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工業生產尤其是自動化生產過程中,要用各種傳感器來監視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參數,使設備工作在正常狀態或最佳狀態,并使產品達到最好的質量。因此可以說,沒有眾多的優良的傳感器,現代化生產也就失去了基礎。從《<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中,可以看出些許端倪。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設備位居十大重點領域,其中新型工業傳感器在2020年的近期目標是,將智能型光電傳感器、智能型接近傳感器、中低檔視覺傳感器、MEMS傳感器及芯片、光纖傳感器的市場占有率提高到20%。作為高端新型產業的主要對象,傳感器行業既面對著壓力,同時也獲得了飛速發展機會,這對于行業突破是大有裨益的。
傳感器已是智能制造和物聯網技術的強心臟
智能制造所需要的傳感器跟傳統的傳感器相比,第一,需要有更靈活的接口,傳感器不僅要能夠在控制器層通信,而且能實現更高數據層的通信。第二,傳感器需要有智能的功能。智能傳感器提供的數據越緊湊、越實用,整個系統利用數據源的效率也將越高,分析結果也越準確。
智能工廠的運行,說白了就是數據的采集、分析和處理,傳感器在其中每個環節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內企業生產的傳感器,用起來并不比國際巨頭的產品遜色多少。不過,某些特殊部件,如需要耐高溫高壓的傳感器,國內產品的可靠性、穩定性還有是些差距的。但這不完全是技術水平的問題,傳感器生產企業應該在管理、品控上再多下功夫。
工業機器人也好,生產線、反應容器、數控機床也好,智能制造的標準化設備和非標準化設備的基礎都是由很多傳感器共同集成的。工業控制要確保零誤差,傳感器不僅要能實時通信,還要足夠精準,像民用領域的“丟包”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傳感器應用在不同的工業領域,對其能耐受的溫度、濕度、酸堿度也有不同的個性化要求,功耗和尺寸也會受到嚴格限制,比方說零下60℃極端環境就是個極大的挑戰。
工業傳感器不僅性能指標要求苛刻,種類也非常繁雜。據楊超介紹,從功能上來說,工業傳感器分為光電、熱敏、氣敏、力敏、磁敏、聲敏、濕敏等不同類別。以工業機器人為例,其中涉及的幾種重要傳感器包括:三維視覺傳感器、力扭矩傳感器、碰撞檢測傳感器、安全傳感器、焊接縫追蹤傳感器、觸覺傳感器等。
對于當下的智能制造而言,傳感器已經不僅僅是采集數據的眼睛和耳朵,更是高端制造、流程控制、聯網操作的大腦和心臟。力覺傳感器是用來檢測機器人自身力與外部環境力之間相互作用力的傳感器,諸如此類在工業機器人上需要用到的新型傳感器還很多,目前雖然沒有大規模應用,但是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尚未成熟的細分市場,我國企業機會更多,不妨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