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湖上有關工業物聯網的論戰,一時間風起云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南山工業書院、中國軟件測評中心,日前聯合舉辦“工業物聯網生態與平臺戰略沙龍研討會”。工業物聯網的邊界、平臺、角色、生態,它們如何定義?二十多位專家的觀點與價值主張激蕩碰撞。
圖1 工業物聯網生態與平臺戰略沙龍研討會重要話題
信息來源:南山工業書院整理
沙龍會議從美國工業物聯網聯盟IIC聯合架構主席林詩萬先生《工業物聯網的認識、邊界與平臺》的主題演講拉開序幕,對工業物聯網產生的歷史背景、商業邏輯、價值訴求、主要參與企業、生態系統建設,以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等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式的解讀。
美國模式:通用開放生態系統
林先生認為,眾說紛紜的工業物聯網與工業互聯網,其實僅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稱謂而已,它們具有相同的技術基礎和理念,最終目的都是幫助企業優化運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創造價值增值。基于這一理論,他首次提出“工聯網”的概念,以此詮釋“工業互聯網”與“工業物聯網”概念的融合發展。
圖2 IIoT理念、手段與目的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工聯網”要在實現物理實體與數字虛體之間的連接與融合的基礎之上,對數據與信息進行收集與分析,進而輔助決策、實時反饋信息。我們能夠清楚地發現,無論是工聯網,還是智能化,對于數字化技術的需求比重將會越來越大,由此,用于封裝數字化技術的軟件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自然也會越來越重要。
圖3 IIoT的實施:價值推動和生態支持
圖4 IIRA:業務價值主導,跨行業通用性
信息來源:美國IIC聯盟的參考白皮書
林先生認為,軟件的通用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行業藩籬,有效解決不同行業間的共性問題,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有利于構建通用與開放的生態系統,而這也恰恰是工聯網的未來的大勢所趨。工聯網所做的架構,并不是要打破或取代企業現有的系統,而是強調對現有系統的連接與融合。
這一點,得到了天津沃克斯公司總經理湯人初先生的認同,他認為不管是“互聯”還是“物聯“,真正的精髓在于“連”字,開放與通用的技術,以及相互融合的通用行業標準,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德國模式:植根于專業領域的生態共建
“開放、通用、跨界、融合”的平臺式思維,是美國模式的典型代表,相比之下,在工業物聯網戰略方面,代表德國模式的西門子,則選擇了一條與美國模式不盡相同的路徑,由西門子自主開發的Mindsphere物聯網操作系統,能夠與西門子已臻極致的軟硬件產品實現完美融合、在踐行西門子數字化企業戰略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5 西門子工業物聯網操作系統Mindsphere所構建的開放生態系統,信息來源:西門子
Mindsphere的特點,一是在廣泛的工業制造業行業當中,尤其是各個細分領域或特殊應用場景下,具有巨大的自動化產品保有量,在絕大多數應用場景中,借助西門子專為工業場景打造的數據采集網關,能夠實現數據的經濟高效采集與安全傳輸。
二是在各個細分的工業行業中,積累著廣泛而深入的know-how,深知專業知識、經驗的重要性與行業壁壘的獨特性,因此積極推進OEM、終端客戶、系統集成商、應用開發商,通過協作共同構建的開放生態系統。
圖6 西門子工業物聯網操作系統Mindsphere將數據轉化為價值,信息來源:西門子
其最終目標,是幫助客戶把數據轉化為價值,實現能效管理、網絡安全、效率提升,達到多方共贏。關于細分行業know-how的專業性與實際應用場景的特殊性,在場的部分垂直領域業內專家,也以各自領域的專業視角,提出了值得通用工業物聯網平臺服務與解決方案供應商深思的觀點。
北京凱爾京能源環保總裁、資深電力信息化專家楊大明表示,植根于專業領域、從底層向上延伸,在解決用戶實際問題的過程當中自然形成的專業平臺,遠比包羅萬象的大平臺更具有實際意義。
同樣地,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務公司副總經理楊峰先生,也強調在實際應用場景中,與通用型軟件技術架構相比,專業領域的know-how和實際的解決方案更容易被客戶所接受。
而張鑫先生所領導的天津宜科電子公司,則更是在工業物聯網大生態中,從汽車行業IT與OT融合踐行者起步,逐漸向專業平臺服務與解決方案供應商過渡的先驅者。他的經驗也同樣告訴我們,垂直細分領域之中的深耕者,在工業物聯網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難以被替代的重要角色。
圖7 宜科電子智慧工廠解決方案
信息來源:宜科(天津)電子有限公司
正在崛起的中國勇者
這一點,國內的工業物聯網平臺先驅企業似乎也深有體會。三一重工樹根互聯CEO賀東東先生,將樹根互聯定義為“以機器為對象的物聯網平臺”,在認同開放合作生態系統的基礎之上,對實際應用場景的差異化與客戶個性定制化給予充分的關注。
