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日本經濟新聞》有報道稱:日立制作所宣布將在美國設立物聯網相關基礎技術研發中心,機構名稱:Service Platform Business Unit(BU),日立計劃在3年內投入約1000億日元(約10億美元)的開發費,推進與大數據等有關的技術開發。
目前,利用物聯網技術監控整個工廠的設備運轉已成為工業變革新趨勢,物聯網權威人士楊劍勇舉例說,包括西門子、通電電氣(GE)等工業巨擘正在大力推進“數字化工廠”的發展,尤其西門子旗下安貝格工廠是歐洲乃至全球最先進的數字化工廠,該工廠的產能較26年前提升了8倍,產品合格率為99.9988%,是西門子數字化企業平臺的實施典范,75%的生產過程都實現了自動化。
日立制作所去年開發了一項搜集產品所有零部件數據的傳感器技術,對設備的狀態進行數據分析,提高運營的效率,率先應用于工業制造業領域,通過傳感器,把人、機器、數據給連接起來,工廠將不斷進化升級,監控機器的運轉狀態、改善生產線的運轉。
日立制作所新型傳感器長寬厚僅為2.5毫米×2.5毫米×0.2毫米,超小型化,并且可以安裝在任何零部件上,可以檢測出部件形狀的細微變化。如使用該傳感器預測建筑機械、電梯、風力發電等設備故障。
美國通用電氣則利用物聯網技術測量飛機發動機的轉速,輔助設備點檢,比如,現在有很多裝在飛機上的航空發動機,如果燃料的經濟性能夠改進1%的話,那么就能夠給客戶帶來每年30億美元的價值。
美國通用電氣(GE)首席執行官杰夫·伊梅爾特(Jeff Immelt)在談到有關“工業互聯網”的概念之時,以一列火車安裝幾百個傳感器為例,這些傳感器傳輸大量有關燃料和排放情況的實時數據,檢查鐵軌是否出現裂紋,如果火車的時速由22英里提高至23英里,贏利能力將增長20%,意味著將增加2.5億美元的贏利。
技術革命正在進行,實體的東西,不管是技術、產品,還是物料等,都必須和分析與數據技術結合起來,其中機器和數據分析學的結合是一個最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