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領域從誕生的那天起就不缺新聞,但之前似乎都停留在技術領域,并未被大眾所關注。而隨著可穿戴設備的興起,大數據的出現,萬物智能以及物物相連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趨勢,而是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標簽。
如果說20世紀的標簽是互聯網,那么21世紀的標簽必然是物聯網,也就是萬物智能、相連,這也不僅僅停留在世界是平的這一概念,而是這個世界將變的毫無隱私。在這樣一種趨勢下,不論是谷歌、蘋果、微軟、三星、阿里、百度、騰訊、華為都希望抓住這一趨勢讓企業更夠順著浪潮向前。
而做為社交網絡巨頭的 Facebook ,一個與物聯網或者說智能硬件似乎沾不上邊的平臺來說,日前在其舉行的開發者大會上,Facebook 創始人兼 CEO 馬克·扎克伯格高調宣布進軍物聯網,同時還公布了幾項企業在未來的重大發展計劃。這是不務正業的節奏嗎?
看其宣布的其它一些計劃,在我看來都屬于正常的延伸范疇,比如對購物平臺的升級、開放,對廣告平臺的升級等,這也是比較常規的社交盈利延伸點。簡單的理解就如同微信、微博以及早期的人人網,圈子大了嘛就在朋友圈倒騰點啃爹的面膜或者假貨之類的,再就是投放點廣告,無非只是Facebook在表現形式與服務上與微信有所不同不同而已,商業本質差不太多。
但進入物聯網卻是與其傳統截然不同的領域,這在我看來有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是Facebook在初期發展是基于大學生的社交,通俗點說就是讓給這般正處于荷爾蒙分泌高發期的年輕人有個比較快速的“約炮”平臺,因為這個平臺都是來自于大學生,細分人群的鎖定大大減少了想約炮人群對于約炮對象背景的偵別時間,國內的陌陌也有類似的影子。
但隨著其名氣打響后,一些不是大學生的人群,以及一些不是這個年齡段但是又有這方面需求的人群開始關注這個平臺,于是就帶動了第一波細分市場外的用戶入場;之后一些父母、朋友等出于正常社交或非正常社交,甚至是為了關注特定對象的隱私而開始入場;之后就延伸到了中國、朝鮮之外的那些有著跨國或非跨國需求的人群入場,到東南亞轉一下,人妖都在這個平臺上拉客。隨著而來的賣點東西或投點廣告的事情自然就來了。
結果問題就來了,這么多場外的人員進入就導致其原本的屬性發生了變化,因為你在上面的各種表現你父母都可能知道,這就給Facebook在“約炮”社交平臺的發展道路上帶來了限制,也就是說這條路在發展下去已經很難行的通了。不是Facebook不想,而是社會閑雜人等太多,弱化了這種特定需求的高粘性用戶,不得已必須發展購物等其它方面的業務。
二來是依托于社交所發展的購物很難做成類似于亞馬遜、沃爾瑪等購物平臺,所能做的就是讓用戶自己對用戶,然后通過平臺所提供的服務、廣告等獲得利潤來源,但這種業務模式是把雙刃劍。交易愉快的是平臺商的用戶還比較靠譜,交易不愉快的就怪罪于平臺,因此發展空間相對于亞馬遜、淘寶、阿里、京東等純交易平臺而已要局限很多。
三經過幾年的發展之后,該通過的模式或者能拔羊毛的基本都拔過了,這時候如何繼續滿足華爾街那幫宰羊用牛刀的投資者的盈利預期,擺在前面的只有一條路,就是不斷的賺更多的錢。而如何才能賺更多錢,在我看來只有兩條路:
一是繼續擴大社交平臺的人群,但是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之后,那些在互聯網領域盡管相對開放的國家都已經進去了,連小島國家也進入了,此時唯一還能讓投資者有夢想的大概就剩下中國和朝鮮了,這也是我們看到小扎同學為什么要跑到中國來見高層的原因。只有中國市場一旦引入Facebook,那么Facebook什么延伸、跨界的事情都不用干,股票就直線飆升了,但目前來看這似乎還需要一些時間。
那么接下來就是第二條路,那就是抓住趨勢潮流,隨著趨勢的滾滾浪潮總能在其中獲得發展,至少也可以保證自己死的晚一點,這就讓我們看到了其宣布進入物聯網的計劃。
但這在我看來很難獲得物聯網的核心,物聯網的的體系比較復雜,從環境物聯、城市物聯、社區物聯、家庭物聯到人機物聯,其中家庭物聯與人機物聯的市場是最碎片化的。而Facebook所謂的進入物聯網,只是在家庭物聯與人機物聯這兩個比較碎片化的市場。也就是說借助其社交用戶群的優勢,一方面給一些用戶提供一些可兼容的控制接口,連系統平臺的算不上;另外一方面是運用其社交優勢讓一部分有共同輕智能需求的社群用戶連接在一起,以此增加平臺的用戶粘性;三則是為一些創客提供一個相對簡單的控制應用平臺。
總結來說,Facebook進入物聯網能干的是以社交為核心的輕智能領域。這也是Facebook要進入物聯網領域唯一的切入點,同時也是不得不切入的點。