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農業’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古老農業產業跨界的融合,所以確實存在很多的顛覆和碰撞,有很多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農業廳副廳長王紅玲在發言中表示。
今年6月份,在單位組織下,王紅玲等人專程深入湖北十堰市(秦巴山區、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恩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專題調研了偏遠山區農產品電商產業情況。
“從調研情況來看,兩市州農產品電商發展處于初級階段但整體態勢趨好。我們認為,‘互聯網+’對農業農村的推動作用與地理區位、經濟基礎沒有必然關系,交通不便、經濟基礎較差的偏遠山區可以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實現跨越發展。”王紅玲表示,農產品電子商務對促進傳統農村經濟轉型升級有著重要作用,對偏遠山區消除貧困,發展農產品電商尤為緊迫重要。
此外,通過調研她認為當前“互聯網+農業”發展中有一個突出的問題是農業物聯網的問題。
“農業物聯網實際是一個技術集成,生成信息、處理信息和傳輸信息,都是基于無線傳輸和互聯網基礎之上,這就是所謂的‘互聯網+農業’生產。”王紅玲表示,現在很多工商企業下鄉,面積比較大、規模比較大的現代農業,起點很高,但是從目前看,存在一些問題。
她認為,一是發展物聯網農業主體不明確;二是目前沒有成功的經驗。“從目前我所了解到的,都是初級階段,有錢就去做。但農產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利潤很薄,再加上高科技,成本怎么算?”王紅玲說。
她認為,物聯網作為一個公共資源,首先是農業資源方面的監測、農業生產環境監測、農業生產的精細管理,還有農產品食品安全的追溯管理,只能是企業家來做,但是從宏觀上講,方向不明確,政策也不成熟,都是企業自己在做,技術存在碎片化的問題,沒有標準化的東西,將來會造成很大的浪費,或者說信息孤島都會存在。
為此,她建議,對于農業物聯網的發展,首先,要“以用為要”,依托現在的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村經營主體來做強農業物聯網的產業鏈;其次,要發揮科研院所作用,要有標準化、加大集成力量;第三,要示范試驗,形成一批可用的,可引領的案例,在此基礎上有了成熟的經驗后再來推廣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