流美國,是否會嚴重影響中國物聯網產業相關企業?

答案是:很難。本質上物聯網硬件特性是少量多樣,且物聯網服務中硬件占約35%,剩下的是軟件與服務,所以硬件并不是需要斤斤計較之處,或許有兩位數利潤是最適合搬回美國設計生產。但物聯網有幾個特點不是地理局限的生產制造可以解決的::

物聯網應用是跨領域跨技術:完整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要整合多種技術,軟硬件及其商業邏輯;

物聯網及其應用是有地區性的: 美國的物聯網醫療應用肯定跟中國需求不同。 同一種設備可能有70%的元器件是相同的,但不會像電腦一樣,到哪都是一個屏一個鍵盤與主機;

物聯網硬件是需直接面對客戶的: 供貨商伙伴的招集與合作非常復雜,因為客戶的需求不再只是平板要裝什么內存,手機的屏要多大,外殼是金屬還是玻璃。而是完全從頭規劃,沒有標準和架構。

考慮到以上問題,不難發現,缺乏下游供應鏈、生產制造經驗以及積極的行業氛圍的美國電子信息行業,如果僅僅是想要滿足其本地的需求和市場,或許不會太難實現。但一旦想進入全球市場,相比僅依靠美國本土的電子企業,中國深圳的設計制造企業將更靈活、更快速、更低成本,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4、物聯網復雜的生態合作需求遠大于競爭

我們看到的契機在哪呢?回到馬云的想法:互聯網連接全世界。透過互聯網來建構與完善物聯網供應鏈生態,建立中美電子信息產業的合作與互補。舉例來說,中國在高壓電網、高速鐵路、大規模人員管理的經驗與數據可以成為某些物聯網垂直應用的核心。同時中國深圳一帶的彈性設計制造能力,可以配合美國軟硬件供應商組合方案,讓美國在醫療管理、智慧城市、科技農業的小規模物聯網應用可以延伸到更大的市場。

就像最近美國幾個巨頭公司在實踐智慧城市,做了幾個試點。組合了GE、AT&A、Intel、Advantek等大廠,結合當地軟件服務,利用智能路燈來落地。這是一個很好的美國試點,但無法大規模展開。原因有幾點:

落地的硬件需要因地制宜: 例如在美國要監測的數據跟在中國不同,在中國可能PM2.5就是一個剛需。路燈結構、電力系統、環境也不同;

數據邏輯分析和運營方法不同:數據采集后分析的重點與反饋機制需要考慮當地實際情況;

軟件與網絡服務也不同:AT&T顯然進不了國內營運,軟件管理系統也不相同。

考慮到以上幾點,不難發現其實國內特別是深圳一帶的供應商可以在硬件上做靈活、快速支持響應,海外營運商可以將軟件模塊與核心硬件授權到國內,雙方攜手則可以進攻全球市場。

5、通過互聯網銜接中美在物聯網市場的合作

在云服務與商業智能建立后,透過不同智能硬件與傳感器來提升服務價值與廣度。這些都需要一個完整、反應快速、協作順暢的供應鏈網絡,來連接從端到端,從小至大,跨技術與領域的供應商們,同時這些供應商還需要與客戶進行緊密的溝通合作。

國內已提出“中國制造2025”概念,明確指出供應鏈升級與服務化的方向。海爾在這方面已經展現了家電工廠如何走向升級擁抱智能。川普的 Made in USA 也會推動智慧工廠的早日實踐。物聯網的垂直市場浪潮也在眼前。我們期待透過互聯網來鏈接中美設計與生產制造的合作,一同推動物聯網改變世界的目標。也唯有以互聯網為基礎,才可能讓以日為開發周期的、來自于硅谷、伊利昂、深圳、北京等地的伙伴們,同時進行如智能健康管理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的開發與生產。

同時,中國的設計制造企業也更應該投入這場合作中去,在合作中借助美國本土的先進科技以及初創企業經驗,完善高端制造技術,提升服務質量與響應速度,加快產業升級與轉型,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因此,一再強調中國制造業成本低的觀念亟需改變,中國企業也需要重新認識美國制造業回流給中國帶來的機會。

本文作者:Lucas Wang,HWTrek CEO。HWTrek (www.HWTrek.com)致力于協助全球物聯網企業,媒合對接制造合作伙伴、行業專家,管理產品開發、與銷售渠道連接。截至 2017年2月,平臺已吸引 11,000 多家物聯網中小企業和 2,800 多個硬件項目,90%來自歐美。已匯聚2,200 多位來自供應鏈的專家及 1,000 多個解決方案。

關鍵字:物聯網制造業成本

本文摘自:36kr

x 制造業回流遇上物聯網浪潮,中國工廠的生與死?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物聯網市場動態 → 正文

制造業回流遇上物聯網浪潮,中國工廠的生與死?

