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發展的當務之急是先聯網,再談增值應用。
一、巨頭入局,行勝于言
英特爾:2014年發布愛迪生(Edison)可穿戴及物聯網設備的微型系統級芯片,2015年推出居里(Curie)芯片,集成了低功耗藍牙通信能和運動傳感器;
比歌:提出Project IoT物聯網計劃,2015年發布Brillo物聯網底層操作系統,該系統源于Android,支持ARM、X86、MIPS架構的智能硬件;
思科:2016年斥資14億美元收購Jasper全部股權,完善物聯網生態體系;
軟銀:擬310億美元收購芯片專利授權巨頭ARM,卡位物聯網芯片端;
豹為:推動NB-IoT標準制定;先后發布物聯網操作系統LiteOS、NB-IoT端到解決方案,提出“1+2+1”戰略,努力構建OceanConnect生態圈;
百度:2015年發布百度IoT,與ARM、MTK、TI、科通芯城等聯合推動物網發展;
阿里巴巴:2016年發布物聯網整體戰略,集合旗下阿里云、阿里智能、YunOS,聯合打造面向物聯網時代的服務平臺;2014年還聯合慶科發布物聯網操作系統MICO;
騰訊:2014年推出“QQ物聯智能硬件開放平臺”,將QQ賬號體系及關鏈、QQ消息通道等核心能力提供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能車載、傳統硬件等領域合作伙伴,實現用戶與設備及設備與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互動;
中國移動:成立物聯網公司、車聯網公司,搭建物聯網專網、提供專號、建設物聯網設備接入管理平臺和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大力推動物聯網業務展。
二、物聯網產業鏈包含八大環節。芯片提供商、傳感器供應商、無線模組(含天線)廠商、網絡運營商(含 SIM 卡商) 、平臺服務商、系統及軟件開發商、智能硬件廠商、系統集成及應用服務提供商。
三、物聯網八大環節供應鏈如下:
1、物聯網芯片供應商
芯片是物聯網的“大腦”,低功耗、高可靠性的半導體芯片是物聯網幾乎所有環節都必不可少的關鍵部件之一。依據芯片功能的不同,物聯網產業中所需芯片既包括集成在傳感器、無線模組中,實現特定功能的芯片,也包括嵌入在終端設備中,提供“大腦”功能的系統芯片——嵌入式微處理器,一般是MCU/SoC形式。
傳統的國際半體巨頭,如ARM、英特爾、高通、聯發科、飛思卡爾、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等。國內主要廠商包括:華為海思、展訊、北京君正、全志科技、北斗星通、通富微電、華天科技、力源信息、潤欣科技等。
柄內而言,一些廠商從特定細分領域入手產品。國內而言,一些廠商從特定細分領域入手,包括芯片設計、制造、封測等,并逐步縮小與國外廠商的技術差距。
2、傳感器供應商:塑造物聯網的“五官”
傳感器是物聯網的“五官”,本質是一種檢測裝置,是用于采集各類信息并轉換為特定信號的器件,可以采集身份標識、運動狀態、地理位置、姿態、壓力、溫度、濕度、光線、聲音、氣味等信息。廣義的傳感器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敏感元器件、RFID、條形、條形碼、二維碼、雷達、攝像頭、讀卡器、紅外感應元件等。
堡程常用的傳感器可分為物理類傳感器、化學類傳感器,生物類傳感器三大類。而根據傳感器的基本知功能可細分為熱敏元件、光敏元件、氣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濕敏元件、聲敏元件、放射線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十種。
傳感器行業由來已久,目前主要由美國、日本、德國的幾家龍頭公司主導,如博世、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霍尼韋爾、飛思卡爾、英飛凌、飛利浦、樓氏電子等。
我國傳感器市場中約70%左右的份額被外資企業占據,我國本土企業市場份額較小,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有漢威電子、歌爾股份、高德紅外、耐威科技、華工科技、遠望谷等。
3、無線模組廠商:實現聯網和定位的“關鍵”
無線模組是物聯網接入網絡和定位的關鍵設備。無線模組可以分為通信模組和定位模組兩大類。常見的局域網技術有WiFi、藍牙、ZigBee等,常見的廣域網技術主要有工作于授權頻段的2/3/4G、NB-IoT和非授權頻段的LoRa、SigFox、等技術,不同的通信對應、不同的通信模組。NB-IoT、LoRa、SigFox屬于低功耗廣域網(LPWA)技術,具有覆蓋廣、成本低功耗小等特點,是專門針對物聯網的應用場景開發的。
此外,我們認為廣義來看,與無線模組相關的還有智能終端天線,包括移動終端天線、GNSS定位天線等。目前,在無線模組方面,國外企業仍占據主導地位,包括Telit、Sierra Wireless等。目前,國內廠商也比較成熟,能夠提供完整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包括模組廠商華為、中興通訊、環旭電子、移遠通信、芯訊通、中移物聯網公司、上海慶科、利爾達、博鵬發,天線廠商信維通、碩貝德,北斗星通等。
4、網絡運營商:掌控物聯網的“通道”
網絡是物聯的通道,也是目前物聯網產業鏈中最成熟的環節。廣義上來講,物聯網的網絡是指各種通信網與互聯網形成的融合網絡,包括蜂窩網、局域自組網、專網等,因此涉及到通信設備、通信網絡(接入網、核心網業務)、SIM制造等。
考慮到物聯網很大程度上可以復用現有的電信運營商絡(有線寬帶網、2/3/4G移動網絡等),同時國內基礎電信運營商具有壟斷特征,是目前國內物聯網發展的最重要推動者,因此我們在這個環節將聚焦三大電信運營商和與之緊密相關、且會受益與之緊密相關、且會受益與之緊密相關、且會受益與之緊密相關、且會受益蜂窩物聯網終端增長的SIM卡制造商身上,如東信和平、恒寶股份、天喻信息等。
5、平臺服務商:完善物聯網物聯網的“有效管理”
6、系統及軟件開發商:打造物聯網的“動脈”
目前,發布物聯網操作系統的主要是一些IT巨頭,如谷歌、微軟、蘋果、華為、阿里等。由于物聯網目前仍處階段,應用軟件開發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集中在車聯網、智能家居、終端安全等通用性較強的領域,如盛路通信、海爾、啟明星辰等。
7、智能硬件廠商:提供物聯網的“終端承載”
智能硬件是物聯網的承載終端,是指集成了傳感器件和通信功能,可接入物聯網并實實現特定功能或服務的設備。如果按照面向的購買客戶來劃分,可分為To B和 To C類:
To B類:包括表計類(智能水表、智能燃氣表、智能電表、工業監控檢測儀表等)、車載前裝類(車機)、工業設備及公共服務監測設備等;
To C類:主要指消費電子,如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
鑒于物聯網極為豐富的應用場景,終端類型多,我們在此僅列舉一些To B類、市場需求較大、且該類終端生產企業相對集中的廠商,如三川智慧、新天科技、漢威電子。
8、系統集成及應用服務提供商:物聯網應用落地的“實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