相比之下,早在2012年即開始布局“互聯工廠”的海爾,則更加注重客戶服務,正如海爾家電產業集團信息創新部智能制造總監孫能林先生所強調的那樣,海爾的COSMO平臺既可以給B2B的企業提供制造的解決方案,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最終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
無論是倡導完全的開放與通用,還是開放平臺與專用應用相結合,亦或堅持基于專業know-how的專用平臺,大家都離不開工業物聯網的核心——工業大數據。
三網疊加,數據驅動世界
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王建民教授認為,工業物聯網的形成分為三個階段,即工業企業數字化與內網連接、工業企業通過互聯網形成連接,以及物理世界與信息世界聯網,這三個階段的匯集構成了現在整個工業物聯網的大背景,即“三網疊加”。
信息化所產生的數據,主要用于推動和優化現有業務,而三網疊加所造就的工業大數據則不但賦予了工業企業洞悉未來與創新的能力,而且造就了充分的想象空間。正所謂“軟件定義世界、硬件改變世界、數據驅動世界”,工業大數據可謂工業互聯網核心中的核心。
邊緣計算,為云端“減壓”
圍繞工業大數據這一核心,在通訊領域見長的技術領軍企業也以紛紛提出了相關的新理念與新技術。正如華為網絡產品線首席產業規劃專家史揚所言,通過工業物聯網采集上來的數據在云端匯聚并進行分析,不但會加劇云端負荷,而且會產生安全隱私問題。而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正是這樣一種致力于在分布式場景中靠近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通過對所采集海量數據進行優化與降噪處理,為云端大數據分析提供更好的支持,同時保護客戶隱私的創新技術戰略。
圖8:邊緣計算參考架構1.0
信息來源: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在物聯網領域布局更為長久的思科,也曾提出過“霧計算”的理念。正如思科系統(中國)網絡技術公司企業事業部技術總監劉斌先生所言,霧計算一方面把計算、網絡、安全、控制等等智能性更加推向物聯網的前端,更加靠近終端設備與用戶,另一方面在物聯網網絡邊緣給客戶提供一個開放分布式平臺,承載客戶自己的應用和服務。
無論是霧計算,還是邊緣計算,都是既考慮平臺通用性,又兼顧垂直領域專業應用場景下客戶實際需求的先進技術戰略。
華為與思科在技術戰略與理念方面的先進性并非偶然,而是在通訊領域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與演進的大背景下催生的。
5G快跑!安全如影隨行
正如5G技術雖然尚且處于研發階段,但它在廣泛連接、解決實時性問題等方面的特征,卻為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領域留下了很多期許,同時也為如中國移動一般的電信運營商創造了很多機會。中國移動研究院用戶研究所副所長林琳女士認為,對于運營商而言,5G不僅僅意味著通訊連接,還會涉及平臺與信息安全等環節,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創新商業模式。
提起信息安全,在場最有發言權的嘉賓莫過于一直致力于提供信息安全技術與服務的360研發中心副總裁陶耀東先生。陶先生強調,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持續推進著新一代的技術和工業系統全方位融合。對于工業互聯網“新四化”即“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和服務化延伸”而言,無一不一網絡連接為基礎。在未來制造業中,網絡安全、工業安全、業務安全、人身安全,彼此之間不再孤立,信息安全甚至會成為工業企業的生存之本,是工業互聯網生態中的重中之重。
生態新景觀
工業互聯網技術的日益進步與產業生態的快速演進,正在引領制造業的新一輪變革,誠如進行型組織專家耿立建先生所言,企業與組織如果不能把握發展趨勢的脈搏,同時持續進行自我調整以更加適宜趨勢發展的形態積極應對變革,則終將被市場所淘汰。
在沙龍會議的最后,工信部信軟司安筱鵬副司長在會議總結中指出,推進工業物聯網的發展與推進制造業兩化融合有著相同的邏輯與理念,其最終目標都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效率的提升。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要做到將正確的數據,在正確的時間,傳遞給正確的人和正確的機器,以數據這一“靈魂”的自動流動去優化資源的配置效率。而實現數據的自動流動,則離不開“一軟、一硬、一網、一平臺”這四基。其中“一平臺“即是此次沙龍會議所重點討論的主題。“平臺”占據著本輪工業物聯網與智能制造領域競爭的至高點,且正值發展的窗口期,把握住窗口期打造高質量的工業物聯網平臺,對中國的工業物聯網的生態系統的建設至關重要。
尾聲
工業物聯網風云漸起,能站在風口就相當于擁有一張在未來制造業生態的入場券。業內玩家都在躍躍欲試追逐平臺,然而平臺終究是排他性極強的一種生態機制,留給每個廠家的窗口期并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