責任編輯:editor007 作者:36氪的朋友們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7-03-09 20:56:57 本文摘自:36kr

 

川普上任后,整天把“美國制造”掛在嘴上,同時也說服了像福特、英特爾等啟動遲滯多年的美國境內工場擴增計劃。當然,這讓很多國內電子信息制造業人士緊張與不安,但這影響到底會有多深遠?中美的電子信息制造業是完全競爭與取代嗎?同時,馬云在訪美時提出連接美國百萬中小企業的計劃。這兩件事上,產業或許有差別,但動機來源是相同的。其實這已經隱藏了中美電子信息制造業的關系。 

1、美國電子信息制造業數據對比

之前我們在參加美國中部設計制造業展會時,與近百美國本土的ODM、EMS或小型加工廠洽談合作,就發現美國其實是有不小的電子信息相關的設計制造業。從傳統的汽車城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一路往南到伊利諾伊州、印第安納州、堪薩斯州、亞特蘭大等傳統的制造業地區,除了汽車外,特別在重型機械,航天與醫療都有很好的供應鏈體系。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所示,2015年美國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工業生產總值約為3,800億美元,占其工業生產總值的1.23%。而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2015年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中,年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其工業生產總值就約為13萬億美元,占其工業生產總值的8.28%。這個數據還難以囊括中國深圳一帶的所有中小型電子設計制造廠商,二者差距足足有約4倍之多。足以可以見美國雖然有不小的電子信息相關制造業,但目前還是難以與中國比較。

雖然數據上看起來差距很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電子信息產業主要處于供應鏈上層,他們牢牢掌握核心技術、品牌、精密制造等優勢資源,生產制造等環節主要外包給亞洲國家,故而生產總值較低。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生產總值看似較高,卻處于供應鏈下游,承擔大量技術含量較低的制造環節。

2、電子信息制造業暫時難以回歸美國

在美國政府的多項促進制造業回流的政策下,或許許多制造業已經開始逐步進行搬遷。但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則并沒有那么容易回流,原因有以下4點:

勞動力成本暫時較低:雖然中國的藍領階層的薪酬一直在上升,但還僅僅是美國藍領的1/8。不過生產制造的工業自動化浪潮很可能會將該優勢磨滅殆盡;

復雜的配套供應鏈難以短時間轉移:中國做了近三十年的世界工廠,以至于世界上大部分電子產品都印著“Made in China”,在這期間建立起來的產業供應鏈復雜且龐大,不可能短時間內能回流美國;

熟練的產業工人和生產制造技術難以短時間復制:美國已經放棄制造業太久了,長期以來,美國技術人員主要從事研發與設計,很多大學甚至早就關閉了制造技術和制造科學方面的專業和課程。想要制造業回流,需要大量的生產制造人才和技術;

行業氣氛原因:可以說在全球范圍內,中國深圳有最多的硬件工程師,最積極的科技氛圍,最強和最靈活的生產制造能力。這里的人有著高度的工作熱情以及積極快速的響應態度。無論其企業是蓬勃發展或是艱困經營,他們很少拒絕新的生意,且大部分的人都渴求嘗試新事物,使他們能夠學習和成長。這一點在美國還是較難見到。

3、制造業回流遇上物聯網浪潮,中國企業將繁榮還是衰敗?

雖然電子信息制造業回流美國不易,但在美國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促進的影響下,回流或許也只是遲早的問題。尤其是最近全球物聯網行業的興起,給國內設計制造企業帶來了許多生意機會。許多行業人士都開始擔心這樣一個問題:在物聯網浪潮來臨之際,制造業回流美國,是否會嚴重影響中國物聯網產業相關企業? 

