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物聯網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機遇之一,它并非僅僅與消費電子有關。部分最大的突破發生在工廠、農場,用于優化生產或增加能源使用效率。
但物聯網產業的機遇也越來越具有挑戰性,遠不同于部分科技公司過去習慣的技術。好消息是,工業物聯網的目的不是生產簡單的消費電子產品,這些將是精致的系統;壞消息是滿足這些性能標準將會是非常艱巨的任務。
工業系統旨在管理問題和過程——海底油井鉆探、控制大規模化學反應器或實時優化機車發動機,幾乎不容出錯。如果生產線崩潰,可能會演變成職業危害或財務危機。即使是用于控制燈光或加熱的系統,也相當復雜。更小、更快和更好的重要性低于彈性、可靠和一致。員工安全和生產安全高于所有其他擔憂。
快速發展和出故障不是工業客戶的“生活規律”,而是它們最大的擔憂。工業產品使用期限難以置信地長。在美國,大型變壓器的平均年齡超過40年,數據中心服務器的平均年齡僅為3年。涉足工業物聯網的傳統科技公司將必須“強化”它們的技術,使產品能在極限溫度、濕度、振動和壓力環境下運行。冗余的連接、存儲容量或處理能力是常態。
許多產品還將必須“自食其力”。在農業領域,物聯網被用來覆蓋數千英畝的灌溉系統;海上風電場希望使用支持互聯網技術的支承系統,減少向海上風電場派遣技術員的次數。
工業物聯網能帶來巨額回報。以能源產業為例。全球工業客戶每年損耗的電能足夠美國使用5年時間。并非損耗的所有電能都能“恢復”,但我們可以了解物聯網技術的潛力。此外還有分析,在分析領域的進一步投資會帶來巨額回報。咨詢公司麥肯錫估計,在海上石油鉆井平臺上約3萬個傳感器收集的數據中,只有不足1%被用來進行決策。
快速發生變化的早期市場之一是安全和監控系統。許多機場和大都市希望能實時分析來自攝像頭的視頻流,提高安全性或更好地了解核心業務。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一個高清攝像頭每分鐘能產生數百MB數據,一個大型工業設施可能安裝有數百個攝像頭。
企業會創建一個高速網絡供攝像頭向數據中心服務器傳輸高清視頻流完成人臉識別任務呢?還是會改進單個攝像頭的技術,在本地完成識別任務?還是創建一個混合式架構,由智能攝像頭完成初步掃描,數據中心服務器完成精準識別?這些問題需要在實驗室和會議室加以解決。
由互聯網催生的產業正在走來,它帶來的好處大到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