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將推動未來網絡的發展,而中國要把物聯網推向全球,重點則是解決發展的問題。”7月11日,在“2016國際開放物聯技術與標準峰會暨W3C萬維物聯網工作組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說。
物聯網發展存在巨大的市場,相關機構預測,到2020年將有500億臺設備要通過互聯網進行互聯,2020年物聯網將培育1.9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包括醫療、制造業以及能源等各行各業。另外,物聯網的應用還有其他重要的領域:工業、制造業、實體經濟,這些對網絡和互聯網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促進了互聯網的變革。作為全球最大的信息通信市場,我國如何在物聯網時代搶占全球技術標準的制高點并融入全球大市場已成當務之急。本次會議,圍繞“開放物聯”這一行業熱點,邀請了國內外物聯網領域的院士級重量嘉賓及智能硬件和互聯網等熱點行業的產業界權威人士、國家物聯網標準化專家,共同研討物聯網走向開放融合的過程中涉及的重要技術問題和標準化進展,促進中國物聯網標準與國際接軌。
物聯網標準化被動變主動
在此次峰會上,W3C專家系統介紹了當前國際物聯網標準化的進程概況,對我國在物聯網標準化領域所取得的成績表示贊許,也對我國在國際物聯網標準化進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
2016年1月的ITU SG20標準會議上,物聯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核心企業共同獲得“物聯網物體描述”標準制定權,意味著我國將擁有全球物聯網時代定義“萬物”的主導權。目前我國有關部門已將該標準草案落地產品化,研發出符合標準的技術產品,并在本次國際開放物聯技術與標準峰會上首次亮相。
W3C聯盟是全球最權威的萬維物聯網標準制定組織,目前該組織正在興趣組階段,標準制定還未正式起步。然而,相比之下,中國的技術團隊走在了世界同行前列,已實現了中國萬維物聯網技術標準應用示范。本次大會上進行的“文化都會”項目簽約儀式即意味著該標準被行業接受,正逐步走向事實標準,也意味著中國在物聯網時代定義萬物的領域占據了主導權,標準制定與產品研發應用相結合,引領了全球技術發展,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中國在全球信息技術領域從國際規則的遵循者正在轉變為國際規則的制定者和引領者。
此次峰會獨家開放參與W3C web of things標準工作組面對面會議權限,提供了國內技術同行與國外頂級專家直接進行交流的絕好機會,是企業發展戰略與國際技術發展保持一致的重要溝通渠道,為國內企業技術發展方向決策提供了最佳選擇參考。
開放物聯體系架構應運而生
當前物聯網產業仍處于封閉式、非規模化發展階段,面向行業的解決方案層出不窮,但大多局限于本領域,無法實現跨領域設備真正的互聯互通,這使得解決方案和終端設備更多的是定制化的、無法大規模應用在各個領域,也給物聯網系統擴容和升級改造帶來一定困難。開放的物聯網技術將使設備之間真正實現互聯互通,降低物聯網系統技術門檻、節約實現成本,使物聯網產業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因此,開放物聯已成為物聯網技術重要發展趨勢之一。
劉韻潔指出:“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想通過互聯網跟實體經濟融合來解決生產效率的問題。目前,物聯網開始進入實體經濟,在工業互聯網、能源互聯網,車聯網,包括物聯網這些應用,應該說是剛剛開始。驅動未來網絡的發展,有安全的問題,有擴展性的問題,有5G的問題,有大數據分析的問題,有云業務的問題,很重要的就是互聯網在驅動未來網絡的發展。這些業務的驅動,對網絡的要求就是要簡單、要開放、要可擴展,當然要安全可靠,另外是要跟傳統的互聯網技術融合。”
物聯網開放體系架構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于2012年提出,屬全球首創。該技術巧妙地將萬維網架構思想平移至物聯網,通過解決物體自描述、物體標識解析和尋址、物體連接協議、安全保障等核心關鍵問題,使萬物能夠輕松上網并可管可控,實現“訪問物體像訪問網頁一樣方便”。該架構理念提出后,隨著近幾年物聯網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技術碎片化、服務能力割裂、行業壁壘明顯等問題日益突出,產業各界意識到急需一套共性平臺技術將各物聯網應用鏈接,匯聚數據資源,釋放物聯網巨大潛力。
互聯互通展示活動取長補短
本次互聯互通展示活動是繼2015年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物聯網開放體系架構白皮書》發布以后的又一重大舉措,業內有代表性的多家企業參與了此次“基于物聯網開放體系架構技術的互聯互通展示活動”,通過對其設備進行免費改造,使其支持物聯網開放體系架構協議,能夠方面快捷地鏈接到互聯網上。此次活動整體展示了物聯網開放體系架構的技術優勢。會議期間,還開展了W3C Plugfest測試活動,讓與會人員能夠更直觀了解當前國內物聯網開放體系架構發展情況以及W3C相關技術標準實際進展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