答案是:很難。本質上物聯網硬件特性是少量多樣,且物聯網服務中硬件占約35%,剩下的是軟件與服務,所以硬件并不是需要斤斤計較之處,或許有兩位數利潤是最適合搬回美國設計生產。但物聯網有幾個特點不是地理局限的生產制造可以解決的::

  • 物聯網應用是跨領域跨技術:完整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要整合多種技術,軟硬件及其商業邏輯;

  • 物聯網及其應用是有地區性的: 美國的物聯網醫療應用肯定跟中國需求不同。 同一種設備可能有70%的元器件是相同的,但不會像電腦一樣,到哪都是一個屏一個鍵盤與主機;

  • 物聯網硬件是需直接面對客戶的: 供貨商伙伴的招集與合作非常復雜,因為客戶的需求不再只是平板要裝什么內存,手機的屏要多大,外殼是金屬還是玻璃。而是完全從頭規劃,沒有標準和架構。

考慮到以上問題,不難發現,缺乏下游供應鏈、生產制造經驗以及積極的行業氛圍的美國電子信息行業,如果僅僅是想要滿足其本地的需求和市場,或許不會太難實現。但一旦想進入全球市場,相比僅依靠美國本土的電子企業,中國深圳的設計制造企業將更靈活、更快速、更低成本,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4、物聯網復雜的生態合作需求遠大于競爭

我們看到的契機在哪呢?回到馬云的想法:互聯網連接全世界。透過互聯網來建構與完善物聯網供應鏈生態,建立中美電子信息產業的合作與互補。舉例來說,中國在高壓電網、高速鐵路、大規模人員管理的經驗與數據可以成為某些物聯網垂直應用的核心。同時中國深圳一帶的彈性設計制造能力,可以配合美國軟硬件供應商組合方案,讓美國在醫療管理、智慧城市、科技農業的小規模物聯網應用可以延伸到更大的市場。 

就像最近美國幾個巨頭公司在實踐智慧城市,做了幾個試點。組合了GE、AT&A、Intel、Advantek等大廠,結合當地軟件服務,利用智能路燈來落地。這是一個很好的美國試點,但無法大規模展開。原因有幾點: 

  • 落地的硬件需要因地制宜: 例如在美國要監測的數據跟在中國不同,在中國可能PM2.5就是一個剛需。路燈結構、電力系統、環境也不同;

  • 數據邏輯分析和運營方法不同:數據采集后分析的重點與反饋機制需要考慮當地實際情況;

  • 軟件與網絡服務也不同:AT&T顯然進不了國內營運,軟件管理系統也不相同。

考慮到以上幾點,不難發現其實國內特別是深圳一帶的供應商可以在硬件上做靈活、快速支持響應,海外營運商可以將軟件模塊與核心硬件授權到國內,雙方攜手則可以進攻全球市場。

5、通過互聯網銜接中美在物聯網市場的合作

在云服務與商業智能建立后,透過不同智能硬件與傳感器來提升服務價值與廣度。這些都需要一個完整、反應快速、協作順暢的供應鏈網絡,來連接從端到端,從小至大,跨技術與領域的供應商們,同時這些供應商還需要與客戶進行緊密的溝通合作。

國內已提出“中國制造2025”概念,明確指出供應鏈升級與服務化的方向。海爾在這方面已經展現了家電工廠如何走向升級擁抱智能。川普的 Made in USA 也會推動智慧工廠的早日實踐。物聯網的垂直市場浪潮也在眼前。我們期待透過互聯網來鏈接中美設計與生產制造的合作,一同推動物聯網改變世界的目標。也唯有以互聯網為基礎,才可能讓以日為開發周期的、來自于硅谷、伊利昂、深圳、北京等地的伙伴們,同時進行如智能健康管理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的開發與生產。

同時,中國的設計制造企業也更應該投入這場合作中去,在合作中借助美國本土的先進科技以及初創企業經驗,完善高端制造技術,提升服務質量與響應速度,加快產業升級與轉型,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因此,一再強調中國制造業成本低的觀念亟需改變,中國企業也需要重新認識美國制造業回流給中國帶來的機會。 

本文作者:Lucas Wang,HWTrek CEO。HWTrek (www.HWTrek.com)致力于協助全球物聯網企業,媒合對接制造合作伙伴、行業專家,管理產品開發、與銷售渠道連接。截至 2017年2月,平臺已吸引 11,000 多家物聯網中小企業和 2,800 多個硬件項目,90%來自歐美。已匯聚2,200 多位來自供應鏈的專家及 1,000 多個解決方案。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Yestone 邑石網正版圖庫』

川普上任后,整天把“美國制造”掛在嘴上,同時也說服了像福特、英特爾等啟動遲滯多年的美國境內工場擴增計劃。當然,這讓很多國內電子信息制造業人士緊張與不安,但這影響到底會有多深遠?中美的電子信息制造業是完全競爭與取代嗎?同時,馬云在訪美時提出連接美國百萬中小企業的計劃。這兩件事上,產業或許有差別,但動機來源是相同的。其實這已經隱藏了中美電子信息制造業的關系。

1、美國電子信息制造業數據對比

之前我們在參加美國中部設計制造業展會時,與近百美國本土的ODM、EMS或小型加工廠洽談合作,就發現美國其實是有不小的電子信息相關的設計制造業。從傳統的汽車城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一路往南到伊利諾伊州、印第安納州、堪薩斯州、亞特蘭大等傳統的制造業地區,除了汽車外,特別在重型機械,航天與醫療都有很好的供應鏈體系。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所示,2015年美國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工業生產總值約為3,800億美元,占其工業生產總值的1.23%。而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2015年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中,年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其工業生產總值就約為13萬億美元,占其工業生產總值的8.28%。這個數據還難以囊括中國深圳一帶的所有中小型電子設計制造廠商,二者差距足足有約4倍之多。足以可以見美國雖然有不小的電子信息相關制造業,但目前還是難以與中國比較。

雖然數據上看起來差距很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電子信息產業主要處于供應鏈上層,他們牢牢掌握核心技術、品牌、精密制造等優勢資源,生產制造等環節主要外包給亞洲國家,故而生產總值較低。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生產總值看似較高,卻處于供應鏈下游,承擔大量技術含量較低的制造環節。

2、電子信息制造業暫時難以回歸美國

在美國政府的多項促進制造業回流的政策下,或許許多制造業已經開始逐步進行搬遷。但中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則并沒有那么容易回流,原因有以下4點:

勞動力成本暫時較低:雖然中國的藍領階層的薪酬一直在上升,但還僅僅是美國藍領的1/8。不過生產制造的工業自動化浪潮很可能會將該優勢磨滅殆盡;

復雜的配套供應鏈難以短時間轉移:中國做了近三十年的世界工廠,以至于世界上大部分電子產品都印著“Made in China”,在這期間建立起來的產業供應鏈復雜且龐大,不可能短時間內能回流美國;

熟練的產業工人和生產制造技術難以短時間復制:美國已經放棄制造業太久了,長期以來,美國技術人員主要從事研發與設計,很多大學甚至早就關閉了制造技術和制造科學方面的專業和課程。想要制造業回流,需要大量的生產制造人才和技術;

行業氣氛原因:可以說在全球范圍內,中國深圳有最多的硬件工程師,最積極的科技氛圍,最強和最靈活的生產制造能力。這里的人有著高度的工作熱情以及積極快速的響應態度。無論其企業是蓬勃發展或是艱困經營,他們很少拒絕新的生意,且大部分的人都渴求嘗試新事物,使他們能夠學習和成長。這一點在美國還是較難見到。

3、制造業回流遇上物聯網浪潮,中國企業將繁榮還是衰敗?

雖然電子信息制造業回流美國不易,但在美國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促進的影響下,回流或許也只是遲早的問題。尤其是最近全球物聯網行業的興起,給國內設計制造企業帶來了許多生意機會。許多行業人士都開始擔心這樣一個問題:在物聯網浪潮來臨之際,制造業回流美國,是否會嚴重影響中國物聯網產業相關企業?

答案是:很難。本質上物聯網硬件特性是少量多樣,且物聯網服務中硬件占約35%,剩下的是軟件與服務,所以硬件并不是需要斤斤計較之處,或許有兩位數利潤是最適合搬回美國設計生產。但物聯網有幾個特點不是地理局限的生產制造可以解決的::

物聯網應用是跨領域跨技術:完整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要整合多種技術,軟硬件及其商業邏輯;

物聯網及其應用是有地區性的: 美國的物聯網醫療應用肯定跟中國需求不同。 同一種設備可能有70%的元器件是相同的,但不會像電腦一樣,到哪都是一個屏一個鍵盤與主機;

物聯網硬件是需直接面對客戶的: 供貨商伙伴的招集與合作非常復雜,因為客戶的需求不再只是平板要裝什么內存,手機的屏要多大,外殼是金屬還是玻璃。而是完全從頭規劃,沒有標準和架構。

考慮到以上問題,不難發現,缺乏下游供應鏈、生產制造經驗以及積極的行業氛圍的美國電子信息行業,如果僅僅是想要滿足其本地的需求和市場,或許不會太難實現。但一旦想進入全球市場,相比僅依靠美國本土的電子企業,中國深圳的設計制造企業將更靈活、更快速、更低成本,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4、物聯網復雜的生態合作需求遠大于競爭

我們看到的契機在哪呢?回到馬云的想法:互聯網連接全世界。透過互聯網來建構與完善物聯網供應鏈生態,建立中美電子信息產業的合作與互補。舉例來說,中國在高壓電網、高速鐵路、大規模人員管理的經驗與數據可以成為某些物聯網垂直應用的核心。同時中國深圳一帶的彈性設計制造能力,可以配合美國軟硬件供應商組合方案,讓美國在醫療管理、智慧城市、科技農業的小規模物聯網應用可以延伸到更大的市場。

就像最近美國幾個巨頭公司在實踐智慧城市,做了幾個試點。組合了GE、AT&A、Intel、Advantek等大廠,結合當地軟件服務,利用智能路燈來落地。這是一個很好的美國試點,但無法大規模展開。原因有幾點:

落地的硬件需要因地制宜: 例如在美國要監測的數據跟在中國不同,在中國可能PM2.5就是一個剛需。路燈結構、電力系統、環境也不同;

數據邏輯分析和運營方法不同:數據采集后分析的重點與反饋機制需要考慮當地實際情況;

軟件與網絡服務也不同:AT&T顯然進不了國內營運,軟件管理系統也不相同。

考慮到以上幾點,不難發現其實國內特別是深圳一帶的供應商可以在硬件上做靈活、快速支持響應,海外營運商可以將軟件模塊與核心硬件授權到國內,雙方攜手則可以進攻全球市場。

5、通過互聯網銜接中美在物聯網市場的合作

在云服務與商業智能建立后,透過不同智能硬件與傳感器來提升服務價值與廣度。這些都需要一個完整、反應快速、協作順暢的供應鏈網絡,來連接從端到端,從小至大,跨技術與領域的供應商們,同時這些供應商還需要與客戶進行緊密的溝通合作。

國內已提出“中國制造2025”概念,明確指出供應鏈升級與服務化的方向。海爾在這方面已經展現了家電工廠如何走向升級擁抱智能。川普的 Made in USA 也會推動智慧工廠的早日實踐。物聯網的垂直市場浪潮也在眼前。我們期待透過互聯網來鏈接中美設計與生產制造的合作,一同推動物聯網改變世界的目標。也唯有以互聯網為基礎,才可能讓以日為開發周期的、來自于硅谷、伊利昂、深圳、北京等地的伙伴們,同時進行如智能健康管理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的開發與生產。

同時,中國的設計制造企業也更應該投入這場合作中去,在合作中借助美國本土的先進科技以及初創企業經驗,完善高端制造技術,提升服務質量與響應速度,加快產業升級與轉型,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因此,一再強調中國制造業成本低的觀念亟需改變,中國企業也需要重新認識美國制造業回流給中國帶來的機會。

本文作者:Lucas Wang,HWTrek CEO。HWTrek (www.HWTrek.com)致力于協助全球物聯網企業,媒合對接制造合作伙伴、行業專家,管理產品開發、與銷售渠道連接。截至 2017年2月,平臺已吸引 11,000 多家物聯網中小企業和 2,800 多個硬件項目,90%來自歐美。已匯聚2,200 多位來自供應鏈的專家及 1,000 多個解決方案。

關鍵字:物聯網制造業成本

本文摘自:36kr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边县| 抚远县| 百色市| 汽车| 四会市| 呈贡县| 万年县| 阿拉善右旗| 芒康县| 潢川县| 湖州市| 乌苏市| 彭泽县| 宁陕县| 界首市| 延川县| 鲜城| 永春县| 桓台县| 济宁市| 百色市| 武鸣县| 韶山市| 宜章县| 潮州市| 舞钢市| 右玉县| 平和县| 金华市| 孝义市| 安西县| 缙云县| 乐亭县| 涟水县| 和平县| 永善县| 阿坝县| 扶绥县| 维西| 海原县| 武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